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蜡笔小新」最深刻的剧场版:用儿童动画直面一代日本人的现实困境

老叮当 动画学术趴 2019-04-02


用温和的镜头撕开的成人的面纱,用家庭与亲情修复日本乌托邦倒塌之后的满目疮痍。


文/老叮当


作为日本的国民级动画,从1993年至今,《蜡笔小新》已经播出过26个剧场版。但是今天小趴要给大家介绍的这部蜡笔小新剧场版动画,在日本动画电影中,甚至是在日本国民心中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2011年,在日本电影杂志《电影旬报》举办的All Time Best 10评审中,这部剧场版斩获动画组历史第七位。《电影旬报》创刊于1919年,是拥有全世界最悠久历史和日本最具权威的电影杂志。


也就是说,在日本国民的眼中,这部剧场版动画能在“有史以来最佳动画电影排名”中,挤掉无数大师名作,名列前茅甚至连《千与千寻》这类世界级的作品,都得居于其后。

 


这部作品便是蜡笔小新系列中最负盛名的剧场版《风起云涌!大人帝国的反击》(以下简称《大人帝国》)

 


海报里的小新,不复以往的无忧无虑,可以看到穿着破烂的衣服、身上满是伤痕。

 

《蜡笔小新》作为日本国民级动画之一,相比它的前辈《海螺小姐》《鲁邦三世》等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更大,和《哆啦A梦》《龙珠》等一起,成为了日本文化产业的一个标杆。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蜡笔小新》最早是连载于双叶社杂志《漫画Action》上的青年漫画,《漫画Action》是最早期的青年漫画杂志,连载过包括石森章太郎《009ノ1》、大友克洋《気分はもう戦争》等名家名作。因为是青年漫画,内容自然少不了性与暴力的元素,因而我们能看到早期《蜡笔小新》动画中也包含有不少性暗示的内容,后来因为部分家长担心这部分内容会给孩子带来不健康的影响而向电视台抗议施压,动画内容开始变得儿童化。

 

时至今日,蜡笔小新TV动画依然是日本朝日电视台收视的常青树,而它自1993年开始创作的一年一度的剧场版系列,也成为了日本国民每年黄金周期间固定的合家欢娱乐项目。

 

 

对一些蜡笔小新的观众而言,这部欢快的儿童向动画是生活压力下的娱乐设施。但2001年,这部蜡笔小新剧场版系列的第九作——《大人帝国》在日本引起了轰动。它打破了过往蜡笔小新固有的儿童向动画的印象,探讨了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

 

每一位走进电影院的大人观众都情不自禁的在大银幕前热泪盈眶,而到感人至深处,泪点低的观众更是泫然泣下。之后,日本网友这么来评价这部作品:“此生必看!”。

 

如今,越来越多的成人观众会去观看蜡笔小新,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归功于《大人帝国》这部作品。

 


蜡笔小新是一部合家欢的儿童电影。为了考虑到让小朋友们观看动画时故事能给简单易懂,几乎所有的蜡笔小新系列电影都是以尽量简单的二元对立划分正反派,《大人帝国》也不例外。

 

片中的反派集团颇具文艺气质,代号叫做“Yesterday Once More(昨日重现)”。和一般想统治地球的邪恶大魔王不同,这个反派的首领阿健是个偏执而自我的理想主义者。在他的眼里,21世纪的日本只充满着“肮脏的金钱”和“没用的垃圾”,所以他计划将人们的“心”带回纯朴且无忧无虑的20世纪,大人们的怀旧心情是他计划的最大原动力。

 

 

阿健创建了一个“20世纪博览会”,以象征着日本战后辉煌的70年代大阪万博会作为原型,在这里,大人们可以重新体验童年时的种种回忆,重新体验日本最繁荣的年代盛景,在怀旧的氛围中流连忘返。

 

永不落幕的黄昏下,狭窄的商店街上行人攘攘,老婆婆守着古旧的电话亭,伴随着充满时代感的音乐,日本温馨、质朴的七十年代的生活状态从镜头中洋溢出来,让人不禁想起木心先生的那一首《从前慢》。

