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 babblers 功能介绍 动画学术趴创建于2013年,是国内动画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深度媒体和动画爱好者社区。这里有关于动画的一切有价值的内容,分享专业影评,关注理论知识,推荐创意影片,提供行业观察,与你一起见证中国动画的未来。 这是一部带有传奇色彩的动画: 它是世界动画史上第一部全黏土动画长片,也毫无疑问是黏土动画史上的杰作。 动画一共使用了24吨黏土,用了13万个角色参考姿势。 作品用黏土呈现了惊人的表现力:复杂嘴型的精准匹配、众多人物的大场景、物体奇妙的形变、以及将文学视觉化的创意令人叹为观止。 为啥这么牛? 因为它的作者是“黏土动画之父”——威尔文顿 Will Vinton。 这位黏土动画奇才一生中获得了无数殊荣与嘉奖:一个奥斯卡奖,6个艾美奖,一堆克里奥奖,还有数不清的大大小小其它奖项。 大家熟悉的1983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作品《千面秀》,就是出自文顿之手。 是他创造了“黏土动画”(Claymation)一词,来定义自己的作品,后来又将它注册成商标,使黏土动画有了自己正式的名字。 小趴今天想安利给大家的这部神动画,便是威尔文顿的第一部(同时也是世界动画史上第一部)黏土动画长片—— 《马克吐温的冒险旅程》 The Advanture of Mark Twain 《马克吐温的冒险旅程》海报 它以“地球上最杰出的人”马克吐温与哈雷彗星的其妙缘份为故事背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一段奇妙冒险旅程。其中穿插了多个马克吐温作品中的故事,许多台词都直接取自马克吐温的文学名著。 当然,即使你没有看过马克吐温的书,也一样会爱上这部奇妙的动画。 全片长86分钟,讲述文学家马克吐温乘坐自己制作的神奇飞船,想要追赶哈雷彗星的一段旅程。 哈雷彗星与马克吐温的确有许多说不清的神秘联系,1909年,马克吐温写下如下文字:“我在1835年与哈雷彗星同来。明年它将复至,我希望与它同去。如果不能与哈雷彗星一同离去,将为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一年后的4月21日,哈雷彗星到达距地球最近点的第二天,吐温心脏病发而死。 途中三个小孩(两名来自马克吐温著作中的人物汤姆·索亚和哈克贝利·费恩)意外搭乘了这架飞船,故事穿插讲述了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卡县名蛙》、《亚当夏娃日记》、《斯托姆菲尔德船长天国之行》、《神秘的陌生人》等作品的片段。(《神秘的陌生人》是马克·吐温临终前留下的神秘遗作,作品中充斥着神秘、魔鬼以及人类的各种荒谬。这部作品在马克·吐温逝世后第六年出版。) 动画将马克吐温作品中的幽默、讽刺、夸张、怪诞等元素呈现地淋漓尽致,使之超越了一般娱乐性的动画。除此之外,还传达了马克吐温,又或许是导演自己对宗教、生命的领悟。 令人惊叹的画面 说实话,其实一开始看《马克吐温的冒险旅程》,我是拒绝的。 因为对于咱们这些看惯了精致CG动画的孩纸来说,这部来自1986年的作品,“手感”味很浓。 在截图中我们能看到,人物的形象并不“美型” 没有电脑CG 般细腻的场景 一切神奇的特效全部由黏土来表现 但素!正是因为这些“不足”,让动画充满了独特魅力,一坨坨五颜六色的黏土用最大的努力来证明——动画,就是“赋予生命”。 书本翻开涌出泉水; 墨水瓶变成树桩,钢笔变成一条鱼跃入水中; 怀表化为乌龟。 动画中大量尝试用黏土模拟难以用立体表现的事物和质感,比如:翻涌的瀑布、书本纸张、流动的云层、燃烧的火焰、喷火的排气管,甚至水中倒影。 从中我们能看到,导演努力突破黏土材料的限制,人物表情之传神,嘴部配型之精准,完全展现了威尔文顿的野心和强大的塑型功力。 不禁让人惊呼: 天呐!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制作过黏土动画的小伙伴都知道,用黏土来制作动画非常耗时耗力,尤其对于一部电影性和叙事性都非常强的动画,更是难如登天。 灯光、镜头、动作以及每一帧的变化都必须进行非常精密的计算。随着剧情发展,制作过程中一旦有小小的失误,只能从头制作,无法进行后期的修改。 威尔文顿大学期间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学习物理、建筑与电影制作,那时他非常崇拜西班牙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蒂,这些经历都让威尔文顿积累了强大的塑型和空间造型能力。 后来他与好友Bob Gardiner 顶着压力和嘲笑,在1974年制作出了他们第一部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9分钟的黏土动画《星期一闭馆》。这部动画的成功让文顿打开了黏土动画的神奇大门。 