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诚通重塑:从脱困“救火队”到改革“工具箱”

国资报告杂志社 国资报告 2023-03-28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诚通成立30周年。三十而立,此际回望,中国诚通不仅已玉汝于成、脱胎重塑,且是央企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生动写照。仅以改革看,国资委组建后,中国诚通就先后重组了中国寰岛、中国唱片、中企合作、中国包装、中商集团等多家原中央企业,先后开展了董事会试点、资产经营公司试点、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等多项改革。作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6年多来,中国诚通已基本趟出一条改革新路,证明用好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这一改革“工具箱”,有助于国有资本在新时代更好发挥功能作用。


《国资报告》记者经过深入采访,现推出特别策划《从脱困“救火队”到改革“工具箱”——诚通重塑》,带您重温中国诚通准确识变、主动求变、以变应变的发展历程。

从脱困“救火队”到改革“工具箱”
诚通重塑
策划 · 闫永 郭大鹏 刘青山
采写 · 本刊记者 刘青山 
《国资报告》杂志2022年第6期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诞生的新生事物,是以管资本为主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的重要举措,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中肩负重要的历史使命。作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单位,6年来,中国诚通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互相促进,逐步确立丰富了运营公司“4+1”的功能布局(基金投资、股权管理、资产管理、金融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孵化),走出了一条以市场化方式体现国家战略意志,服务央企布局结构优化调整,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改革之路。
披荆斩棘,厚积薄发。《国资报告》记者深入走访调研发现,中国诚通的名头虽然没变,但功能定位、组织架构、治理体系、管控模式、发展质量等已较2016年之前发生了脱胎换骨式的变化提升:从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时期的央企脱困“救火队”变成了如今的国资央企改革“工具箱”;从物流产业一家独大到如今盈利结构更加均衡;从之前的集团总部董事会建设一马当先到如今现代治理结构上下贯穿;从之前的“文件式”审批推动到如今“举手式”股权管理;从之前的体弱力小负重艰难到如今身强体健举重若轻——2021年,中国诚通实现净利润110亿元,较2016年初增长9.1倍;净资产为2284.46亿元,较2016年初增长5.9倍,首次进入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A级企业行列。
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工作开始之前,人们经常议论,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船大难掉头,在捕捉市场新机遇、行业新动态方面过于谨慎,连续错过了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等一批投资风口,在战略眼光、运作效率上比国际国内头部投资机构存在明显差距。
这并非某几个人或者某几家企业的问题,而是传统产业央企在国民经济中肩负的特殊使命,加之多年来形成的行业属性和固有投资决策体系模式,使得海量的国有资产很难腾挪到新兴产业之中。
准确识变、主动求变、以变应变。6年多来,中国诚通的改革发展实践证明,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这个“工具箱”,能够通过丰富灵活的多种手段,推动静态国有资产向动态国有资本有效转化,在国企“老地盘”加快流动增强活力,在新领域借力使力加速布局,为国有资本在新时代更好发挥功能作用闯出一条新路。

01

幼子断后


为了央企大部队轻装前行,中国诚通勇挑千斤担、敢啃硬骨头。由此收获的改革基因、人才队伍和独特精神,成为其日后腾飞的坚实基础。
今年是中国诚通成立30周年。诚通人习惯把企业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2年企业组建到2005年;第二阶段则是2005年到2016年,企业成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试点;第三阶段从2016年开展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至今。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前两个阶段,中国诚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尤其是主动申请成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试点的第二阶段,为中国诚通烙下了改革基因,锤炼了人才队伍,塑造了独特精神。正是这些改革实践的成果,支撑着中国诚通一步步走向了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
这一时期,中国诚通勇于担当,主动承接并消化了央企改革过程中因各种客观历史原因形成的部分不良资产,为大批央企轻装上阵创造了条件。受累于此,中国诚通的发展速度受到了明显影响。对此,诚通人无怨无悔。
中国诚通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碧新说,央企都是一家人,这样的事、这样的活总要有人干。中国诚通不仅干了,还干得不错。

挣扎求生
中国诚通的前身,是原国家物资部19家部属企业。长期以来,作为物资部所属企业,前述企业担负着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国家重要生产资料指令性计划的收购、调拨、仓储、配送任务,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流通主渠道和“蓄水池”的作用。
1992年,这19家企业联合组建为中国华通物产企业集团。1997年,成立了华通控股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华通物产企业集团成员企业的母公司。1998年,为进一步理顺产权关系,华通控股有限公司变更为新组建的“中国华通控股公司”的子公司。
“先有儿子、后有老子”,是很多央企早期经历过的发展阶段。在这种模式下,集团对所属企业的控制力弱,甚至只能收一点管理费。成员企业之间同业竞争明显,对企业整体发展不利。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习惯了行政方式调拨的中国华通及其所属企业不得不从市场上寻找商业机会。在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和转型较早国有企业的共同围堵下,过惯了好日子的中国华通举步维艰,甚至面临着破产的窘境。
为了让企业轻装上阵,1999年,中国华通更名为中国诚通,并剥离62户状况不佳的企业,于2000年实现盈利。随后,中国诚通移交刚刚成立的中央大型企业工委管理。“一开始,中国诚通的各项指标距离一级央企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未能被纳入中央企业队伍,经过深化改革和大规模重组才合格。”朱碧新回忆说。
从口含金匙、大权在握,到自谋生路、濒临破产,无路可退且不甘平凡的中国诚通就这样沿着国企改革发展之路,一往无前。
中冶纸业扭亏后并入中国纸业。如今中国纸业已成为中国诚通新产业的重要板块。图为冠豪高新原纸立体库。


