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若风
排版/维坎西
“...因为真正重要的往往不是我们失去了什么,而是现在陪伴着我们的。”
导语
连续三年入围并斩获多项安妮奖的《希尔达》毫无疑问是笔者最爱的动画之一。
无论是故事、画风、人设、音乐、配音,它几乎都无可挑剔。定位是儿童动画的《希尔达》不仅有着有趣的冒险故事,对大人来说片中所讲述的亲情、家庭、教育等主题也有着非常大的启示作用。
希尔达电影:《希尔达与山丘之王》
前不久《希尔达》首部动画电影《希尔达与山丘之王》(以下简称《山丘之王》)上映网飞。理所当然的,这部电影也入围了第49届安妮动画奖,提名最佳电视/流媒体动画导演,最佳电视/流媒体动画音乐。
相比豆瓣9.6高分的前两部TV剧,这部电影或许有着一些不足,但是在情感、主题的表达上它或许更加淋漓尽致,也更加动人,不失为一部佳片。去年,学术趴曾写过一篇专文对《希尔达》进行详细介绍,感兴趣的读者可跳转阅读:《豆瓣9.5+烂番茄100%+安妮奖…我愿称这部作品为少儿动画范本!》
而本文则主要聚焦于新出的动画电影,结合TV剧再次对《希尔达》系列的魔力之处进行挖掘。无论你是《希尔达》系列的粉丝,抑或是未曾听闻这部作品的读者,我都希望你能通过这篇文章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部十分小众,但足够优秀的作品。
以下内容涉及部分剧透,请谨慎观看
蓝头发的另一个我
“《希尔达》就像一扇可以穿越到纳尼亚的神奇衣柜,在那个魔幻王国中我可以和希尔达一同冒险、成长,甚至,或许希尔达便是另一个我。”“冒险”一向是《希尔达》动画系列的主要内容。这部动画主要讲述的是,女主角希尔达从小与母亲以及宠物枝枝共同生活在精灵和山怪(Troll)出没的森林中。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她和母亲搬到了城市开始新的生活。在这里她遇见了新的朋友,并和他们一起展开各种超乎想象、有趣的冒险。在动画第二季的结尾,希尔达与山怪互换了身体,留下一个大坑。而新上映的《山丘之王》则紧接第二季结局:落入山怪洞穴的希尔达与山怪孩子巴巴互换了身体,而另一方面被神秘力量召唤的山怪们开始在山丘之王的带领下进攻山怪堡。希尔达在寻回自己身体的同时也试图阻止山怪们的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她们却发现了隐藏在山怪堡深处的秘密。
主角希尔达在动画中总是充满活力、好奇心和冒险精神,带领着伙伴们前往一场又一场冒险。而在《山丘之王》中,创作者将希尔达的这些闪光点进一步放大——如果说TV版中限制了希尔达的是作为人类的身体,那么在电影中这个“枷锁”便被打破了:获得山怪身体的希尔达可以举起几百公斤的石头、可以在山峰之间跳跃、可以体会未曾有过的体验。同样是讲述冒险故事,《希尔达》经常被拿去与另一部经典动画《怪诞小镇》比较,但是相比讲述“轻松暑假冒险故事”的《怪诞小镇》,《希尔达》则更多了一层对传统和权威的叛逆。以寒冷的北欧为故事背景的《希尔达》非但很少使用青、蓝等冷色调,反而使用了棕色、橙色等大地色系(earth tone),整体看上去有一种别样的温暖感。纯白的雪地和深沉的大地色中,总有一抹蓝色在其中跃动——那便是我们的希尔达。动画中,希尔达是唯一一个拥有鲜艳的蓝色头发的角色,并且她总是身着红色毛衣围着橙色围巾。如果说深沉的色彩代表着北欧那些巨人、精灵、女巫的古老传说,那么希尔达与小伙伴们的调皮则是对死板、传统的颠覆和反抗。
TV剧中,希尔达在看到坏小孩欺负失忆的乌鸦之神时会勇敢地站出来批评他们;也会和好友大卫、弗丽达一起寻找传说中的龙,以解决精灵之间的世仇;还会不顾大人们的反对帮助山怪们...而在《山丘之王》中对这种对反叛的描写则更加具体和深刻:希尔达对自己成为山怪命运的反叛;大卫对过度保护自己的母亲的反叛;弗丽达对古板的老师们的反叛等等。事实上《希尔达》的作者Luke Pearson曾表示他创作希尔达这个角色初衷,就是想创造出一个自己的反面,一个具有叛逆精神的小女孩儿:我不觉得自己和希尔达有任何相似之处,她其实更像是我小时候想成为的那种孩子。我小时候总是很内向,现在也一样,不喜欢冒险,胆小。我想把她塑造成我的反面。
好奇心、冒险精神、反叛是希尔达这个角色最具吸引力的特质。无论是第一季还是第二季,即使希尔达从山野搬到城市,她也从未忘记围墙外那个广袤无垠的世界。就像Luke Pearson提到的,对希尔达来说,整个山怪堡更像一个安全温暖的家,而城墙那面就是一个永远可以满足小孩子好奇心的神秘花园。对于笔者来说,在结束一天的疲惫之后,《希尔达》就像一扇可以穿越到纳尼亚的神奇衣柜,在那个魔幻王国中我可以和希尔达一同冒险、成长,甚至,或许希尔达便是另一个我。“《希尔达》的作者从不会明确告诉希尔达、告诉观众什么才是绝对的正确与错误,而是试图借助希尔达这个角色让观众亲自去体验这些复杂的的感情”。《希尔达》作为一部儿童动画,必定承担着儿童教育的责任。而在笔者看来,这也是《希尔达》系列最成功的一点。与大部分所谓的儿童动画不同,《希尔达》从来不以强硬的说教去强迫孩子理解大人的想法,而是鼓励大人主动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世界并引导其成长。换句话说,《希尔达》所强调的是“同理心”或者“换位思考”——一方面让孩子去理解他人,甚至是草、木、石头、怪物的心情;一方面鼓励家长放低身姿,与孩子一同去经历和体验。那么,为什么笔者在开头强调《山丘之王》在对系列主题的阐释上比TV剧更淋漓尽至?