1975年命名“黏土动画”,1976年创办 Will Vinton 动画公司,文顿从此开始致力于研究黏土动画创作的可能性和表现方法,并于1977至1979年间,改编制作了三部来自文学作品的动画: 托尔斯泰的《补鞋匠马丁》 华盛顿·欧文的《李伯大梦》 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 在没有太多先例可参考的情况下,这些动画一部一部奠定了威尔文顿在黏土动画的制作经验。 在《马克吐温的冒险旅程》中有大量的台词,而作品中每一个人物的嘴型都与台词匹配得准确无误。 在这一点上,威尔文顿使用了“参考演员”(reference actor)来制作人物面部的变化:用摄影机拍下演员的动态表演,参考已有的影像,用黏土来模拟动作。 威尔文顿还亲自带领助理拍摄了纪录片《黏土动画》,事无巨细地讲解黏土动画的每一个制作过程(推荐打算制作黏土动画的小伙伴找来一看),黏土动画逐渐成为一种风格。 再后来,电脑CG动画大行其道,“美国王思聪”特拉维斯·奈特的资金强势进入公司,后来威尔文顿动画公司就成了《鬼妈妈》、《魔弦传说》的缔造者——莱卡工作室。(当然,这是后话了,我们回到主题) 威尔文顿一生中改编过许多伟大的文学作品,《马克吐温》只是其中一部。我们通常称一部作品经典,绝不只是因为它的制作难度和高超的技法,每部能够被称作是“经典”的作品,都会有耐人寻味的思想。 《马克吐温》深刻的内涵,辛辣的讽刺,还有老人般智慧的幽默,都让看过的人感到—— 只看一遍绝对不够 “在那个时候,99%以上的动画片是给孩子和家庭看的,基本都是二维手绘动画,而我的作品是给成人看的。” ——威尔文顿 相比《飞桃历险记》、《飞屋环游记》等“飞行冒险”类的动画,这部动画更加靠近“成人动画”的定义。 威尔文顿很聪明,他非常懂得“站在巨人的肩旁上”——动画可以说非常忠实地展现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人”——马克吐温的思想,许多对白不是凭空捏造,动画中除了马克吐温老爷爷以及他分裂的另一半人格,其它人物几乎全都来自马克吐温的作品。 其中不乏马克吐温著作中的金句: 有鸡汤: 还有吐温爷爷的黑色幽默: 马克吐温这位大脑洞的文豪坚持相信自己与哈雷彗星有奇妙的缘分,“他们在同一年出现在世界上,从此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从始至终都有这条线将几个分散的故事穿成一串。 动画从《汤姆·索亚历险记》开始,引出了故事的两位主角:一心想在平凡世界中做出点惊天动地大事的汤姆·索亚,和少年老成行事谨慎的哈克贝利·费恩。 汤姆·索亚和哈克贝利·费恩 他们和另一名女孩误打误撞登上了马克吐温一心想追赶彗星的飞船,在飞船上马克吐温向他们穿插讲述了《卡县名蛙》,《斯托姆菲尔德船长天国之行》、《亚当夏娃日记》的故事片段,以及《神秘的陌生人》中恐怖的撒旦。 其中叙述最多的是《亚当夏娃日记》,故事带有对宗教的戏谑,却又有作者对人类深切关怀和思考,在动画中分两次插叙才得以完整讲述。 马克·吐温借用《圣经》中亚当与夏娃的故事,探讨了男人与女人、爱情与婚姻,讲述了世界上第一个男人和女人从相遇、争吵到相爱、终老的故事。 亚当和夏娃相遇时,亚当无法理解这个叫做“她”的动物的奇怪想法,他无法理解她要阻止他冒险、抢着给周围的一切事物取名字,他无法理解她喜欢和动物交朋友、常常对他唠叨,他逃离伊甸园却又被她找了回来...... 幽默诙谐的故事背后蕴藏的是马克·吐温对妻子无法挽回的眷恋,如同他在原作当中借老年亚当之口所说: “过了这许多年之后,我发现自己从一开始就错怪了夏娃。虽然被赶出了伊甸园辛苦的生活着,可是跟她在一起,远比独自在伊甸园中的生活更有趣,起初我认为她唠唠叨叨,没完没了,如今却为那个声音从我的生活中消失而悲伤。无论何处,有她在的地方,就是伊甸园。” 威尔文顿并非第一个使用黏土制作动画的人,但是他在黏土动画领域出神入化的技术和创造力,使黏土动画上升到艺术境界,是黏土动画领域当之无愧的国王。 其实以上说了这么多,也只讲到了作品深厚内涵的冰山一角,这部奇幻、深邃,充满隐喻的动画值得好好挖掘,小趴在这里墙裂推荐大家三刷。吃这枚安利,保你不会后悔~ 最后给大家来个小小的彩蛋吧: 原来斯芬克斯的鼻子是马克吐温的飞船刮掉的呀! ref : http://willvinton.net/index.htm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Adventures_of_Mark_Twain_(1985_fil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ill_Vinton ———————————————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阿唐奇遇 山村浩二 儿童动画 林肯公园 大护法影评 闪光少女 动画人生 白手套之谜 动画声音 暑期片单 大圣归来2 暴雪动画 动画材料 动作分析 动画抄袭案 ———————————————— 动画学术趴 微信 | babblers 动画领域深度媒体与爱好者社区 专业影评 · 行业观察 · 理论知识 · 创意短片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赞赏 人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