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奇:高职教育回应新常态的三个侧面
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进程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如何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常态化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成为职业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命题。笔者认为,从强调“技能本位”到“人格本位”,从重视“技能教育”到“技术教育”,从实施“学校评价”到“第三方评价”,这三个侧面是职业教育服务经济新常态发展要求,提升社会认可度和吸引力的重要方面。
人格本位:
回应经济新常态的基本要求
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实施的是“技能本位”的课程和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按照企业所需技能组织教学内容,在拉近职业院校和企业距离方面起到较好作用。在“技能本位”课程模式下,学科体系消解,相应的专业知识被融入操作性的技能训练中。可接踵而来的问题是——融于操作技能中的专业知识零乱而不成系统,这种支离破碎的知识容易遗忘并难以迁移,只能在具体的工作任务和情境中就事论事地发挥作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受到影响。而且,在技能为先的指导思想下,学生的人文素养、公民品质、职业道德、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软技能”的培养和熏陶有所弱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形式正在被自动化的生产形式所取代,单纯依赖熟练动作技能的岗位越来越少,对生产人员创新能力、职业态度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生产方式也日趋“个性化”和“柔性化”。这要求生产人员除了具备本岗位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与此产品有关的其他知识,如产品的技术服务知识、营销知识及心理学和社会学等知识,还要有团队合作和诚信服务等精神与品质。
同时,为了纠正在“非常态”发展期间人类对生存环境的破坏,在“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必然对生产环节文明程度的要求愈来愈严,这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很高要求。职业道德、职业良知、职业操守是每一位职业后备人员进入职场前的必修课。然而,在“技能本位”的课程模式下,这些都是被忽视的。
而“人格本位”则兼蓄“学科本位”和“能力本位”的长处,扬弃其不足,把“做人”放在教育的首位,强调个体应对职业活动普适性的、可迁移的“软技能”,这种能力中包含大量系统的学科或专业知识。经济新常态强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高职课程从“能力本位”向“人格本位”回归,是职业教育回应经济新常态的基本要求。
技术教育:
走创新驱动强国之路的必然选择
我国在“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思路下,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道路,关键要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技术的进步。而所有这一切,均离不开从业人员技术素养的提升。
过去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始终存在重视职业教育而忽视技术教育的现象,这使我国制造业发生旷日持久的“技工荒”。多年前,严雪怡、孟广平、杨金土和黄克孝等老一辈职教专家就曾大声疾呼要大力推进技术教育,引发了职教界对技术教育的讨论热潮。但由于种种原因,技术教育的进程步履维艰。
加强技术教育,必须对技术有正确的认识。技术的作用绝不限于创造物质财富和改变客观世界,还起到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的作用。同样,技术教育的作用也绝不仅仅限于培养物质产品生产人员的范畴,而是涉及国民的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并渗透于一个民族的文化之中,成为步入世界先进科技行列的动力。世界科技教育史也表明,科学技术教育,特别是技术教育,是实现强国之梦的必由之路。
然而,我们的高职教育中缺乏的恰恰就是这样的技术教育思想。中国制造的产品在质量上难以雄踞世界,顶尖技术人才的匮乏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的不足是主因。作为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的职业技术教育,理应重视技术教育,为实现强国之梦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显然,高职教育今后的改革和发展应重视强化技术教育。
第三方评价:
提升职教品位和吸引力的有效途径
高职教育要培养出满足经济社会转型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严格控制生源入口至关重要。然而,在职业教育对社会公众缺乏吸引力的前提下奢谈生源质量无疑是画饼充饥。
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当下,简单劳动岗位将越来越少。随着就业准入制度的建立,职业教育就业岗位的技术含量和就业质量将发生根本性变化,终将给高职教育带来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然而,目前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质量、价值等了解甚少,信息不对称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首先,高职教育毕业生确实存在就业质量不高的现象,学生就业岗位和所学专业不对口,收入待遇偏低,在择业、升学、提干、报考公务员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限制和歧视。其次,独立、公正、有公信力的资讯系统的匮乏,导致信息的不对称,使得职业教育即便有许多优势和成功案例,也难以被社会公众知晓、了解和认可。再其次,职业学校学生由于未能考上高中或普通大学,被全方位否定,成了“差生”的代名词,偏见让学生本人和家长不愿意选择职业教育。
提升职业教育的品位和吸引力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是改变社会对职教学生的刻板看法。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建立有公信力的第三方评价机构是有效途径。上海学生事务中心推出的“学生就业公告模式”就是很好的探索和尝试。该系统采集了各级各类学生的就业信息,配以分析和评估的数学模型,并辅以对毕业生长期的跟踪功能,对学生的就业状况做出客观、理性的评价、分析和预警,已经取得了公众的初步信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董奇 作者单位:上海市教科院职成教所)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联席会&职教圈】
全国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创新研讨会
时间地点:2015年4月17日-18日(16日全天报到) 上海
咨询电话:021-62866809-8063 13916570212 孙金杰
021-62866809-8057 15821665747 陈俊俊
现代学徒制交流QQ群:414566437
职教圈微信群进群方式
长按下图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yuqingha_2042】直接加职教圈于庆浩微信,于老师邀您进入职教圈微信群,进群请修改昵称“学校+专业+姓名”方便各位老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