在《山丘之王》中创作者利用了近乎露骨的方式直接向我们展现了“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思考”这个道理——希尔达与山怪小孩互换了身体,让希尔达融入山怪的生活,我们以希尔达的视角第一次真正去理解人类对山怪的偏见以及伤害。剧情中人类一直以为山怪会伤害人类甚至吃人,于是肆意地用铃铛声驱赶他们。但变为山怪的希尔达通过切身体验,体会到了铃铛声对山怪造成的巨大痛苦。同时,如果仔细观察便不难发现,剧情最后山怪们在山丘之王的带领下进攻山怪堡,而最终解决这场大战的办法,便是希尔达使用“山怪之眼”——一个可以让人类看到山怪思想的物品——让警备队队长理解山怪真正的目的,从而放下武器达成和解。其实,关于“同理心”“换位思考”的主题,在TV剧的一开头便展现给了观众。在希尔达第一季第一集中,比山还高的巨人们因为经常不小心踩坏人类的房子而被人类驱逐出家园,数千年后一位巨人回到故乡寻找以前的朋友,但他却不经意间踩坏了希尔达的家。而同时,希尔达却惊讶地发现自己和母亲也一直对弱小的精灵们做着同样残酷的事情。《希尔达》的作者从不会明确告诉希尔达、告诉观众什么才是绝对的正确与错误,而是试图借助希尔达这个角色让观众亲自去体验这些复杂的的感情。就像通过巨人与精灵的故事,让希尔达深刻地理解了自己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或许便会对他人会造成巨大的伤害。当然,在《希尔达》中自然也少不了希尔达与母亲乔安娜之间的矛盾与不理解。《山丘之王》中乔安娜遇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面对突如其来的山怪宝宝,她应该以什么态度面对?在《希尔达》中,乔安娜的刻画一向非常真实,她会鼓励孩子像“领居家的孩子”一样,去争取更多的“童子军徽章”(类似三好学生奖状);会让希尔达多去结交不认识的小朋友;也会禁足希尔达不让她出门....而在电影中,乔安娜起初因为一头雾水并且担心希尔达的安危,对巴巴十分不耐烦,甚至大骂她笨蛋。但是另一面,乔安娜却有着宝贵的自省精神,她从不会认为自己的想法永远是正确的。同时她也从不以“大人”的身份去要求希尔达“应该怎么样”。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乔安娜会为自己给希尔达造成压力而主动道歉;会告诉希尔达欺负小动物的人不值得成为朋友;会因为担心希尔达的安全而禁足她,却又心疼到默默流泪...也会抱住巴巴告诉它:“没事了,有我在”。这便是许多人都十分喜欢这位坚强温柔的单身母亲的原因。有趣的是,《希尔达》动画系列中我们几乎看不到父亲的角色。在《山丘之王》中这一特点得到进一步延续和放大。我们在电影中至少可以看到4对母女/子关系:希尔达/乔安娜、巴巴/山怪母亲、大卫/母亲、山怪/山怪之母...贯穿系列始终的父权缺位,让我不禁提出一个问题:没有父亲的希尔达会孤独吗?我再次尝试结合整个系列剧去寻找答案。动画的第二季第9集,曾获得安妮奖最佳动画单集奖,故事讲述的是希尔达的好伙伴鹿狐枝枝受到族类的召唤,准备离开希尔达回到父母身边。其中穿插着讲述了希尔达与枝枝相识的故事——小时候的希尔达意外之中救了困在石堆中的枝枝。不久之后当希尔达遇险时枝枝选择离开自己的家人奋不顾身地跑向希尔达。此后,失去家人的枝枝便一直陪伴着希尔达。而一直陪伴着希尔达的还有爱她的母亲乔安娜。《希尔达》的故事一直在反复叙述失去与陪伴的故事。《山丘之王》中面对孩子消失不见的乔安娜,她彻夜未眠、冒着生命危险去山怪的领地找希尔达。在千钧一发之际逃离山怪攻击后一向坚强的乔安娜留下了眼泪...因为害怕?抑或是对找不到女儿责怪自己的眼泪?在剧情的另一面,山丘之王带领着山怪们进攻山怪堡看似是邪恶的,但其实它们只是在寻找自己失散多年的母亲——很多年前,山怪之母为孩子们建造了家园。但是当她躺在孩子们中间沉睡时人类来了,他们在土地上建起城市并赶走了山怪孩子们,山怪之母为了不伤害人类选择继续沉睡。但是在看到人类伤害自己的孩子们时,山怪之母选择了毁灭人类城市,直到希尔达等人与山怪和解才平息怒火。影片最后,希尔达纵身一跃扑倒在母亲的怀抱中;山怪们同样回到母亲的“怀中”——父亲虽然永远缺席,但却有无处不在的母爱。那么,回到笔者在这段开头的提问:没有父亲的希尔达会孤独吗?答案显而易见:当然不会。因为她有爱自己的母亲,枝枝,以及好友们...因为真正重要的从来都不是我们失去了什么,而是那些陪伴着我们的。
*学术趴现已入驻各大平台,欢迎在微博、B站、Youtube搜索“动画学术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