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代社畜只配蜗居?高布兰中国动画人拆台资本主义

鳄鱼 动画学术趴 2022-10-14
作者/鳄鱼
编辑/彼方

'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在普通人的头上….像极了爱情…..’

今天小趴给大家带来的「AniOne线上展」专访是——来自高布兰学院角色动画与导演艺术专业的蔡源青、黄厚植等同学带来的毕设作品《COFFIN》(《木官木材》)。
 


《COFFIN》
蔡源青、黄厚植等
高布兰学院
GOBELINS lécole de limage


寂静的夜晚,“寄居”在城市一隅的社畜们是怎样入眠的?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这部惊艳的作品吧!


-故事简介-
 
影片描述了保留了部分资本主义制度的某个中国南方城市中,居住在狭小租室内的四个人在夜晚临睡时的不同表现,用超现实手法展现了主人公面对室友发出的不同噪音时构建的疯狂崩溃脑内剧场。


-作者介绍-


蔡源青
分镜/场景设计
微博 :青菜园
邮箱:yuanqing.cai@edu.gobelins.fr
Ins:Yuanqing950825

个人简介:201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林风眠创作金奖奖学金得主,2020年毕业于法国高布兰图像学院;France Alumin 奖学金得主。目前在中国和法国间做Freelance,同时也在准备新的创作,非常擅长背景绘制和利用动画的形式特点讲故事。
主要短片:《COFFIN》(2020)《每一朵花儿》(2018)
主要奖项:首尔国际动画节学生作品主竞赛单元、55届芝加哥国际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芝加哥青年电影节最佳动画短片;东京亚洲图形图像大会最佳作品提名;中国西部大学短片动画节最佳导演等。

黄厚植
概念/场景设计/动画
微博 :厚植狐狸doudou
insta: houzhi_le_renard_dodo
邮箱:houzhi.huang@edu.gobelins.fr

个人简介:来自中国广州,客家人,高布兰毕业后目前在巴黎工作,特别喜欢场景和概念设计,兼职动画师,喜欢做菜和techno。

Mikolaj JANIW
动画/3D建模/合成
邮箱:mikolaj.janiw@edu.gobelins.fr
 
个人简介:波兰二维/三维动画师,能说英语、法语还有波兰语,曾经在法国,印度尼西亚,韩国居住。在youtube有个14万followers 的频道 “That Gray Cartoon Pony”。

Mandimby LEBON
动画
 邮箱:mandimby.lebon@edu.gobelins.fr

个人简介:马赛人,喜欢二维动画,职业动画师。

Nathan CRABOT
动画/角色设计
邮箱:nathan.crabot@edu.gobelins.fr

个人简介:来自法国南部,喜欢角色设计和漫画,RAP就是生命,现在正在做广告的艺术指导。
 
Théo TRAN NGOC
分镜/动画
 邮箱:theo.tran-ngoc@edu.gobelins.fr

个人简介:越法混血,喜欢日本动画,跟Nathan一样喜钟情于RAP。


前期Pitch

我们最开始是三个人,我们三个聚在一起的时候,在几点上很快达成了共识:

一是我们没有必要必须做某种“大故事”,“大哲理”的东西。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史诗级牛逼的大故事我们不想做,也做不出来,更怕掉进那种“大片”陷阱里——最后怎么看都不够有“深度”,既拿不出来什么感天动地的东西也耽误了进度。

二是,我们组成员都挺重形式语言,而且我们都一致认同简单的点子也可以做的很好很有趣,比如说打瞌睡,寂寞,甚至是醉酒单独拎出来都可以非常有趣,比如《Mindgame》《Afternoon Class》。

而后,我们在讨论的时候偶然发现有些城市特别拥挤,于是就是有了现在这个点子———在那个资本主义小城里拥挤不堪又睡不着的一夜。


-前期人物设计-



-最终人物设计-

注:在高布兰不管是入学还是平时课程,三维都是学校比较重视的一项东西,在COFFIN里不管是人物还是场景都使用了三维参考。有了三维不管是在故事版还是Layout都能变得更加连贯。三维部分均由我们组的波兰人Mikolaj完成。甚至还打光加了材质给我们做灯光参考。


-前期概念图-




-色指定-



-物品设计-



-场景设计-



-最终成片背景设计-




-3D参考-



-作者专访-
 
学术趴:影片塑造了一种压抑的底层社会氛围,请问您创作的灵感来自哪里?
 