企业ICU
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中国诚通移交国资委管理。
经过亚洲金融危机、国企改革三年脱困等事件的冲击,央企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逐步暴露。为了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央企,国资委开始推动优质资产上市,并谋划对央企进行合并重组。
上市后的存续资产,重组后剥离的不良资产如何处置,成为巨大的挑战。国资委在考虑这一问题的同时,2002年起出任中国诚通董事长的马正武也在思考这一问题。
在这方面,中国诚通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2001年、2003年,中国诚通先后接收整合原总装备部移交的11户军工企业;2003年成立专业平台,开展76户历史包袱困难企业的退出管理工作。中国诚通因此摸索出了“处僵治困”的方法路径。
2004年,中国诚通被国资委列入首批中央企业建设规范董事会试点,为之后的工作打下了较好的现代企业治理基础。
基于这些条件,2004年9月,中国诚通向国资委提交了一份《关于中央企业处置不良资产的思考》的报告。报告提出,国资委应该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处理央企上市后的存续资产、战略重组后主辅分离的资产以及剥离的不良资产等。之后,中国诚通提出了成为资产经营公司试点的申请。2005年6月13日,国资委正式批复。
2005年资产经营试点以来,中国诚通搭建产权管理、资产运营、人力资源等三个功能性平台,成功探索出一条党委领导、干部带头、分类施策、阳光操作、科学管理的“处僵治困”新路子。中国诚通先后完成了6户中央企业、14户央企所属二级企业以及系统内182户企业重组整合,涉及法人单位800多个,资产债务近千亿元,分流安置职工8.8万人。
移交的企业类型不同、困难有所差异,中国诚通采取的安置办法也不尽相同。能继续发展的,创造条件帮助发展;难以为继但存在有效资产的,保全资产实现价值;经营无望的,平稳退出。
有些企业在诚通“疗伤”后离开。比如,中唱总公司在中国诚通帮助下,实现整体改革脱困后划入华录集团继续发展。华诚投资公司破产后,将其所属的中国天元华创有限公司股权置换到南光集团,支持其改造建立南光北京总部。
有些企业治愈后留在诚通。比如,寰岛集团、中商集团、中包总公司在解决债务危机、历史遗留问题后,并入中国诚通重新确立发展定位。接收的中冶科工所属的中冶纸业扭亏后,并入到诚通纸业板块企业——中国纸业。中国国际企业合作公司关闭,剥离出人力资源业务并入诚通人力。

寰岛集团旅游项目

“这一阶段,有人说我们是艰苦的淘金人,大浪淘沙千遍才能得见一粒真金。也有人说我们是企业ICU。”朱碧新表示,这些都是对中国诚通特殊功能的概括,对国有资产与生俱来的高度责任感决定了我们从不轻易放弃任何一家国有企业。
对于规模不大、实力不强的中国诚通来说,接过别人历史包袱还要继续赶路的难度可想而知。
比如,原为军工保障企业的北京燕京汽车厂划入中国诚通时,已经连续10年亏损,累计亏损超过1亿元,成为一家无设备、无生产、无资金的僵尸企业。全厂职工2258人仅有300人在岗。每年所需最低费用2200万元,而房屋全部出租加上修理费用也仅为每年1600万元。工厂最大的存量资产为陶然亭厂区所占土地。但厂区中央地段已被低价出租给台资企业20年,且周边为家属区,前来参与盘活土地的商家都被难题吓退。
原厂领导认为,改制是砸职工饭碗,不愿牵头承担改制任务。在中国诚通改革小组来厂召集会议与职工对话时,原厂长和原厂党委书记没有按照要求坐上主席台,反而坐在台下职工区里。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诚通的派出干部直面困境,多次与原厂领导真诚沟通,领导班子形成了合力。组织中层干部集中学习企业改制、主辅分离等系列政策,使中层干部成为推动改革的关键力量。在全厂范围内宣传改制政策,与职工谈话每人百余次,印发材料13000多份,让全厂职工实时了解和支持改革。
为了筹集改革资金,改制小组分头与承租的台商谈、开发商谈、政府谈,想方设法全力盘活土地资源,解决了“钱从哪儿来”的问题。
据统计,这一阶段中国诚通变现盘活资产近60亿元,整合孵化有效资产300多亿元。
无论挑战如何,中国诚通始终对上级交办的任务不推不挡,为后续“诚通精神”的凝练成型打下了基础。时任董事长马正武说:“组织突击队迎难而上,虽千万人敢往矣。”

人到哪里去?
2020年之前,央企的离退休人员一直没有实现社会化管理,由所在企业自行负责。由于一些困难企业离退休管理机构习惯以管理心态开展工作,经常与离退休人员发生摩擦甚至冲突,造成部分企业员工怨气很大,经常上访,甚至出现了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为了更好解决人员安置问题,中国诚通提出了“人资分离”的思路,两条线操作,互不影响。不以资产为限损害职工利益,也不以职工安置影响资产处置步伐。

试点过程中,中国诚通建起了一支有事业心、责任感和专业能力的团队,并于2007年组建了诚通人力公司,作为相关央企脱困改革中的人力资源处置保障平台,集中解决中国诚通接收企业的冗员和离退休人员安置问题。
诚通人力基于接收人员的能力水平、主观意愿等要素,对其进行分类。对于具有较强就业意愿和能力的,进行专业培训再就业,就业方式分为同一家企业转岗、换企业或者自主创业;对于年龄偏大的实行内退或者买断工龄;离退休人员则接收关系,按照预期寿命对相关费用进行测算,在考虑物价的基础上,保证离退休待遇总体不降低,费用预留提前划转。
在解决费用来源问题上,诚通人力主要依靠中国诚通相关资产平台处置的对口企业资产收益。费用出现缺口的,则由国家兜底一次性支付。
诚通人力总经理王腾表示,由于多数人员已经对原单位丧失信心,且诚通人力是央企二级企业,容易得到央企员工的信任,所以整体移交工作比较顺利。
在接收工作的早期,由于相关人员对诚通认识不够深,诚通人力也遇到了不少挑战。
中国普天所属的505厂是一家位于四川的三线企业。其从2002年起连续亏损,2007年亏损2083万元,当年底净资产为-1192万元,已处于资不抵债状态。当时,全厂3849人,其中离退休人员2307人。职工工资收入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和历史欠债引发的不稳定问题时有发生。
2007年6月,工厂正式启动改制工作。中国诚通先后两次派出改制工作组,都因职工不理解、不接受加上工作组对困难估计不足等多种原因难以推进。连续发生17次共计1680人参加的群体性事件,甚至出现了部分职工围攻、谩骂、殴打工作组成员的过激事件。
即便如此,诚通人力仍然决定派出第三批工作组。得知这一情况,部分505厂职工放出狠话:“第一批是我们骂走的,第二批是我们打走的,第三批就别走了,工厂旁边正好有火葬场!”但诚通人没有后退。2007年10月24日,诚通人力时任董事长肖茵带队的第三批工作组迎难而上,三赴成都。
第三批工作组认真分析了505厂面临的复杂形势和困难。当时505厂工人最大的顾虑有二。一是保险、公积金、住房、集资款等16项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无望。二是就业机会少。505厂地处眉山市城乡接合部,位置较偏僻,搭建分流安置职工的平台难度大,如果1500人都流向社会,不但职工不答应,当地政府也不支持。
为此,工作组在努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积极推动诚通人力在眉山建立分支机构,先行接收了离退休、内退人员2331人。同时投资2390万元,积极引进新项目、新投资,为505厂搭建了改制后的生产经营和职工就业的主平台2个,同时又以租赁、承包经营等方式盘活了5个次级小平台,共涉及就业岗位530余个。
正在改革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汶川大地震。工作组边展开抗震救灾工作,边推进改制工作,先人后己的精神感动了大部分职工。2008年6月22日,505厂八届一次职代会通过工厂改制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当年9月30日全面完成3848名职工分流安置工作。
无论是在505厂,还是在其他企业,诚通人力都采取“领导包支部、党员包职工”的方式,坚持党组织最后一个撤离、党员干部最后安置。
505厂座谈会现场。
据统计,在诚通人力的专业支持下,中国诚通共分流安置人员6.9万人,累计管理离退休职工1.5万人。当前,诚通人力仍然管理着10家企业移交的离退休人员9000多人。“我们积极开展慰问走访、党组织活动、文娱活动、临终关怀等十大类36项服务产品。实践证明,他们所享受的服务水平不仅没有下降,还有所提升。”王腾说。诚通人力接收的安置人员,未出现一例越级上访事件。
在服务国企改革的同时,诚通人力还凭借完备的服务产品和体系,进行了市场化探索。当前,诚通人力已托管了一千多名离退休人员。
无论是资产处置还是人员接收,都是一段漫长的历程。比如,华诚的破产处置工作直到2018年才彻底结束。十几年来,参与其中的中国诚通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酸甜苦辣难以尽述。
朱碧新说,如今很多参与者已经退休或者临近退休。曾经风华正茂的人们早已两鬓如霜,把最宝贵的年华奉献给了这项难出成绩易出纰漏的事业。
对此,时任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评价说,中国诚通化解了大量矛盾,保证了接手困难企业的稳定,高效地盘活了资产,实现了不良资产价值最大化,成为国资委可以信赖与依靠的推手。

