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循环叙事】是谁杀了我,而我又杀了谁?丨AniOne专访

学术趴编辑部 动画学术趴 2022-05-07

作者/毛噜噜

编辑/彼方


“ 请你一定救救他。”
“手术能不能成功,也取决于患者的心态。”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面对不同的选择,也不断地思考着这些选择对当下以及未来的影响。

 

而当我们同时扮演医生与患者的身份时,内心斗争又会是怎样的呢?自己既是结束生命的患者,也是想要拯救生命的医生,未来与过去交织,肉身与灵魂争吵,脑海中的剧幕一遍遍播放,这时的我们该如何抉择?


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的「AniOne线上展」专访是——中国美术学院数字出版系的王之珩同学带来的动画作品《患者的心态》

 

《患者的心态》

王之珩

中国美术学院

 


让我们先来欣赏下精彩的影片吧!

 


-故事简介-

 

《患者的心态》是一部使用了循环叙事的多屏实验动画。

 

在内容上使用象征性身份的隐喻,展现了主角内心自我与超我,当下与“预设未来”之间争夺主体权的过程,并在注定失败的自我救赎中陷入当下与“预设未来”之间的无穷轮回。

 

在叙事上将整个故事拆分成五个部分,分别置于五个屏幕。使五个屏幕的内容在叙事上形成大的循环,单个屏幕的内容在剪辑上形成小的循环。并使五个屏幕之间在内容上发生关联性。


-作者介绍-

 


王之珩

微博:@兹普

分工:全部


前期角色/美术设计

 


前期作画欣赏

 

窗户
 
灵魂
  
拳头1
 
拳头2
 
人物旋转
 
坠落

 

-作者专访-

 

学术趴:您的作品分为五段,每段主角的身份在医生与患者之间不断变换,可否简单的向大家解释一下不同段落内容的含义?

 

王之珩:为了方便回答这个问题,我想先举一个例子:假如明天将要考试,而今晚我仍然在宿舍玩游戏;此时的我会幻想出一个来自未来的、考砸了的自己,他说:“就是因为你现在玩游戏,害得我考砸了。”他会开始劝说我复习。此时,假如我听他的话好好复习,那么明天就不会考砸;假如我没听他的话仍然玩游戏,那么明天的我就会考砸,并且成为他。

 


影片中的患者和医生其实也是这样一种关系,患者存在于当下,而医生存在于被患者幻想的未来。

 

在影片的五个段落中,第一与第二个段落主要以医生为主体,描述了医生的所见所想,以及其对“患者的心态”的怀疑;在此之后医生从手术室入侵至了患者的当下,并且将要开始劝说患者不要轻生,对应上文案例中劝说复习的桥段;第三个段落为患者预设的劝说成功的未来,手术成功,患者从床上醒来,然而患者对这一结局感到不满,因此第三屏会被第二屏分裂出的场景所覆盖;第四与第五个段落即为医生与患者发生冲突,并且最终统一身份的过程。

 


在影片的最后一段中,患者拒绝了医生的救治,刺杀了医生,作为患者,他刺杀了自己的未来,作为医生,他明白正是自己杀死了患者/自己,并且无法完成救治。双方的身份在当下迫近未来的过程中完成了统一。

 

学术趴:感受到了您的作品中的激烈的痛苦与拉扯,患者渴望结束一切的心情让人揪心,医生的立场也同样沉重,二者同时出现让人难以抉择的同时又非常共情。在表现自我与自我的斗争方面,您是如何想到从患者心态这一角度出发?为什么片名要叫《患者的心态》?

 

王之珩:在一次医疗活动中,患者是先于医生存在的,患者失去了医生也仍然是患者,然而没有患者的医生则不再是医生。而在一次抉择之中,当下是先于未来而存在的,失去了未来,当下仍然是当下,而失去了当下,未来则不复存在。

 

然而在我们实际上作出一次决定的时候,我们又不得不为了未来考虑,我们往往会为了未来的成功而牺牲掉当下的快乐,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把当下交付给了未来去控制。

 


这让我开始思考:控制了当下的未来是否是僭越的?在影片中,这个问题也可以替换成:控制了患者的医生是否是僭越的?患者受够了这种来自未来的控制;然而,想要消灭自己的未来,就得先消灭自己的当下。因此,他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在这一过程中,他又不得不与象征着“未来控制”的医生展开斗争。

 

