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需要切实机制和政策保障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需要切实机制和政策保障
——在中华职业教育社“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座谈会”的发言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核心内容。马克思认为:“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未来教育对于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在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体现。
与普通教育不同,职业教育承担“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使命,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必须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产业发展和就业市场相适应。事实上,从建国初期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九十年代末期,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举办着我国90%的技工学校、80%的中等专业学校、60%的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和20%的职业高中, 以及大量的职工教育和培训中心,成为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力量,在促进职业教育实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一直就是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方针,这是有法律依据的。1995年的《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职业培训经费,根据本单位实际,有计划地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1996年的《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行业组织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企业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有计划地对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录用的人员实施职业教育。”全国人大后来通过的《全民所有制企业法》和《公司法》也规定企业和公司应当加强职工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素质。
然而,在世纪之交,受政府机构改革和国企改革等多因素的影响,行业指导作用弱化,国有企业在剥离社会责任时简单地把密切服务生产的职业院校与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同等对待,一大批原来由行业企业举办的职业院校未经认真论证就被划转给地方教育部门举办,有的合并到大学或其它机构,行业企业目前仍举办的职业院校在得到财政经费支持、教师福利待遇等方面面临不少困难,出现了与国家法律法规和职业教育规律不一致的现象,直接损伤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元气。
近年来,职业教育战线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不断探索和创造新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例如,贵州提出“学校办到园区去、车间搬到校园来、专业围着产业办、学生就近找工作”的思路,探索政府规划创办产业园区、企业建设标准厂房、配套发展职业教育的“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模式。重庆市探索出了“九个融合”(学校和工厂融合、教室和车间融合、校长和厂长融合、教师和师傅融合、学生和学徒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作品与产品融合、招生与招工融合、育人与增效融合)的办学模式。广东省推行“校企双制”、“一校多制”、“企业校区”、“车间进校”、“园区办学”、“零学费入学、零距离上岗”等办学体制机制。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创造了校企合作的“三式一型”模式,即建工厂式学院、办产业式专业、开发技能式课程,培养应用型人才。
但是,总体上看,企业在职业教育中主体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依然是“剃头挑子一头热”。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鼓励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但这些要求在落实中还缺乏切实可行的机制和措施。例如,审计中认为国有企业资产不能用于非经营性活动,企业很难为职业教育继续投入资金。由于缺乏明确的、具体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规定,对企业的责权利界定不清,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支持难以得到应有的回报,还要承担师生在实习环节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造成大多数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职业院校引企入校同样面临政策障碍。由于缺乏国有资产管理、利益风险分担等实施细则,一些院校开展的引企入校探索和构建“校中厂”模式在审计中被质疑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院校长们提心吊胆,校企合作面临两难境地。
在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全国人大、政协应推进《职业教育法》、《公司法》、《国有企业法》相关内容在实施中的协调;有关部门要加快研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办学的具体模式,明确政府、学校和企业应该承担的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和权利,细化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激励政策。如对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企业进行信誉资质评估,授予“教育企业”的荣誉;通过减税、补贴、减免等措施,用于企业对职业教育做出支持和贡献的补助和奖励;通过设立校企合作专项资金,对企业建立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给予一定经费支持;企业招收职业学校学生可免一年社保费,等等。
细节决定成败!政策必须落地,必须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才能真正实现良性互动!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联席会&职教圈】
全国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创新研讨会
时间地点:2015年4月17日-18日(16日全天报到) 上海
咨询电话:021-62866809-8063 13916570212 孙金杰
021-62866809-8057 15821665747 陈俊俊
现代学徒制交流QQ群:157960139
职教圈微信群进群方式
长按下图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yuqingha_2042】直接加职教圈于庆浩微信,于老师邀您进入职教圈微信群,进群请修改昵称“学校+专业+姓名”方便各位老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