查看原文
其他

说到押题宝典,《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21》还是强


◎加入胡师姐新传考研23级QQ群:536081936,进群可领取福利和获得免费答疑

◎ 小编 | 小朋◎ 封面图来源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官网


哪本书能让新传考研儿翘首以盼到手?


哪本书能够预判今年新传考研热点趋势?


哪本书竟能得到新传大佬亲自划重点?


答案是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21》


图源网络


目  录 

一.押题宝典是怎么炼成的?

二.食用方法

❶ 抓大放小,扩展视野

❷ 重视脉络,搭建框架

❸ 浏览案例,积累语料

三.今年重点关注的考点

❶ 传播学视角下的新冠肺炎疫情❷ 传播的物质性与数字劳动❸ 非表征理论与媒介研究❹ 理论与研究再思考

1

押题宝典是怎么炼成的?


每年的《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都被视作新传考研押题宝典,这是有道理的。
自2006年开始,学界的超级大佬陈力丹就将自己每年发表的论文和随感集结出版为《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考研儿们逐渐发现,很多时候考题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出处甚至是答案!

自2018年开始,丹爷将主编的接力棒交到人大新闻学院教授刘海龙手中。通过《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考研儿们想必也见识到了刘海龙老师的笔力和眼力。《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在某种程度上判断了去年新传领域哪些论文是必读不可的,这些论文当然也是新传考题中可能出现的啦!

如今,《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21》也来了!《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21》对2020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从学术层面、热点话题研究层面做了概述。书中不仅收录了多篇关于新闻传播学理论研究和新媒体研究的综述、研究报告,而且多篇论文回顾新闻传播领域面临的老问题,展望新的研究方向,兼顾历史研究与前沿探索。

书是很权威的,但是作为论文集,其收录的文章都是公开发表过的,这一点也不讳言。所以具体购买不购买,还是看个人偏好。

 目 录 

➤ 第一部分 综述与报告

·2020年中国新闻学研究·2020年中国传播学研究·2020年中国新媒体研究·2020 年虚假新闻研究报告·2020 年传媒伦理问题研究报告·2020 年中国传媒法治发展报告


➤ 第二部分 新闻传播研究的新问题

·中国报刊思想中的两种视野与报刊史研究·媒介理论的四个学派·传播物质性研究的理论渊源与路径·传播的物质性与数字劳动·非表征理论与媒介研究·传播研究的知识之维

 第三部分 传播学视角下的新冠肺炎疫情

·病毒如何介入社会交往关系?·病毒的传播学·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微信群中的信息流与舆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用户新闻生产·媒介时间性视角下的社会减速·死亡与媒介研究


2

食用方法


距离考研也就一个月了,这么重要的书我来不及全部看完怎么办?看起来重点好多,我不知道到底看哪篇?

别慌,我们这不是来了吗?


1.抓大放小,扩展视野


首先,我给你吃颗定心丸。你不需要将这本书从头到尾看完。《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21》是论文集性质,我们不需要逐字逐句品味欣赏。比如综述就是我们判断学界关心的话题的方法,考研儿们可以通过这3篇综述最快把握新传领域最新的研究取向和研究成果。像今年“传播学视角下的新冠肺炎疫情”这部分,就是一个新的领域,因而这部分论文可能就需要着重关注和了解。

2.重视脉络,搭建框架


在考试时,其实每个人都没有很多时间去琢磨措辞,因而大家的回答其实都差不多。但是能够拉开差距的地方是答题框架的搭建,因而在读这些论文时,可以有意识地去琢磨思考的方式,文中细枝末节的内容一眼带过即可。

3.浏览案例,积累语料


在看《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21》时,三篇研究报告也需要关注一下。在《2020年虚假新闻研究报告》《2020年传媒伦理问题研究报告》《2020年中国传媒法治发展报告》中,大家重点搜集可以在答题中使用的背景、案例和数据,一些精炼的表达也可以化用到答题中,为答案添彩。

3

今年重点关注的考点


1.传播学视角下的新冠肺炎疫情


编者在前言中说:“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也对新闻传播研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新冠疫情确实给大家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新传学者出于自己的专业本能,将这些疫情期间出现的各类新闻、传播现象作为研究对象,讨论在危机时刻,新的媒体技术和公共危机如何影响信息环境、公众意见及文化。此外,疫情本身的扩散也提供了一个关照传播观念和理论及其理论预设的契机。学者们以病毒作为方法,探讨如何拓宽传播研究的领域。