选择患者的心态这一角度,一方面是因为医患关系与当下未来之间的某种共性;第二方面是因为在剧情上,医生的口罩和护目镜可以创造叙事诡计,使医生的身份在一开始不被揭晓,而手术刀也可以作为凶器存在,为叙事提供便利;第三方面也是因为我自己会去幻想一些自己死后的事情,可以说患者也是我自己内心的一种投射。

 

在片名的选择上,《患者的心态》其实是一个非常直截了当的名字,一方面,整个影片所描述的就是患者在跳楼时的心理活动;第二方面,“患者的心态”也是致使医生从“未来”穿越至当下劝说患者的线索;第三方面,《患者的心态》刚好有五个字,也可以和影片的五个分屏形成呼应。

 

学术趴:分屏的方式非常有创意,请问您是如何想到采用分屏方式?是为了更好的表现自我与自我的抗衡吗?您觉得您的这一作品,可以归为实验动画吗?

 


王之珩:分屏的表现方式并不是我一开始就想到的,而是在对剧情进行思考后得出的结果。

 

因为这是一部描述心理活动的影片,所以会有一些常规手法不容易表现的偏向意识流的部分,这使我不得不去在表现手法上去进行发散。因为影片中存在一些视角的切换与迭代,这也使我联想到了分屏这一形式;也因为当时正在玩网游,游戏中副本与副本之间的联动模式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联想到了多屏影像中屏幕与屏幕之间的交互关系。于是最终我就尝试了这一形式,并且完成了叙事的编排。

 

分屏可以为观众提供一种悬而未决的视角,它其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具有某种“危险感”,这种不确定性可以塑造影片的氛围,也能为多个身份视角的叙事提供便利。多个分屏也可以创造出一种混沌的时间流,我认为这种混沌非常贴合“心理活动”的特征。

 

我觉得《患者的心态》可以归类为实验动画。

 

学术趴:片尾部分的设计也很棒!多屏播放带来很大的观感冲击,关于片尾,您是怎么想到采用多屏形式的?

 

作品的片尾设计


王之珩:五个屏幕的多屏形式是这个影片的完整呈现,但是把五个屏幕直接粗暴地怼在观众的眼前,那肯定大家都看不明白;所以前面必须把剧情讲明白,相当于作好铺垫,最后五个屏幕才会有足够的观感冲击。所以我其实是先设计好了五个屏幕的完整版本,再去把这五个屏幕的内容拆分开按照顺序放在前面的。

 

学术趴:感觉到您的作品有一种油画质感与定格抖动感,想请问您的作品是如何制作的?是手绘完成然后定格拍摄吗?

 

王之珩:我的作品是用ps作画,然后用ae剪辑的。我个人非常喜欢油画,所以也想尝试油画风格的作品。在绘画的过程中,我会尽可能让每一帧在笔触上都有所不同,去营造一种不稳定的感觉。

 

学术趴:看到了您的分屏投影仪照片,可以向大家分享一下它的功能和使用经历吗?

 

线下展览的分屏投影仪


王之珩:用环形半透明屏幕进行投影是我在方案最初设想的呈现方式,不过最后因为时间和实验成本的关系,我将投影仪替换成了五个小型的广告屏幕,环形陈列。

 

屏幕与屏幕紧挨的方式可以使屏幕之间的关系体现的更加直接,环形的排列也对应了影片循环叙事的结构:观众可以从屏幕一看到屏幕五,再从屏幕五看回屏幕一。并且观众在同一角度下最多只能看清两个屏幕的内容,无法看清全貌,这使得观众不会因为同时看见五个屏幕的内容,因为信息量膨胀而感到困惑;也使得观众不得不为了看完整个影片而去在装置周围进行移动,观众处在一种“游牧一般的观看体验”中,他们并不像在影院中坐在固定的位置上观影,而更像是在故事中穿梭,他们的观看顺序其实也无形中为影片提供了一种“剪辑方式”。

 

装置的硬件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五个小广告屏用支架固定在了一个小桌子上,把屏幕设置成循环播放,就能一直运作了。这些屏幕在毕业展结束以后就一直闲置着。

 

这个影像装置的版本是我为影片设计的最初的呈现方式,适用于线下展览;不过后来为了方便传播,就又制作了一个可以线上直接观看的版本。

 

学术趴:作品的个人风格非常鲜明,蓝绿氛围,抖动质感,搭配眼神冰冷的人物形象,请问您关于作品的整体美术风格设计,是想传达出的怎样的感受与效果?