02

探路先锋


试点以来,中国诚通从理论体系、机构设置、管控模式、履职抓手等方面积极探索,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这一新生事物落地见效蹚出了可行性路径。
2003年—2016年,中国诚通的精力主要集中在资产经营方面,全力以赴帮助央企断后,自身发展并未取得太大成绩。2015年底,中国诚通资产规模为700亿元,营业收入为300亿元,利润总额为15亿元,国资委更为看重的经济增加值甚至为负。可以说,除了资产经营独树一帜外,中国诚通单靠规模和实力很难在央企中崭露头角。
当然,对于中国诚通的功劳、苦劳,国资委心中有数。
2017年2月,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郝鹏到中国诚通调研时,对中国诚通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诚通集团10多年来,善于啃硬骨头、打硬仗,顶住压力,出色地完成国资委交给你们的各项任务,在推动中央企业重组整合、实现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优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没!”
因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概念之后,国资委将仅有的两个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名额之一交给了中国诚通。时任中国诚通董事长马正武表示:“我们用了10年努力,换来了一张通向未来的车票。能否顺利抵达终点,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自此,中国诚通进入了第三阶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项安波长期关注中国诚通的发展。在他看来,中国诚通这一阶段在四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彻底完成了从国有资产经营到国有资本运营的转变;二是规模实力实现突破性增长;三是管理水平跃上新台阶;四是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治理体系。

勾画蓝图
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是典型的新生事物,内无模式可依,外无范本能学。在深入学习中央文件、与国资委密切互动的基础上,中国诚通先后召开了十几次大型研讨会,形成了《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及投资公司试点研究》《对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思考》等一批理论成果,受到了国务院、相关部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并采纳吸收到相关方案修改中。
中国诚通当时的理解是,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是“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的市场化专业化平台”;主要目标是提升运营效率、提高国有资本回报;核心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依据授权对所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推动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以财务性持股为主,提高流动性和运营效率,实现保值增值;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经营性资产统一监管;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
这一理解,得到了国资委的认可。
2017年,国资委领导到中国诚通调研时,明确提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与国资委是一体两面,要求诚通做好国资委的巧手和推手,建设好基金平台、股权平台、资管平台、金融平台。
朱碧新表示,基金投资、股权管理、资产管理、金融服务四项功能,并非截然分开或独立的,而是共同构成了一个“形成资本、管控资本、运作资本”的国有资本运营体系,使不可交易、不易交易的资产变成可交易、易交易的资本,并在交易中发现价值、体现价值,从而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国调基金积极支持中国移动首次公开发行A股上市,助力中国移动推进数智化转型。
前行的方向清楚了,中国诚通开始制定奋斗目标。
2016年2月,中国诚通在华北宾馆召开了集团上下400多人参与的年度工作会议。会议提出,“十三五”期间中国诚通要实现“三二一”的奋斗目标,即资产总额超过3000亿元,净资产超过2000亿元,利润总额超过100亿元。
这意味着,五年时间里,中国诚通的资产总额要翻两番,利润总额差不多要翻三番。
“分组讨论的时候,很多人对此是有不同看法的。”朱碧新说。当时,他刚出任中国诚通总经理时间不长,很多集团参会人员还跟他不熟悉。“我在楼道经过时,听见好几位同事议论,‘新来的总经理在吹牛,目标冒进了’。当时,我思想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那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目标呢?
朱碧新说,这是在时任董事长马正武带领下,集团领导班子共同研究的结果。大家认为,虽然一味追求扩大规模的阶段已经过去,但作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应该要有一定规模支撑,否则很难完成新使命新任务。只有制定一个高目标,才能引领大家更好地拼搏奋斗。
在讨论时,大家还提出,要把握好做大企业与完成战略任务之间的辩证关系。“单纯完成了使命,自己牺牲掉了,显然不合适;自己做大了,没有完成使命,这显然也不是国资委想看到的。”朱碧新说。只有实践证明,中国诚通的思考与国资委的期待是高度契合的。