黄厚植:灵感来自于中国南方某个城市的“劏房”。在TVB剧里有出现过,但我们并没有深挖或者仔细讨论过这个问题背后的现象。我们知道那个地方占地面积很小,700多万人挤在这么小的地方,除非你格外有钱,否则就要凑合着住在狭小拥挤的房间里。我们尝试把自己代入,假设自己住在这种地方,结果发现在这里根本不会有“生活”的感觉,有的只是“生存”的压抑。
 

Miko:我们偶然发现了一些描述“棺材房”的纪录片,并且惊叹于其中这一环境当中大量的细节和色彩。后来我们才发现,尽管“棺材房”这个话题已经被人们所熟知,却并不是一个被细致讨论过的话题。

“棺材房”的出现不仅仅影响了一些地区的中产阶级,而且在亚洲以外的地区,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也会出现这个现象。因为当时我们也打算讲述一个有关“不眠之夜”的故事,所以都觉得这个题材背景或许是我们故事的完美舞台。
 
蔡源青:简单点还就是:来自保留了部分资本主义制度的某个中国南方城市。


学术趴:影片中,小小的出租房里四个室友的床铺布景各不相同,墙面上的海报和招贴画也都独具风格,房间内处处充斥着杂乱的垃圾和生活用品,您在塑造这种异托邦似的真实感的时候有过哪些考量?
 
黄厚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性格,就算像流浪汉那样生活在恶劣的环境里,你都可以看得出那个环境里他们精心装扮过的“家”。在《COFFIN》里,虽然他们都住在同一个公寓,但是每个人都因为自己的喜好不同而去装饰那个仅存的私人空间。在考虑整个影片的环境设计时,我们都尽可能营造一个“接地气”且真实的感觉,可以让观众细细品味。
 
蔡源青:其实也可以叫真实感,我们试图赋予他们每个人真实的身份,在我们看来每一个角色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着自己的爱好,自己生活的小角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Miko:我们想要创造一个几个陌生人被迫共享的空间,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一个他可以称为“自己的”空间,每个空间都有其独有的颜色和道具,他们通过把这些空间与其他空间区隔开以获得最大程度的隐私。


学术趴:影片开头便交代了一个穿着西装回到出租房的男主人公形象,可见男主角是一个在外拼搏的打工族,即一个看似努力向上的群体,而为什么又要用“棺材”来形容他所居住的地方呢?
 
蔡源青:对于某些城市来说,产业单一,人才流失,居住面积狭窄,这些都是他们发展中可见的困境。我们并没有去深究这些困境的成因,只是尝试阐述这种现象,引用前段时间很流行的一句话就是: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在普通人的头上….像极了爱情…..
 
黄厚植:还有就是我们就是想让观众体会到那种绝望的感觉,有时候社会就是那么的不公平,不是光靠努力付出就一定能获得回报。


Miko:我们将主人公塑造成一位工人,因为我们觉得这样的形象是代表每一平凡个体的最好诠释,这也使这个角色具有很高的辨识度。

也许是因为空间的狭小以及总是缺少来自外部的光照,“棺材公寓”早已经是英语中用来描述类似空间的一种说法了,很古怪的是在法语里这种空间也被称作“公寓牢笼”/“牢笼公寓”。
 
学术趴:影片描绘了多种自然元素,如风、火、烟雾、水等,在影片后半段,男主角被水淹没时面对的巨大漩涡以及人在水中的挣扎感都塑造的很好,能谈一谈您在塑造这些元素时的经验吗?


黄厚植:一开始我们只是想使用“冲水”的元素,因为室友都会去厕所,但是后来发现这样会有一点单调,于是我们从每个室友的特点出发——”肥佬”打呼噜,”尼沙“吸烟等等,思考用什么样的方法使主角感到烦躁。
 
Miko:影片中有几个镜头需要大量的规划和工作,这样大的工作量甚至让我们最初就会担心最后能不能按时完成片子。这就是为什么最后我们决定用“一拍三”(8fps,就像日本动画一样)来做动画,并且减少手绘阴影的使用。

尽管如此,对于一个6人团队来说这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在影片共69个镜头中,这其中很少的几个镜头近乎占了我们制作周期的一半以上。我真的要感谢我们的法国动画师们(特别是Dimby)作出的贡献。


学术趴:影片整体采用了现实主义的风格,在男主角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噪音时,影片也以同样现实主义的风格将听觉与视觉结合,塑造了别开生面的“通感”画面,请谈一谈您在平衡这种抽象和现实之间转换时的考量。
 
