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典动画翻拍成瘾,日本动画产业为何「老IP」当道?

小趴 动画学术趴 2018-08-05


当我们在聊“IP”,聊“文艺复兴”等各个”成功秘诀“的的时候,总不能忘记,动画至始至终是一个内容产业。“IP”、“情怀”等等商业技巧只是锦上添花。


文/远月



《足球小将》、《魔卡少女樱》、《鲁邦三世》、《银河英雄传说》、《全金属狂潮》……列出这一大串的名字,笔者却并不是想在此和各位读者分享童年回忆。


因为,这些都是刚刚过去的四月新番。

 

作为日本首屈一指的动画新闻杂志,《NEWTYPE》一直是ACG最新资讯的发布源,不过最近,这本新闻杂志却频频“穿越”




想想看,捧起一本今年的ACG新闻,封面是小樱,人气排行前几名是李小狼、鲁路修、夏亚,笔者确实也得神情恍惚了。


“我到底活在哪年?”


 

许多十年、二十年间都悄无声息的作品,近年来都纷纷以重置或者新作的方式重新进入观众的视线,光是四月新番,这样的作品就多达8部以上。并且时不时又有各种各样的新版“制作决定”,比如最近迎来动画化25周年的《幽游白书》,也宣布要制作新版。

 


有的观众将这股浪潮戏称为“文艺复兴”,其实不光是日本,中国动画界最近也频频“文艺复兴”。在上海美术电影厂60周年之际,就一举公布了包括《阿凡提》、《雪孩子》、《我为歌狂》在内的多部经典作品的新作计划。

 


对于这股“文艺复兴”之潮的兴起,也有不少人质疑是否是日本动画创造力衰退的体现。任何“创造力”都需要其生长的土壤。因此,笔者想先不谈创造力这种空泛的概念,而是从当下的产业现状,聊聊为何近年日本动画会有大量老IP回春。

 


为什么说“文艺复兴”这个词取得精妙,因为近年的日本动画界,确实有“黑暗中世纪”的味道。


自从九十年代推行制作委员会模式以来,制作公司的利润大多靠贩卖碟片而来,在推行之初,尚能以这种方式盈利。但近年,碟片销售越来越困难,一部分动画开始依靠将蓝光与声优活动、演唱会绑定等办法卖碟,但也不是所有的动画都适合抱声优偶像化的大腿。

 

2017年日本动画蓝光销量前十,除开三部外国动画之外,有两部是偶像动画绑定声优活动入场券,第三名《碧蓝幻想》则是绑定了手游ssr。


为什么动画销量越来越差?


笔者以为,重要的原因是网络播放平台的兴起。虽然相比网络版,收录在碟片里的动画更加高清,但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长大的新一代日本动画观众,很多早就习惯了移动平台随时随地观看动画的方便,早就没有了购买BD的意识。

 

美国的视频网站Netflx在日本也有着不错的市场


这时候,那些年龄更大一点的,30岁左右的动画观众,就成为了购买碟片的主力军了。

 

首先,电视时代长大的他们有通过购买碟片对完结动画再观看的习惯。

 


其次,现在日本社会流行晚婚或独身,也就是说,不生孩子的宅们没有家庭负担,相比过去的该年龄段的昭和男儿,平成阿宅们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花在兴趣爱好上。

 

正因如此,近年来大多数“文艺复兴”的作品都来自于90年代到00年代。一方面,这段时间是日本TV动画的黄金期,有许多拥有大量粉丝的热门作品,另一方面,对于上文提到的30岁左右的观众来说,这些是伴随他们成长的经典,有这层“情怀”在,他们买单的可能性就高多了。


“文艺复兴”的作品大多销量不错

 

除了有大量的粉丝积累外。经过时间筛选,这些现在也能被人记住的作品大多具有不俗的质量。


近年来,许多人都有日本动画的数量越来越多的感觉,事实上,2012年以来,这几年间日本动画在数量上确实在飞速增长。

 

近年日本动画制作本数变化情况


然而这只是只是表面的增长。从电视动画来看,1996年到现在,电视上的放动画的时间段(也就是档期),在这20年间值增长仅25%。与上面所示的动画数量相比,不算显著。另外,从总放送的时长来看,TV动画制作分钟数,也是连续三年持平甚至减少。

 


经常追番动画爱好者对日本动画的长度应该都有概念。


日本电视动画基本上分为12集左右的季番,24集左右的半年番与50集左右的年番。除了《光之美少女》等长期占据黄金档的儿童或者国民向作品外,大部分深夜动画都属于前两种。为什么动画数量增加了,档期却没有增加?因为增加的多是12集季番,相应的,一口气出24集的动画现在可以说是越来越少见了。

 

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为了规避风险。正因为整体市场的不景气,因此最近的动画投资者不再太愿意将“鸡蛋”贸然放进一个篮子里。特别是新开的作品,在不知道是否能被市场接受的情况下,许多原本应该做成24集的内容不少被拆成了两季的12集。只有第一季卖得好第二季才有继续制作的可能性。

 