新冠疫情下的传播现象和相关议题是往年不曾见到的,这一板块收录了新冠疫情背景下学者们的学术思考,包括病毒与社会交往、病毒的传播学、疫情期间的微信群信息流和舆论、新冠疫情期间的用户新闻生产、媒介时间性视角下的社会减速和死亡与媒介研究等6篇文章,因而这几篇论文的观点、行文框架都需要重点看一下。

➤ 去年其实就考察过相关考题:

• 信息疫情、信息流行病的基本概念和表现特征。(暨南大学2021简答题)


请结合你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经历谈谈信息疫情的特点,以及在信息疫情下提高公众媒介素养的方法途径。(厦门大学2021论述题)


2.传播的物质性与数字劳动


关于传播的物质性和数字劳动的议题,《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20》中就收录过,包括《物是人非与睹物思人:媒体与文化分析的物质性转向》(章戈浩、张磊)、《数字劳动研究的内涵、现状与未来》(姚建华)等两篇。

一些学校也考察了相关知识点,比如北大去年就考察了数字劳工的概念、北大汇丰财经专硕440也考察了如何理解媒介的物质性。

今年继续关注这两个议题,并探索了传播的物质性的理论渊源和路径,进一步思考传播的物质性与数字劳动。可以将这两年的文章结合起来看,扩展对该议题的理解深度。

3.非表征理论与媒介研究


非表征理论是文化地理学近年兴起的一股思潮, 倡导研究者以具身的实践观作为认识论,关切实践中的转瞬即逝、生动性、物质性、超人类和非话语维度来研究人们如何持续地创造世界。新传学者方法试图将该方法引入媒介研究中,回应日常生活实践下媒介身体、情感、关联性、流变与生成等非表征问题。

媒介地理是近几年学者们关注的新话题。去年的《当地理学家谈论媒介与传播时,他们在谈论什么?》将古典地理学和传播学的渊源、转向和交叉做了介绍,其中也提到了“非表征”。

因而,对于非表征理论、媒介研究、人与媒介的关系还需多加关注。

4.理论与研究再思考


新冠疫情之下,学者们除了对病毒本身做出反应之外,也让学者们在社会短暂放缓的间隙思考之前的理论和部分研究。

黄旦老师以戈公振和梁启超为对象,揭示、比较“报纸”和“报馆”两种不同的历史视野,认为:戈公振所定义的“报纸”,是直接来自专业化类型报纸的启发,他在突出报纸内容和形式特征的同时,也使之脱离了历史语境,成为一个先定的标准物品,并以为报刊的历史,就是不断向这样的标准进化的过程。梁启超的“报馆”,归属于国家有机体,为之发挥“去塞求通”的作用。在这种结构功能的框架中,报刊的历史成为办报者如何担负并完成“有益于国事”的职责的经过。因此我们要立足人类沟通层面重新理解“去塞求通”,并以媒介之“通”为视野,以中介化实践为路径,着眼于媒—介的联结和转化,使报刊史成为报刊使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社会相遇、碰撞、改变和构成的关系形态史。

胡翼青老师分析了美国学者波兹曼创立的媒介环境学派、德国学者基特勒为代表的媒介技术哲学、法国学者德布雷的媒介学以及西北欧的媒介化理论的产生和主要观点,认为它们各自对媒介的理解和研究的侧重点甚至是政治立场有着很大的差别,但都高度重视媒介技术、形式;把媒介看成是一种无形无象的隐喻而不是一种实体;认为媒介对社会的组织和建构能力强大。这些理论通过“隐喻”的方式来表现媒介的丰富内涵和本质,从而一举摆脱了功能主义传播研究的困境,让人看到了传播学理论化的希望。

刘海龙老师再次思考“作为知识的传播”这一维度。传播研究和知识社会学一起,也发轫于对人类知识的研究,只是由于美国传播学的学科化,二者渐行渐远。近些年来,二者在知识的起源、扩散及后果等领域又重新开始融合。他认为提出“作为知识的传播”,将知识理解为建构意义与想象的知识、历史的知识、具有特定来源的知识、体现权力争夺的知识和媒介化的知识,有助于重建传播学与知识社会学的联系,打开双方的学术想象空间。

像媒介化就是近几年考察十分频繁的知识点,“作为知识的传播”也曾经出现在考题中,大家关注热点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理论的理解和思考。考研儿们可以对这几个新闻史、传播学理论和认识的新思考吸收消化一下,加深自己对理论理解的深度。

大佬重点都给你划好了,话不多说,赶紧复习起来吧!

👇
「添加助教老师 
即可加入2023级考研交流群
群内有答疑服务、每日真题练习
和珍贵资源分享

(已有的切勿重复添加)





点击阅读原文说出你的考研困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