 

 

而如此唯美温馨的怀旧氛围,本片监督原惠一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委实功不可没。

 

事实上,原监督自身跟阿健颇有些神似之处,有文艺中年的风雅气质,有对过往岁月恋恋不舍的怀旧情结。为了创作本片,还原出阿健怀念的那个美好的“70年代”,原监督他对日本昭和时代的生活风物都做了相当细致的考量。

 

那么问题便随之而来,为什么看上去怀有美好愿景,更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监督自身投影的阿健,成为了这部作品中的大反派呢?

 

先来聊聊监督自己,在原监督最早提出大人帝国的企划的时候,许多人反对他。从进入动画业界以来,原监督的动画生涯几乎都是在新锐动画作为一名普通社员度过的。因而,原监督起初并没有太过追求自己作为一名监督的“作家性”。



作为一名演出家来讲,原监督的演出水平堪称卓越。自1997年接替本乡满成为蜡笔小新剧场版系列的第二位监督后,原惠一也形成了自己的演出风格,但他依然觉得蜡笔小新系列作品的主角应当是蜡笔小新,而不是原惠一自己。

 

只是,在他执导蜡笔小新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蜡笔小新的观众长大成人,他们渐渐不满足于过去只要小新的欢快搞笑戏做足之后,危机随着剧情推进就能迎刃而解的简单套路。这让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作品能否做到真正的“合家欢”,同时取悦儿童和成年爱好者。

 

 

怀着“我在做的这是绝对不能做的事啊”“这样的不是小新”的担忧,赌上了自己的监督生涯,原监督打破了蜡笔小新这一符号带给他的桎梏,成就了《大人帝国的反击》这一部蜡笔小新系列的巅峰之作。

 

那么,原监督究竟在《大人帝国》中,寄予了怎样的哲思呢,又是什么让一代日本人对此泣不成声?

 

这就不得不提到《大人帝国》诞生的那个对日本而言微妙的时间节点。

 

2001年,走在世纪的拐角处,正是日本刚刚经历了“失落的十年”。

 

在美国和日本签署“广场协议”之后,曾经以无与伦比的经济增长速度而令世界瞩目的日本于80年代末遭受了它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金融海啸。尽管日本民众始终秉持着一种特殊的信念,是由战后经济迅速重建的辉煌带来的信念,但伴随着经济泡沫的彻底破灭,日本经济一蹶不振,依旧陷入了战后从未有过的不景气阶段。

 

 

经济的停滞是一杯难咽的苦酒,而带来的恶果还不止如此,时局的恶化包括老龄化和少子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同一时刻,阪神大地震、奥姆真理教、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各类天灾人祸将战后的最后一丝荣光化为余烬,整个日本社会的大众精神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

 

每一个经历了这段从巅峰滑落谷底的日本国民,包括监督原惠一,心里都住着一个阿健。他们对当下的时局不满、悲哀,却又无能为力,只好通过怀念过往的荣光来给自己打造一个幻想中的乌托邦,那是经济高速成长的60年代,是繁荣鼎盛的70年代。

 

在他们心里,昭和时代是质朴的、人情味十足且充满生命力的,强调着日本人在战后复兴、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的力量和精神。

 


大人们想回到那样的乌托邦去,可是,小新跳出来喊道:“不行!把我的未来还给我!”

 

历史和未来是永恒的矛盾双方,沉溺在过去的梦境中的人,注定不能前进远方。

 

孩子,是天生的未来,他们和沉溺在过往中的大人的冲突,是本片的内部故事。

 

影片里,阿健给所有的大人洗了脑,让他们沉浸在乌托邦的幻境中,再把孩子们一个个的抓走。理所当然的,小新和他的小伙伴们的冒险开始了,在阿健和他手下的围追堵截下,小新一行人不得已跑到了敌人的大本营,遇见了被敌人操纵的广志。小新用广志的臭鞋子迷晕了广志,在昏迷中,广志回忆起了自己的前半生。