而且不满十分钟的“泡面番”最近数量也大幅增加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对单个作品的投资额上,目前的减少趋势是很明显的,这当然不会只影响到动画集数的变少,同时也会影响动画质量。毕竟在动画制作层面来说,一部动画变两部,工作量可不像是资本一样是简单的拆分。

 

曾担任《高达OO》、《钢之炼金术师》的导演的水岛精二,最近就因为工作压力太大进了医院。


他在网络上如是说:“如果动画只有现在一半的话,大家谁都不会为难,现在也有一季担任两部作品动画监督的人,非常辛苦吧,大概是动画供过于求了,观众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看完全部作品,动画制作现场也缺乏人才,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做动画呢?还是一部一部仔细认真的制作比较好。”

水岛精二


对于新系列,投资商畏首畏尾,动画公司也苦不堪言。


而那些经典作品,不仅有一批保底的老粉丝,在内容和商业元素上上它们也经历过了市场的检验,本身的高素质让它们在老粉丝之外同样能吸引年轻的新粉丝。同时有了旧作的基础,动画制作也变得轻松不少,这么好的一桩生意也难怪日本动画业趋之若鹜了。

 

特别还是有《阿松》等商业成功的范例。

 


另外,相对于漫画改编等,借助大热原作人气保障的方式,“文艺复兴”也有其优势。“原作”是把双刃剑,它既会给动画带来粉丝,同样也是一个不为动画制作组控制的隐患。

 

在《白箱》中就有因为动画剧本和原作结局不合,差一点所有已完成工序都要报废,只能从剧本重来的“绝望”情节。

 

而且,这个“不可控”还不仅是剧情发展上的。作为动画制作组,你永远不知道原作明天会搞出什么“幺蛾子”。比如前一阵闹得沸沸扬扬的反华小说动画化,最后该动画遭中国市场集体抵制,宣布停止动画化。

 


这样看来,还是已经完结多年并且受各国市场喜爱的老动画们比较安全。

 

当然,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那就是制作人员的个人兴趣。




时光荏苒,当年的那些年轻的动画粉丝中,也有不少成为了现在动画制作行业的中坚力量,他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手让曾经喜爱的作品重置。比如参与制作《宇宙战舰大和号2199》的出浏裕、庵野秀明、樋口真嗣等人,以及在“日本动画人展览会”中制作《机动警察》续篇的吉浦康裕。



前者是为爱助阵的大佬,后者更是完全抛开经济利益的情怀之作。所以不少翻拍作品的制作人员本身就是作品粉丝,工作起来那可是玩儿了命的卖力。

 

不过说到底,不管是利用老作品的积累,还是以经典来吸引新观众,都只是一种策略。并不是说有情怀观众就一定会买单,最终卖的好不好,还是取决于作品本身的质量。

 

最开始被复活的老作品,大多是可以留名动画史的国民级经典。


像是《龙珠改》、《美少女战士Crystal》等,由于旧作本身的影响力巨大,新作也能获得普通深夜动画以上的制作资源。从结果来看,这些大制作作品的反响大多很好,在万代南梦宫2017年3月期第3四半期的收入中,《龙珠》收入396亿,大大超过第三位《海贼王》(232亿),位居第二。

 


一个模式成功了,就很容易出现跟风者。在“文艺复兴”已经蔚然成风之后,中间也出现不少低成本,渣制作“毁童年”的例子。

 

《霸穹 封神演义》从开播剧情就像坐上了火箭,情节支离破碎,新粉丝看的莫名其妙,老粉被糊弄的火气冲天。

 

《数码宝贝Tri》也没逃过东映周年纪念作难成功的诅咒。从人设开始就争议不断,正片以系列剧场版的形式做出了不及许多TV版的质量,老版的主角们性格面目全非,新版的角色有没有成功立起来。从第一部《再会》的2.29亿到后来《决意》的1.5亿和《告白》的1.3亿,票房不断跳水,成绩实在算不上好看。

 


而上文提到的产量太大影响质量,文艺复兴中也不乏例子。制作《宇宙战舰大和号2199》而备受赞誉的XEBEC,今年同时开工《宇宙战舰大和号2202》与《全金属狂潮4》两部制作难度极高的机器人动画。结果《全金4》从分镜到作画都疯狂崩坏,以至于等了13年续作,“有的看就满足了”的佛系粉丝都按耐不住愤怒。



奈何XEBEC也只能在各个访谈诉苦:“有钱没人画,不崩臣妾做不到啊。”

 

当年的那些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一定是因为用心的制作,优秀的剧情感动了一代人。

 

假如过于重视减少成本而无视内容质量的,那可真是当年有多感动现在就有多反感这样的“文艺复兴”。只是追求“挣快钱”竭泽而渔的话,那只能依靠情怀和“老IP”而生的动画产业就不是“药丸”而是“已完“。

 

 

- END | 动画学术趴 -

欢迎置顶公众号,分享文章到朋友圈哦



近期热文


| 国产动画电影调档 | 《魔道祖师》|  医疗题材动画神作 |  萌战历史 | 恶搞泡面番 | 动漫游戏博览会 | 超萌中国龙 | 学术趴网站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