塑形赋能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要“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也就是说,投资公司主要靠改组,运营公司基本是要新设。
“我们提出,新设的话会很耽误时间,不如在中国诚通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新设式重组。这样试点工作很快就可以开展。”朱碧新说。
经过国资委批准后,中国诚通开始对总部进行新设式重组。
此前,中国诚通总部人员不到50人(不含集团领导)。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为了开展资产经营工作调来的,履行的是突击队任务,对资本运营下的新形势新任务不够熟悉。
为此,中国诚通在跑步中整理队形,通过加快总部改组和管控模式重置,全面建立更加适应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管理体系。
2016年,中国诚通总部新设了股权管理部、金融管理部、资本运营部等部门,并将总部部门分为前台、中台、后台。实践中根据运行情况动态评估优化,2022年又新设数字化管理部、基金管理部、产业培育部等部门,下设了党校、研究院、审计中心、司库中心等直属机构,确保总部架构更为清晰、职能分工更为明确、管控服务更加有力、组织管理更加科学,为更好发挥资本运营功能和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为进一步完善中国诚通董事会的现代治理能力,国资委连续多次调整补充中国诚通的外部董事人员结构,优化管理团队成员。目前中国诚通的外部董事中,有经济学家、财务专家、投资专家、风控专家、制造业专家,从专业背景到行业地位都足以支撑中国诚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中国诚通的8名班子成员中,来自外部的占多数,也各有不同的专业背景。中国诚通还调整充实了各部门负责人。目前总部部门负责人中,多数是改组后从其他单位选拔招聘的。中国诚通总部还从中央部委、知名头部企业和机构选聘专业人才73人,占总部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二。
“如果没有这样大力度的人力资源改革调整,中国诚通就很难实现跨越式发展。”朱碧新表示。中国诚通成为试点之后,从总部到各出资企业持续全面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形成了组织选拔、竞争上岗和市场化选聘相结合的选人用人机制;在分类考核基础上建立了效益为导向的工资决定机制;职工能进能出的合理流动机制,为试点工作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是国企、国资改革的交界点。国资委在对中国诚通充分授权的同时,中国诚通积极还权给出资企业,通过治理结构优化、相关制度完善,实现向“管资本为主”的转变。
总部改组后,中国诚通确立了“战略+财务型”管控模式,构建了“强总部、大运营”发展格局。总部聚焦股东权利,注重资本回报和收益,履职重点和履职方式从“审批推动”向“资本运营”转型。在独资公司、控股非上市公司建立了规范董事会,委派股权董事,引入独立董事,并实行总会计师委派和述职考核制度。在非控股、参股企业中,积极参与公司治理,充分表达股东意见,保障出资人权益。
力神五期甲消费类电池卷绕车间
在积极授权的同时,中国诚通建立了一整套风险防控体系。
在技术支撑上,中国诚通构建了全面覆盖集团各级企业的党建、人、资金、资产、风险等要素的在线督办、责任追究、信息安全等各类管控系统以及资本运营核心业务支撑平台,形成协同联动、综合集成、融合应用和闭环管理,并与国资委实现对接,为下一步中国诚通全面数字化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管理体系上,中国诚通运营管理部构建了月度、季度、年度运营分析体系,并根据国资委考核要求、集团功能调整和业务结构,动态调整、优化分析框架和指标。
在制度建设上,中国诚通始终高度重视法治合规建设。中国诚通总法律顾问唐国良表示,中国诚通强化总法律顾问对“规章制度”“重要决策”“经济合同”的前置审核,“三项审核率”长期保持100%。同时,成立集团风险管理委员会、合规管理委员会,研究讨论法治合规重大事项,指导风险事件处置。“组织机构的刚性约束与专门委员会柔性研讨相结合,全方位促进和推动全面风险管理向纵深发展。”唐国良说。风险管理委员会成立两年来,已研究风险月报所提示风险13项,涉及金额超过130亿元,有效防范与控制了风险,管理效能空前提高。
通过这样一套组合拳,中国诚通从机构设置、人才配置、制度建设等各方面,为持续提升资本的聚合能力、资本的转换能力、资本的布局能力、资本增值能力、资本的管控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项安波表示,中国诚通在持续实践探索中,提炼出一套具有鲜明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特色的理论框架,为央地国企提供了诸多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范式,为两类公司从理论探索、政策要求到落地实践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两拨千斤
2016年,为了进一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中央企业结构布局优化调整,经国务院批准,国资委决定委托中国诚通牵头发起设立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下称国调基金),总规模3500亿元。2016年9月,国调基金一期成立运营,募资规模1310亿元,由诚通基金管理公司(下称诚通基金)作为管理人。
“市场化运营、专业化管理”,是国务院给国调基金的明确定位。为此,原名称“国家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中的“国家”二字改成了“中国”二字。“我们理解,就是为了突出基金的市场化特点。”诚通基金总经理魏然表示。
国调基金设立后,设定了三重目标。一是推动国有资本存量结构布局调整优化;二是推动前瞻性战略性产业投资;三是发挥运营公司职能,助推国有企业改革脱困。“整体看,我们这三个目标完成得都还不错。”魏然介绍。截至2022年5月底,国调基金一期已投入资金1150亿元,其中82%投向中央企业及其配套企业。
国调基金积极推动航空海运、新基建、电力、化工、能源、装备制造、大数据、钢铁、核电等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更好地发挥了中央企业在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的骨干中坚作用。
比如,2019年初,在“稳外贸”的关键节点,国调基金支持国内最大的集装箱航运企业中远海控成功实施非公开发行,有效防止当时环境下发行认购不足可能带来的影响。在此次投资中,国调基金获得了较好的收益。而中远海控在获得资金支持后,实施有效扩张,集装箱运力明显提升,有效把握了新冠疫情暴发后,集装箱运输的黄金行情,各项经济指标实现了飞跃式增长。
在推动相关央企改革方面,国调基金最为典型的投资案例,是出资129.75亿元参与中国联通混改,持股6.11%成为其第三大股东,助力中国联通形成混合所有制股权结构和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作为中央企业集团层面的混改首例,该项目向社会传递了国家大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决心和动力,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和示范作用。混改实施以来,中国联通经济效益改善显著,营业利润从2016年的-2.7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76.96亿元。
国调基金先后投入140多亿元,并引领撬动社会资本上百亿元,助力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央企改革脱困。投资项目涉及中国一重、中钢集团、中铝集团等企业。魏然介绍,国调基金进入后,积极推动相关企业加快改革步伐,推动了企业脱困进程。
比如,中国一重2016年亏损接近60亿元,上市公司一重股份披星戴帽,多笔债券无法及时偿付。几年来,中国一重加快改革创新转型步伐,2021年底,实现营业收入431.8亿元,利润总额16.1亿元。老国企已经焕发新生,提前偿还了国调基金以委托贷款形式提供的20亿元。
混改基金投资企业中复神鹰,支持国产高端碳纤维自主可控,解决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新能源等重要战略性行业的“卡脖子”难题。公司旗下西宁万吨碳纤维项目入选“2021年度央企十大超级工程”。
在前瞻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国调基金针对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进行补短板、强弱项。聚焦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5G、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等产业,国调基金投资了中芯国际、长远锂科、商汤科技、合肥长鑫、海尔卡奥斯等具有市场影响力、能够创造长期价值并代表未来产业方向的龙头企业。
实践证明,国调基金在带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比如,投资海尔卡奥斯时,国调基金是A轮的领投。目前,该企业经过两轮融资,已经从一家海尔内部的企业互联网企业,发展为行业的领军企业。
“我们把基金的作用概括为困难企业的灭火器、新兴产业的孵化器、支柱产业的助推器,希望在这些领域更好地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魏然表示。
在国调基金之后,中国诚通又承接了国资委组建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的管理工作。目前,中国诚通所属的诚通基金管理公司、诚通混改基金公司、诚通通盈基金管理公司等专业机构,管理着国调基金、混改基金两只国家级基金为主,总规模超过6500亿元的基金业务。截至2021年底,混改基金交割项目23个,完成出资近110亿元,有力推动了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和混改。债转股基金有效发挥功能作用,完成投资170亿元,有效降低了标的企业负债率。

