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又惊又喜,近9万人顶到豆瓣9.1的它,天降式上映了!

学术趴编辑部 动画学术趴
2024-12-06
作者 / 思考姬

《机器人之梦》在5月底天降式定档,并在今天上映了。
 
 
对国内大众来说,这部片子看起来陌生又稚嫩啊:原创,二维,西班牙-法国联合制作的动画,导演没听说过……海报画风说好听是复古,说不好听是不是太简洁了,“这真的不是儿童动画吗”?
 
 
对动画圈内的人来说,则巴不得夸一句引进方品味超绝——这部入围了2023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的片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曾与宫崎骏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同台竞技,才被很多人在盗版网站上补完的——但其大巧不工之感,阅毕内心被涤荡出的真挚人性,让众多成年观众都难以忘怀。
 
实际上豆瓣已经给了9.1这样的高分了,近9万人打出的平均分都如此
 
我们不妨就再用奥斯卡来为它定个坐标,自2001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项设立以来,入围、获奖的二维动画作品,大头都来自吉卜力动画工作室,接着是卡通沙龙的四部片子,然后就是一部部各显神通的独立电影了,《疯狂约会美丽都》(2003)《我在伊朗长大》(2007)《艾特熊与赛娜鼠》(2012)《至爱梵高·星空之谜》(2017)……那么相比之下《机器人之梦》又有哪些特殊之处?
 
这部作品无对白,在画风和故事上相对来说更简单……为何这样的《机器人之梦》能击穿现代人麻木已久的水泥心房?
 
*本文基本无剧透——
 
 
01
最会表达成人复杂情感世界的导演之一
 
《机器人之梦》导演巴勃罗·贝格尔是第一次拍动画片,然后竟然就凭借着动画处女作入围了去年的奥斯卡!?
 
巴勃罗·贝格尔
 
我们必须冷静看待此事——巴勃罗在此之前已经是一位颇为成功的真人电影导演了。片子不仅非常有个性,比如类型上是喜剧+情色的《幸福的黄色电影》(2003,导演自编自导),类型上是黑白无声+奇幻的《白雪公主斗牛士》(2012,导演自编自导,考虑到导演是西班牙人,你可以再品一品这个片名),而且在情节设计、镜头语言运用、演员选角上都已经十分成熟,最终影片会运用一种朴素清晰的叙述传达出一种非常复杂的成人世界的运行法则,阅毕令人百感交集。
 
他的处女作短片《妈妈》既是喜剧片又是恐怖片
 
比如被网友评为“有一种让人没办法不喜欢的气质”的《幸福的黄色电影》,就是一部让观众没办法痛快笑也没办法痛快哭,最终看完又忍不住叫好的片子。
 
 
影片讲述了70年代下,图书推销员与其恩爱的妻子,因为生计所迫而不得不接受了公司一个离谱但赚钱的项目——贩卖两人自导自演家庭成人影片。
 
 
初次接触电影的二人生疏又忐忑,不过很快男主在这个过程中爱上了电影,并且视博格曼为偶像;而女主则爱上了通过拍摄成人电影而带来的怀孕生育的条件。但不久两人就发现生活的重量让这个过程越发复杂起来。出卖肉体的尊严的流失,钻研电影技巧的乐趣,夫妻间性爱的快乐,无法生育的痛苦,出轨带来的背叛与回报,孩子的可爱与成人的龌龊,一系列情节最终让电影整体构成华章。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那么悲喜交加也可能是一种好结局了。
 
“从今天起你要用摄像机看世界”

“你想完成你的电影,我想要个孩子”
 
《机器人之梦》同样刻画的是一种不如意,这次的情感主题在于大都市内的精致又脆弱的友情。但故事的讲述方式和对于友情终局的最终处理,都非常高明。
 
原作207p,比电影的内容要短很多
 
《机器人之梦》原为美国漫画家Sara Varon的同名图像小说,发表于2007年。巴勃罗在2010年初次读到它,就被深深吸引,而后在8年后再次翻阅这部作品时(彼时他已经完成了好几部真人电影创作),仍然感受强烈,于是决定立即要制作这部作品的改编动画,“我突然去拍动画电影的唯一原因,就是被原著图像小说感动得一塌糊涂。”
 
原著聚焦于一只小狗和机器人的友谊变迁,虽然几乎没有台词,但是插图清晰易懂,色彩淡雅温柔,能让读者产生深深的共鸣,阅读时间不长,但苦乐参半的结尾感受,令人久久回味。
 
 
这样的叙述方式与收尾手法,不正与巴勃罗的电影风格十分相似吗?也许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他们都极为忠实自我的真实感受,因此才能走入观众的你内心。
 
巴勃罗在后续的采访中屡次坦言,他只做自己会喜欢的事,最初其实完全不知道怎么拍电影,创作了喜剧+惊悚混合在一起极为“朋克”的片子《妈妈》,却赢得了许多奖项,并在很多电影节放映,从那以后,他就只创作非常个人的影片,而“观众此后自然会出现”。
 
“对我来说,任何电影最重要的观众都是我自己。这听起来可能有点自私自大,但我所有电影都是以自己为主要目标来制作的,在我之后的优先级则是和我一起工作的团队。我的经验告诉我,这样拍电影才能出头。”
 
在决定将《机器人之梦》改编成动画电影伊始,巴勃罗是有些忐忑,但他立即发现了动画电影的制作方式与他此前的工作方式很相像——都需要把故事版做得天衣无缝才能进入制作!
 