 

原惠一可以说是蜡笔小新系列作品文艺气质和人文关怀的开创者。在广志的回忆中,原惠一把广志的一生浓缩在三分钟的镜头里:

 

 

脚下水稻春种秋收,远处山脉绵延起伏,春去秋来,四季变迁,求学工作,恋爱结婚,生儿育女。一个生活在昭和到平成的普通日本男人的一生如庖丁解牛一般在你面前放送,画面闪过,当初坐在父亲脚踏车的懵懂少年已经娶妻生子、成家立业。

 

这三分钟的镜头是广志对过去青葱岁月的追忆,也代表着日本民众对过往光荣时代的追忆。

 

但这终究不过是经过粉饰的梦境罢了。

 

原监督把广志的回忆杀作为第三段戏「小新一家挫败阿健阴谋」的开头,个人—家庭—社会在电影的第60分钟完整地串联了起来。

 


于是在电影的结尾,小新踉跄着爬上高塔,阻拦阿健按下最后的按钮:“我只想和爸爸妈妈,还有小葵和小白在一起。就算会吵架会生气,我也想和他们在一起······还有,我想长大变成大人,变成大人以后,和好多像姐姐一样的漂亮女生在一起。”

 

家庭与孩子,是困境中不散的希望。

 

面对阴霾下的日本国民,原惠一借小新之手温柔、坚定地摧毁了阿健构筑的成人乌托邦。无数大人在这里泣不成声,当他们望着被蜡笔小新逗得哈哈直乐的孩子是,又存一丝暖意在心中氤氲。

 

 

日本动画评论家冰川龙介认为:原惠一的电影作品充满对于观众的服务精神。他的视点脚踏实地,对万人共通的描写进行积累,将各种思路融入画面。在此之上,他更擅长在一瞬间将思想主张刺入人心,如武道高手的雷霆一击。

 

当大人牵着孩子走进电影院,他们想看到什么?一部儿童动画电影,应该如何服务最广泛的观众?能让孩子们看得开心,大人们看的尽兴,喜剧不媚俗,悲剧不做作,做到真正的“合家欢”。这是原监督为儿童向动画电影探寻的道路。

 

合家欢电影不是只有爽快感的游乐设施,它面向最广泛的人群创作,是看过之后能在心中继续“生长”的电影。

 

《蜡笔小新 风起云涌!大人帝国的反击》是这么一部优秀的合家欢电影,它打破了儿童向动画的框框架架,真诚地关注现实社会问题,用温和的镜头撕开的成人的面纱,用家庭与亲情修复乌托邦倒塌之后的满目疮痍。

 

 

今天,我们总是吐槽国内的儿童向作品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制作粗陋,剧情枯燥。依靠生硬的段子和无害的暴力闹剧制造粗劣的笑点讨幼龄观众的欢心,大人看得无趣,对孩子而言也不过是普通的游乐设施,玩乐之后便抛之脑后。这样的动画电影缺乏作为一项人文艺术应有的关怀精神,我们不满,但最后每次又拿“毕竟只是给小孩子看的动画片嘛”这样毫无说服力的理由来搪塞。

 

可是,谁规定了儿童向动画就可以敷衍,就不能有重量、有厚度?正是因为这样的动画电影是要给孩子、给家人一同观看的,关乎于孩子与家庭的共同成长,作品传达出来的关怀精神才会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说,吉卜力的大师之作需要一定的鉴赏功底,迪士尼的童话故事总是太过美好,那么《大人帝国的反击》就告诉人们:轻松搞笑的儿童动画也能直面尖锐的社会命题。

 

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这样的作品。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 END | 动画学术趴 -


欢迎星标公众号,分享文章到朋友圈哦



近期热文


Aniwow!动画节跨国动画“集团军” | 面部表情捕捉黑科技 | 课堂呵护系统 | 交互漫画 应援文化的前世今生 | 动画行业难逃寒冬 | 首部国产少女动画 | 抵制「娘炮」|  2018各高校动画毕设 |  学术趴网站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