积极股东
在项安波看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为公司制、市场化的国有资本出资人代表,既是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可持续发展和高效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也是完善国资管理体系和实现“管资本为主”的核心枢纽,还是进一步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关键环节。
这其中,完善国资管理体系和实现管资本为主的职能,更多地体现在中国诚通的股权平台上。
2019年底,国家管网集团在京成立。很多人注意到,其股东中除了国资委和“三大油”之外,中国诚通以643.5亿元现金出资成为并列第二大股东。这拉开了中国诚通成为股权多元化央企主要股东的大幕。
2020年,中国诚通全面承接鲁能集团股权,作为第一大股东参与中国绿发投资集团组建;2021年9月,现金出资45亿元参与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组建;2021年10月,现金出资75亿元增资鞍钢集团,推动鞍钢集团重组本钢,成为鞍钢并列第二大股东;2021年底,中国诚通将所属的四家物流企业与托管的中国铁物进行专业化整合,组建中国物流集团。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国诚通分别持股38.9%,并列第一大股东。
2021年12月6日,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大会在京举行,中国诚通成为重要股东。
目前,国资委监管企业中,共有15家股权多元化央企。中国诚通已经是5家一级央企的重要股东。除此之外,中国诚通积极参与中国电信天翼云公司增资,助力中央企业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云平台,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突破口和关键基石。
通过这些案例,成功展现了中国诚通将静态的国有资产腾挪为动态的国有资本的独特价值。
在这些企业中,中国诚通与国资委同为股东,二者的定位和作用有什么区别呢?
 “中国诚通在出资央企中主要是发挥积极股东作用,与国资委形成协同优势,更好体现国资委的出资人代表意志。更好地推动相关央企的治理现代化工作。”朱碧新表示,这比最初的设想有了跨越和进步。“我们要单纯做中间层的话,就不需要做基金、资产管理和金融平台了。”朱碧新说。
所以,尽管中国诚通是中国绿发的第一大股东,但中国绿发仍归国资委直接管理。中国诚通主要以股权占比为基础,通过股权董事在董事会中发挥作用。
与国资委派驻的外部董事相比,股权董事最大的区别就是要以具体股东的资金投资回报为决策依据,更加注重资本的具体去向和收益;而外部董事更注重决策的整体合理性,相对更注重宏观布局和风险防控等。二者之间形成了有效互补。
比如,国家管网董事中,4人是内部董事,5位非执行董事分别由国资委、中国诚通、中国国新、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派驻。目前朱碧新兼任国家管网董事,同时是国家管网投决委员会委员之一。朱碧新说:“如果我发现投资有风险,会影响中国诚通的股东权益,就会跟他们反复研究探讨,致力于寻找更加科学、周全的投资决策。如果我们非执行董事意见一致的话,就要按照我们的决策办事,真正解决了内部人控制的问题。”朱碧新认为,这种治理模式意义重大。
在此背景下,要想当好上述企业的积极股东,并非易事。中国诚通相关基金公司的专业研究团队和协同研究机构为股权董事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旦需要了解哪个行业哪家企业的情况,集团布置下去很快就可以调动集团内外的研究资源,第二天就能交上来一份专业研究报告。“这是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必须持续打造的专业能力。”朱碧新说。
除持有一级央企股权外,中国诚通还接收管理着国资委划转的中国建材、中材节能、中国能建、桂冠电力等央企上市公司部分股权。为了管好这些上市资产,中国诚通成立了专业部门,探索形成了规范的股权划转、市值管理、股权运营工作制度和流程。
2019年5月,中国诚通又专门设立诚旸投资,作为专业化股权运作平台。目前,诚旸投资主要承担着两项主责主业:一是负责国资委划入央企上市公司股权的管理运作;二是为中央企业提供专业股权运作解决方案。
成立以来,诚旸投资积极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为央企发展赋能。其先后牵头编制了央企结构调整、国企一带一路和国企开放共赢(A+H)三只央企指数,并发行相应ETF,累计盘活中央企业股权超400亿元。目前,诚旸投资正在积极推动通过股票非交易过户为央企盘活股权业务。
截至2021年末,诚旸投资管理资产规模超过740亿元,较国资委划入股权总市值时点累计增值16.1%,有力促进了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厚妆嫁女
成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之后,中国诚通资产经营的老本行依旧未丢。不过,随着时代变迁,这项工作的具体内涵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以前的难点,更多地集中在员工安置上。如今资产处置的难点更偏重于把闲置的资产盘活起来,让沉淀的资产流动起来,争取最大限度修复资产价值,发挥资产效用。这就更多地需要资本运营的巧手、妙手。”朱碧新说。
比如,前几年,受能源市场价格变动影响,中国多家造船企业的海工产品集体遭遇客户弃单,困在泊位上无人问津。为了避免出现恶性竞争、价格踩踏,中国诚通受命与中海油牵头组建了国海公司,把多家央企的海工产品集中起来统一管理、经营,有效提高了国际市场上的谈判能力。国海公司已初步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化海工装备资产管理公司。眼下随着国际油价上涨,海工装备迎来了难得的市场机遇。国海公司通过基金投资,将停泊产品进行“装修”后租给油服企业。租金优先偿还基金后,再支付给装备所有者。目前,已完成去库存153个,占库存资产总数88.43%,涉及合同金额937.79亿元。其中20个先进型号装备已供给中国海油、中国石化,成为保障国家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主力装备,有效保护了我国海工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
为支持中央企业完成“两非”“两资”剥离工作,2021年5月,中国诚通组建专业接收整合平台诚通国合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诚通国合),努力形成中央企业“两非”“两资”等剥离资产的“蓄水池”,建立兄弟央企做强做优主业的“护城河”,构筑央企国有产权转让的“安全坝”。截至2022年5月底,诚通国合已与19家中央企业就“两非”“两资”项目专项处置达成合作,管理资产共41户,涉及总资产规模达78.93亿元。
此外,根据“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的要求,中国诚通组建了中国健康养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康养)。中国康养落实党中央培疗机构改革任务部署,接收改革资产,培育孵化健康养老产业。目前,中国康养经获批63家,已实质性接收37家,已转型健康养老10家,有效发挥了改革及行业发展引领示范作用。
近几年来,中国诚通处置资产最为典型的案例是托管中国铁物。
曾连续四年入选世界五百强的中国铁物,因丧失战略定力,盲目追求扩张,跌入融资性贸易陷阱,加之管理不善,陷入债务危机泥潭。2016年,中国铁物的问题愈发严重,资金链几近断裂,融资能力基本丧失,引起了市场和高层的高度关注。
为扭转局面,2016年4月29日,国务院国资委决定,由中国诚通对中国铁物实施整体托管,并成立管理委员会负责重大事项决策。时任中国诚通董事长马正武兼任中国铁物党委书记、董事长、管委会主任。
中国铁物面临的第一笔债务,是5月11日到期的一笔10亿元超短融债券。当时,中国铁物账面上已没有这么多现金。在马正武的协调下,中国诚通向中国铁物提供了6亿元过桥贷款,同时筹集运营资金4亿多元,如期兑付了到期债务本息。
为了偿还其余债务,中国铁物只能靠盘活资产。选中的第一个目标是中国铁物大厦项目。时任中国诚通总经理、中国铁物管委会副主任朱碧新曾在中交集团分管房地产业务多年,经验丰富。他主导提出了交易的核心原则,即“出价高者得、先付款者得”,要求出价方必须一次性付清款项。同时,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中国诚通提出,一旦流标则由中国诚通兜底,并支付了保证金,激发了其他交易主体的积极性。
最终,这一地块以40亿元价格成交,为中国铁物化解当年债务吃下了定心丸。
此后,中国诚通照旧入场托底,确保了成都一处地块以27.88亿元的价格成交。这两笔款项的及时入账,确保了中国铁物当年6期68亿元公募债券按期、足额兑付,也避免了风险蔓延到其他央企。
时隔多年,朱碧新回忆起这段经历仍然感慨颇多。
“要解决中国铁物的债务问题,单靠他们自身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这就像一个束手束脚的人,单靠自己挣脱不了束缚。”朱碧新说。中国诚通以第三方的身份介入,跟债权人谈条件。由中国诚通提供担保,让债权人解除查封,然后才能对相关资产进行交易变现还账。
为了彻底解决债务问题,中国铁物把与铁路有关的优质资产重组后,划入新成立的上市平台公司中铁物晟公司,并将中铁物晟的部分股权对外转让。长城资产等债转股投资机构出资认购股权,中国铁物取得转让资金后,专项用于清偿私募债券,最终实现了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通过审慎研究和自主决策,国调基金出资20亿元参与了中国铁物的债转股工作。
2021年1月8日,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重组上市。中国铁物的债务化解工作彻底画上了圆满句号。
朱碧新认为,包括中国铁物、国海海工在内,资产本身都是优质资产,遇到的是资金问题。中国诚通的解决办法,就是以资本运营的手段和能力,解决资产经营的困境。在此期间,马正武和朱碧新先后兼任中国铁物管委会主任和董事长,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对此,时任中国铁物总经理廖家生表示,国资委指派中国诚通托管中国铁物,是对我们强有力的支持。“马正武同志经验丰富、敢于担当,为中国铁物扭亏脱困出谋划策、决策拍板;朱碧新同志在兼任中国铁物董事长一职前后,为我们深化推进各项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廖家生说。
故事到此还没有结束。
2019年9月,朱碧新出任中国铁物董事长时,中国铁物的债务危机已接近尾声。他考虑的是,为中国铁物寻找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0年2月20日,朱碧新在中国铁物年度工作会议上透露,国资委认为,央企中还缺乏一家综合物流企业,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这样一个抓手显得尤为重要。他说:“我们一定要跳出铁物来思考铁物的问题,也要跳出诚通的思维来思考诚通的问题。要和国资委同频共振,建设一个大型综合性的物流央企。”
2021年12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物流集团)正式挂牌成立。中国物流集团由原中国铁物与中国诚通所属的中国物资储运集团、华贸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包装有限责任公司4家企业为基础整合而成。中国诚通总经理李洪凤出任中国物流集团董事长。
朱碧新说:“未来这种情况可能会多次出现,即一个板块在诚通孵化下成长了,就有可能‘嫁’出去,而后集团的重心就是当好股东。这是运营公司的常态,也是我们要努力去做的事情。”
2022年2月21日,朱碧新在中国诚通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出,作为中国物流集团主要股东,将充分发挥运营公司的优势,与其他股东紧密协同、密切配合,共同为促进中国物流集团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现代物流业做强做优做大贡献力量。