与正片严丝合缝的分镜版设计
 
而他自己在拍摄真人电影时的“独特”习惯,就是每次都要花费一年以上的时间来敲定故事版,他必须要先在头脑中“完成”电影,然后才开始拍摄。
 
真人电影在拍摄过程中,不可避免得因为各种现实因素偶尔会达不到分镜效果,很多突发状况都要求他必须在片场立刻给出答案,而动画则可以让他先停下来想想,然后再决定怎么尝试才能更好——而对于这种修改,他非常非常有耐心,乐此不疲。
 
于是在开始做了一段时间《机器人之梦》之后,他发现,“我就是为(做动画电影)而生的。”
 
 
02
演出上又一种新的中间地带
 
同样是由真人电影转行动画导演,巴勃罗与日本知名动画导演今 敏在对动画影片的叙述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即整体对于动画夸张变形的克制,整体对于情感表达的控制,整体在结局的情感大释放。
 
“当你知道结尾时,你往往会强迫故事中的其他部分去迎合高潮部分。通常我会把大部分的故事设计得相对平淡和安全,这样可以支撑结尾部分而不使事情变得复杂”,今敏在《红辣椒》分镜版设计中接受采访道。
而此时他是在剧本还未完成的情况下开始同步创作分镜的。
 
巴勃罗的《机器人之梦》即是如此,影片的观感不是过山车,即一开始就知道终点但过程跌宕起伏;而是逛公园,非常惬意地在各个景点之间往返,还能小酌一口咖啡或啤酒,差点找不到出口,但找到的时候一定吓一跳。
 
那么如果情节本身缺少悬念,影片要用什么来维持观众兴趣?更何况这是一部无对白的影片?
 
《机器人之梦》用角色本身的魅力维持了悬念;而丰满的80S纽约都市面貌,让这部片子的视听观感极为丰富,无对白让观众反而更加沉浸。
 


 
得益于原作的“非人”基因,角色之间无对话的设定仿佛天然合理了——毕竟是一只狗狗和机器人嘛!而动画在做角色设计时,面部表情的设定丰富、简洁又好懂,一个特写镜头过来,角色所思所感,清晰极了;同时,为了让情感在无对白的情况下自然表达,需要非常多的动作-反应的镜头衔接(无论多么小的动作都是),因此《机器人之梦》的最终镜头数量几乎是2023年其他动画电影的两到三倍。
 
这一切,注定了这是一部好懂的电影,但也正如导演所说的那样,“这从来就不是一部儿童电影”
 
我们也经常看到类似这样拥有卡通化的美术,而类型是成人的片子。如果你经常看美式动画,《机器人之梦》主角之一的机器人形象,可能会一眼幻视成《飞出个未来》(1999)中重度嗜酒,大抽雪茄,拥有盗窃癖,厌恶鄙视人类,利己主义的脾气暴躁的机器人Bender。

 
很多时候,《飞出个未来》类别的美式动画,是在用更加夸张化的成人元素,粗口台词,流血和性爱来进行短暂的自我宣泄和自我麻痹,而需要麻痹的伤口,不敢去面对的创伤——那些偶尔皮克斯会试图解决的部分——总是还晾在那里,没有治疗。


 
《机器人之梦》则在动画演出上,又找到了一种中间地带,它的画风更加幼态无害,可以轻易赢得所有人的喜欢;但是角色在情节中却会真正的“受伤”“绝望”“被损害”,一个可能鼻子都没有的最简单的卡通符号,却总是要面临真正无法逆转的身体创伤,和更加难以治愈的心理创伤,这种文本上暗含的张力,是这部影片真正的悬念。
 
 
那么,《机器人之梦》结局又是什么?它到底又表达了什么样的成人世界的情感?
 
在豆瓣短评中,已经看到很多人将其类比为电影×××或××,但是,我依然建议你带着全无信息和剧透的状态,去大荧幕去感受一下这部作品。
 
哦,如果能带着你最好的朋友一起去,相信我,别有一番滋味。




—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用这堂课程,补齐动画人的盲区知识!


《枕刀歌2》:最好的武侠动画,最难的生存困境?


京阿尼《轻音》原作漫画,良心价入手全四册!


中国最纯粹的独立漫画合集,重磅出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动画学术趴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