蔡源青:我个人一直觉得做动画如果只是一味地模仿现实、照抄真实其实是一件挺无聊的事情,既然在用“动画”这种语言创作,那就应该用上动画语言的独特性。

所以在我们的片子中,尽管题材是现实的,但在表现手法上却也超越了现实——足球运动员也不可能出现在床边,房间里也没有火灾,也没有大卡车或者大洪水….这一切只是因为电视里播放的球赛太吵了,仿佛有人在旁边踢球,因为烟熏味太大了仿佛这屋里发生了火灾…
 

黄厚植:我觉得评价一个事物现实与否其实是一件很主观的事,就好像今 敏的《paprika》(《红辣椒》),或者泰国恐怖片《shutter》(《鬼影》),看的时候你都有点分不清影片里发生的事情是不是真实的,你知道故事在进行,你会有疑问,你会看到“非现实”的事情,可是这个界限很模糊,你说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但这真的重要吗?我们在制作影片时就是想塑造这种模糊的概念,让观众不自觉地代入到人物中。


Miko :因为我们的注意力主要放在了视觉方面,所以最初我们并没有一个关于环境声音的准确概念,我们起初在影片开头想要塑造一个平静、现实却又压抑的声音环境。随着主角失去理智,它会变得更加暴力、恼人和超现实。最终的配乐效果还是要感谢Arthur DAIRAINE ANDRIANAIVO(音乐)、Mathieu TIGER(音效设计)和福利团队。
 
学术趴:随着叙事在影片的后半段步入高潮,一系列快切镜头将男主角的焦虑和感官瞬间放大,请谈一谈这些镜头的设计思路。
 
蔡源青:这段描写也是主角心境和所处环境氛围的体现,追扯自己尾巴的狗,它徒劳努力原地转着圈圈,永远也追不上。本该心如止水的和尚也开始变得烦躁。实验室里的温水煮青蛙,骨瘦如柴的人扛着几百斤的杠铃“健身”,巴掌般的超密集的居民楼应声倒下,空无一人的教室乱涂乱画的学生,拥挤的鱼群被大网成吨成吨地收割。
 
黄厚植:这个部分是我最喜欢的部分。我们在考虑如何将主角精神崩溃前的瞬间视觉化时,参考了Seron OH 的 (OO),它运用了比喻代换的手法成功描述了流鼻涕时候的感受,我们希望用一系列不同的场景画面去引起观众的感同身受,比方说,蔡源青一开始就给了我们一个狗追着尾巴咬的画面,真真切切地表现了那种看得到又得不到的心里痒痒的无奈。


Miko:我们制作这部短片的目的之一就是创造一个迷幻的事件,在这个事件里我们可以尝试自己的动画技能。还有什么会比塑造一个精神崩溃的角色更符合这个目的呢?这也恰好符合我们的主题——在一个压抑的环境中如何度过一个不眠之夜。
 
学术趴:就写实向二维动画与真人实拍影像而言,你们都更倾向哪一种表现形式,为什么?
 
黄厚植:二维。动画的力量在于其无限的伸展力,有些表现手法是真人拍摄不能够替代的,不然不会有那么多人吐槽迪士尼的真人翻拍了:)

蔡源青:我也一样更倾向于二维动画,还是差不多的理由,因为动画语言的独特性,即使动画和实拍有相似的地方(都需要场景、演员和摄影机),但是动画需要的场景、演员、摄影机等都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你可以选择性地遵循正确的透视,写实的表演,你也可以选择主动打破它,使用翻转的透视,夸张的表演来用另一番完全不同的视听语言去表现你想要表达的东西。
 
Miko:动画是我最喜欢的表现形式——无论是2D、3D还是定格动画,因为从最基础要素上建立的视觉效果使它比纯粹的真人影像表演更独特,也更有趣。我并不是说真人影像不有趣,如果使用得当,这些表现形式都很棒。
 
学术趴:疫情期间您觉得在创作上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协作过程中有什么体会可以分享给大家?
 
蔡源青:疫情刚发生时法国这边基本都不在乎,仿佛这一切和自己没关系;而随着确诊人数的上升,马克龙政府突然宣布了隔离令,几乎所有学校全部放假,转为远程上课。
 
因为我们片子的整个前期基本上都在大隔离之前定了下来,所以隔离在家推进制作的时候反而没有了那么多的争吵,整个过程还算顺利。
 
学术趴:最后,非常感谢各位主创为我们带来这么优质的作品,也期待你们今后的创作~
 

黄厚植:谢谢。

蔡源青:也谢谢你们的耐心编辑。

Mikolaj:Merci



 - END | 动画学术趴 -


—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