以融促产
国有资本运营公司高度重视资金的周转效率。因此,试点以来,中国诚通高度重视金融体系和工具的构建、金融业务的功能完善和服务延伸,以更好地增强功能作用,服务实体经济。
通过整合央企金融股权,中国诚通不断扩大保理、融资租赁等类金融业务规模。截至2022年5月底,租赁公司发行2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诚通保理公司投放保理资金130多亿元,惠及央企上下游产业链企业300多户。
中国诚通还积极拓展财务公司服务范围和功能,在部分央企出现流动资金不足时,以市场化手段助推相关企业改革脱困。
比如,前段时间,某央企发行债券时,一期10亿元债券中有5亿元缺口。该央企负责人向中国诚通求助,诚通财务公司积极出手,以有利的价格进行了认购。之后,该公司二期债券8亿元,存在2亿元缺口,诚通财务公司再次挺身而出。三期债券发行时,诚通财务公司再次认购2亿元。
国调基金投资的国电南瑞云数据中心。
诚通财务公司还积极支持中国绿发所属鲁能新能源、中国有色集团等央企债券发行。中国物流组建后,诚通财务公司向物流平台企业提供31.25亿元确保资金稳定。
这两年,中国诚通在壮大金融板块队伍上的最大动作是并购新时代证券。
2020年7月,证监会宣布,鉴于新时代证券隐瞒股东关联关系,公司治理失衡,决定对新时代证券实施接管。2021年9月,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告显示,新时代证券98.24%股权正式挂牌转让。
2021年12月,中国诚通收购新时代证券98.24%的股权,转让对价为131.35亿元。2022年5月27日,证监会结束对新时代证券的接管,同日核准公司恢复正常经营。6月2日,新时代证券完成更名。公司名称变更为诚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诚通证券)。目前,诚通证券正常经营且持续盈利,各项风控指标符合监管要求。同时,诚通证券所持有的60%股份的融通基金,拥有公募基金牌照,涵盖主动权益类基金、被动投资类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混合基金、QDII基金等。
朱碧新表示,此次收购完成进一步丰富了中国诚通作为运营公司的功能和手段,能够更好地服务央企证券化,提高国有资本运转效率,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03