 


王之珩:在美术风格上我受到了乔治·史威兹贝尔(Georges Schwizgebel)的强烈影响,他的作品中那种超现实的氛围、油画的质感、光怪陆离的形变、奇思妙想的转场、风一般的运镜让我觉得非常震撼。因为影片的内容是基于心理活动的,因此我在美术上也想营造出一种既现实又不现实的,梦境般的感觉,画面的抖动感也是基于这一点而设计。

 

在角色设计上我受到了法国动画短片《Déjeuner sur l'herbe》(译名:草地上的午餐)的影响,想要设计出一种头大身子小,既卡通又足够写实的角色;并且基于这个角色,将影片做出一种微妙的“人物传记”的感觉。为了表现角色特征,我把主角的脸颊设计得很特别:他的脸颊略微凹陷,又有很明显的咬肌。

 

片中的患者形象

 

因为影片的叙事逻辑相对比较复杂,所以美术风格上一定不能太过抽象,角色也得有固定的形象,否则影片容易变得过于晦涩。

 

学术趴:作品配乐也是您独立完成的,非常厉害!您提到您的配乐参考了《Mallet Quartet:I.Fast》和沈杰的《马》的配乐,想请问一下,为什么选了这两首作为风格参考?

 

王之珩:我大概是作品做到中期的时候接触到了沈杰的《马》这部作品,当时大为震撼,受到了心灵上的猛烈冲击。后来我发现我的作品和《马》之间存在一些共同点:一方面是把整个动画分为五个段落的设计;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分五个段落”之上的,影片中对“控制信息量”这一方法的体现。

 

在《马》之中,五个段落在不停的重复中缓缓揭开帷幕,展现真容;而在我的影片中,相似的片段会在不同的时间上反复出现;而这种对于“信息量”的控制,会使作品中出现某种谜题性。在《马》中,音乐与剪辑完全融为一体,氛围感在不断的重复中逐渐攀升。这给了我启发,因此我在音频的设计中为五个段落分别设计了五个音调依次升高的音频,在每个段落交接处间断一下,并且在最后五个屏幕一起播放的时候将五个音频叠加在一起,形成一个氛围上的升华。

 

而《Mallet Quartet:I.Fast》是动画短片《蛹梦》的配乐,其中梦境般超现实的画面与音乐结合得非常好,我主要是参考了音乐中加美兰风格的音色和节奏上的感觉。当然了其实我根本不懂作曲,因为没钱请音乐家,所以是自己硬着头皮凭感觉乱做的。

 

学术趴:您在作品制作过程中,有遇到什么比较困难的事情吗?可以简单分享一下。

 

王之珩:这个影片比较有挑战性的地方是把五个分屏所有产生屏幕交互的地方都在时间轴上进行统一,五个分屏的时长需要一致。不过这方面意外的没有费太大工夫,也许是运气比较好。

 

对于我来说实际上最困难的地方还是在时间与绘画上,因为想要在ps上实现这种油画质感,电脑会画的非常卡,所以我的作画速度也会变得比较慢。有一次我画了两个通宵的文件因为一次操作不当丢失了,我当场崩溃、痛不欲生、抓耳挠腮、如丧考妣。可能因为做毕设前期比较摸鱼,所以到后期时间非常赶,经常画的头皮发麻、腰酸背痛,到后面都是白天睡觉,夜里通宵画画,因为到了夜里没有外界因素的干扰,精神比较集中。

 

学术趴:最后想请问您对做毕设的小伙伴们有没有什么建议?作品寓意深刻的同时,灵魂草图也很可爱,期待您未来创造更多的优秀作品!

 

一些灵魂草图

 

王之珩:我对大家做作品总结了如下的几点建议:

 

1、如果与别人组队做作品,一定要确立一个首脑,不能所有成员都对作品的整体规划有决定权。否则最后完成的作品往往会变得分裂而不整体。

 

2、作品中的每一个部分,都要检视其与主题的逻辑关联。否则作品的内容可能会在发散中逐渐偏离重心。

 

3、有自己认定可行的想法,要坚持到底。

 

4、注意身体健康,做好时间安排,最好不要前期划水,后期爆肝。

 

最后,感谢AniOne的认可与鼓励!


学术趴:非常感谢主创的回答!期待您未来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如果你也喜欢这部作品,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以及,如果你是今年动画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已经完成了你的毕业创作,欢迎报名今年的AniOne毕业展,将作品投递给我们!具体的请移步这里阅读哈。



- END | 动画学术趴 -

—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