新的飞跃


未来,中国诚通将在保持既有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创新进一步提升资本运营能力,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孵化方面重点发力。
评价中国诚通的贡献,不能只看经济指标。毕竟,作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诚通的主要职责一直是服务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创新大局。
衡量中国诚通的价值,不能偏离经济指标。毕竟,经济效益是资本运营能力的直接体现,也是更好履行责任使命的坚实基础。
2016年初至2021年底,中国诚通并表资产总额从714.12亿元增长到4813.27亿元,增长5.7倍;净资产从330.56亿元增长到2284.46亿元,增长5.9倍;利润总额从15.2亿元增长到142.48亿元,增长8.4倍;净利润从10.8亿元增长到110.02亿元,增长9.1倍。
在经济效益大幅增长的同时,中国诚通盈利结构有了明显优化。试点之前,仓储物流一家独大,约占利润总额70%。目前,中国诚通基金板块利润贡献约为60亿元,股权投资贡献约为50亿元,二级市场的股权运营波动较大,在20亿元—30亿元之间,控股产业利润合计10亿元左右。
“由此来看,中国诚通的名头虽然没变,但是内核已经完全不同了。”朱碧新说。中国诚通已经迎来了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优、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最强的“黄金时期”。
站在新起点上的中国诚通,蓄势以待新的飞跃。

高目标引领
抚今追昔。中国诚通多次召开战略研讨会、务虚会,对试点以来的经验进行探讨总结。在2022年3月底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中国诚通集团第三次代表大会(下称第三次党代会)上,朱碧新代表中国诚通党委总结了如下经验:一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这是初心所在;二是必须坚定不移地讲担当、顾大局,这是使命所系;三是必须坚定不移地抓改革、强创新,这是动力之源;四是必须坚定不移地高目标、自加压,这是奋斗之要;五是必须坚定不移地抓队伍、强能力,这是发展之基。
作为研究者,项安波也对中国诚通的成功之因进行了概括。他认为,除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以及国务院国资委的大力指导支持以外,内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企业坚持正确导向,在践行国家战略中把握机遇、创造价值;二是企业家精神引领和管理团队锐意进取、共同努力,激发了发展活力;三是科学制定战略规划引领发展方向,以有感召力的企业文化凝聚共识,形成了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合力。
继往开来。中国诚通正在全力谋划下一个五年的发展目标和路径。同样是在第三次党代会上,朱碧新说,未来五年要全力把握时代机遇,切实担负光荣使命,沉着应对各项考验。他说“我们既不能面对困难妄自菲薄,也不能躺在现有成绩上自满懈怠,必须认清形势、把准目标,自我革命、提升能力,保持定力、奋楫笃行。”
未来五年,中国诚通的总体目标是:以提升资本运营能力为主抓手,以完善“4+1”平台布局、充分发挥功能作用为主攻点,实现党的领导强、资本实力强、运营能力强、风控能力强、诚通精神强,奋力打造对党绝对忠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
冠豪高新10号涂布机
在经济指标上,中国诚通的“十四五”奋斗目标是“153”,即总资产达到10000亿元,净资产达到5000亿元,利润总额达到300亿元。
朱碧新说,该目标刚提出的时候,也有人认为是不是定高了。但经过深入讨论后,大家达成了一致意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要想在新发展格局中更好地发挥功能和作用,必须用高目标引领。“这个目标躺着肯定实现不了,但奋力向上、向高处起跳应该就可以实现。这基于我们对国家发展的充分信心,也靠企业锚定既定目标一以贯之,绝不动摇。”同时,朱碧新强调,中国诚通绝不会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而是要以运营公司的功能作用提升为最终目的。
为此,中国诚通提出,要把2022年作为国有资本运营能力的提升年。一是政治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二是运营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三是战略引领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四是人才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五是“强总部”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对此,项安波建议,中国诚通可以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运营机制,强化国有经济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形态转换的市场化交易机制,完善不同类型资本的“双向进入”机制、国有资本有序进退的动态调制机制和国企重组整合机制;提升作为积极有限股东的履职行权能力,如“管资本”、股东权益保护和股东协调、制度建设及以市场机制服务国家战略、战略引领和考核评价、全面风险防控等能力;进一步发挥“两主体一通道”(资本持股主体、运作主体,进退通道)作用,以资本流动、产业引领、区域布局等促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高质量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

孵化力神
中国诚通成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之初,构建了基金投资、股权管理、资产管理、金融服务四大平台。试点以来,在这四大平台的支撑下,中国诚通努力打造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巧手”和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推手”,取得了显著成效。
到了2022年初,中国诚通在此前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将集团业务板块明确为“4+1”,即四个资本运营平台,加上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孵化平台。
朱碧新表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都肩负着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使命。“与产业集团和投资公司相比,运营公司流动性更好,短期内可投入的资金更多,机制相对更加灵活。如果放弃产业培育,那我觉得运营公司就缺了一块。”
目前,中国诚通划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包括中国纸业、力神电池、诚通人力等企业。
成立早期,诚通人力以服务资产经营改革为主、市场化服务为辅。中国诚通成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之后,诚通人力基本没有接受过相关改革分流任务,开始向市场化服务转型。
“这几年,我们没有找准与运营公司对接的点,没有跟上中国诚通的转型步伐,近几年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诚通人力总经理王腾说。“十四五”以来,诚通人力加快转型布局,提出要“打造功能性平台带动市场化业务发展,以市场化业务支持功能性平台建设”,致力于打造中国诚通服务国家战略的人力资本运营操作平台;中国诚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人力资本管理服务平台;具有资本运营公司特色的市场化人力资源服务平台。
为了进一步支持诚通人力转型发展,2022年6月13日,中国诚通进一步调整充实了其管理团队,中智公司原总经理程功出任诚通人力党委书记、董事长。
在干部任命大会上,中国诚通党委副书记单忠立提出,诚通人力要加快推进内部改革,尽快做强做优做大,特别是要在机构改革和能力提升方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供集团系统内企业借鉴学习。
一般认为,纸业制造是传统产业。朱碧新却认为,中国纸业未来潜力巨大:中国纸业有几百万亩林地,碳汇资源丰富,可以与“双碳”目标有效对接;中国纸业的产品以高端纸为主,在塑料逐渐退出日常包装领域的未来,生产的包装用纸等产品具有广阔前景。
与其他央企投资孵化产业不同,中国诚通孵化力神是为了更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图为力神生产线
力神是当前中国诚通在制造业布局的重中之重。
1997年,在锂电池商业化浪潮背景下,以中国电科18所为首的多家国有企业联合出资组建了天津力神电池。之后,力神发展势头迅猛,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最先进的锂电池企业之一,被称为天津市的一张工业名片。2005年,力神实现销售额11.4亿元人民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
此后,力神的大股东从中国电科变更为津能投资。2009年,中海油成为力神的控股股东。时任中海油董事长傅成玉对力神寄予厚望,并加大投资为力神建设了20条动力电池生产线,使得力神再一次抢跑行业趋势。
之后,因战略调整,力神重回中国电科怀抱。此时,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后来者已经异军突起,从装机量等各方面将力神抛在身后。受实际控制人变动频频等因素影响,包括核心团队陆续出走,力神高端人才流失达上千人之多。
2019年,力神出现严重亏损。2020年,在国资委的协调下,中国电科将其持有的股权无偿划转给了中国诚通。
中国诚通接手后,先后通过国调基金向力神投资35亿元,引入战略投资者,募集资金59亿元,努力打造央企新能源产业旗帜和国家新能源战略的重要力量。
目前,力神的生产经营工作已逐渐恢复正常。2022年1—4月,力神实现营收22.78亿元,同比增加41%;同比减亏1.91亿元。截至4月末,公司资产总额187.31亿元。
2022年3月,力神成功入围最新一批的“科改示范企业”。中国诚通副总经理、力神董事长童来明表示,下一步力神将在完善公司治理、市场化选人用人、强化激励约束等方面深入探索取得突破。通过“补短板、扩规模、优机制”,力神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科研队伍建设,打造动力、储能类电池和消费类电池两大业务平台,努力培育锂电池产业链链长,培育孵化国家新能源战略的重要力量。
“我们争取推动力神在2025年前后恢复元气,与产业链上的其他央企形成协同。与其他央企投资孵化产业不同,中国诚通孵化力神是为了更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同时更加注重运营公司的功能作用发挥,将不会长期持有。如果发展得好,甚至不排除成为下一个‘中国物流’的可能。”朱碧新说。
真锂研究分析师也认为,作为中国锂电的黄埔军校,力神非常有底蕴。只要理顺体制机制,力神有条件也有能力做好。

布局“夕阳”产业
2022年6月14日,中国康养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重重困难,完成了国务院国资委所属建材北戴河休养院、中国冶金工人北戴河疗养院、商业北戴河休养院、纺织北戴河培训中心4家培训疗养机构交接工作。
截至2022年6月,北戴河地区已有34家机构批复划转至中国康养,已有24家进行了移交和接收。中国康养将整合环京地区健康养老产业资源,紧抓北戴河地区培疗机构转型发展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该地区机构集中连片独特优势和资源禀赋,统筹规划、总体布局,将北戴河地区打造成为京津冀“康养后花园”和“健康充电站”。
中国康养护理员在照料老人
早在2014年,中国诚通就意识到培训疗养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决定要充分发挥在资产经营与培育孵化新兴产业等方面的优势,组织力量进行研究,相关成果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肯定。2016年12月,国务院国资委和培训疗养机构改革联合工作组确定中国康养作为承担培训疗养机构改革资产接收及转型发展养老的专项平台。
组建以来,中国康养致力于建立满足多层次、多元化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的业务体系,力争成为培训疗养机构脱钩整合、发展普惠养老、混合所有制改革三面旗帜和健康养老产业领跑者。
所谓普惠养老,即“质量有保证、价格可负担、企业可持续”。“我们认为,如果企业长期亏损,普惠养老服务供给将不可持续;如果追求高利润,那么就会增加老百姓的负担。国有企业发展普惠养老的优势就在于能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国诚通副总经理、中国康养董事长朱跃表示。
朱跃认为,养老产业必然要走规模化、连锁化、信息化的发展道路,必然会产生“链主”。朱跃说:“作为以养老为主业的央企,我们将坚持共建共享发展理念,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在康养、医养产业链、生态链、价值链构建中发挥主导作用,引导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合作者参与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真正成为健康养老产业链的‘链长’‘链主’。”
遵循这一理念,2021年中,中国诚通联合国药集团、中国铁建和大家保险联手组建了中康养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中康投公司)。朱跃表示,中康投公司将通过推动资源互补和生态协同,打造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康养投资品牌,打造千亿元级的康养投资生态圈。
目前,中国康养已布局北京、沈阳、武汉、秦皇岛等全国8省11市,规模化打造上百个社区养老服务网点,在营床位达3000多张,在建床位1万多张,是全国入选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项目最多的企业,在整个普惠养老市场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十四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全方位部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培训疗养机构改革工作提档增速。中国康养顺势而为,提出要以中国诚通“4+1”业务板块中的资产经营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主力军”为工作目标,要全力推动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和发展普惠养老两大业务,建设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系统化、市场化的养老产品体系和品牌,2022年计划“累计接收100家,累计开业30家”,持续推进培疗机构“多接收、快开业”,持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end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