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校企共铸“大国工匠”
2016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上周在全国各地陆续展开,一个熟悉又陌生的新名词“现代学徒制”受到广泛关注。而在列入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无锡市,一场围绕“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教育改革正在深刻地改变着这座城市的人才生态和产业生态。
定制教育,就业匹配度逾90%
再过不到20天,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星动力”班的学生武四海就要毕业了。小伙子对未来充满信心:“毕业后,我将立刻前往宁波星动力上海万达门店做店长。从学校到企业,一切都很顺畅。”
武四海和他的同学们,将是无锡商院、也是全省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学徒制”毕业生。无锡商院院长杨建新介绍,2013年,该校在全国率先开展“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到今年4月底,共开设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酒店管理等8个专业的现代学徒制班,“学徒”总数达到590人。今年6月,“北京华恩”“宁波星动力”两个班共93名学生即将毕业,目前,毕业生100%实现就业,就业匹配度高达90%以上。
高就业率、高匹配度的背后,是源自德国的现代学徒培养模式在中国职业教育土壤上的成功嫁接。“现代学徒制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技能人才培养的主流模式和发展趋势。”无锡市教育局副局长符菊成告诉记者,现代学徒制的关键是“双主体”,即通过在职业教育中引入企业主体,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无缝对接”,打通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的“最后一公里”。
现代学徒制的出现,让长期饱受“不接地气”困扰的中国职业教育找到了一条与市场和产业“零距离对接”的出路。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在无锡这个传统的工商之城,现代学徒制已经在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商业贸易等优势产业领域开花,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批高质量、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资源。去年,在国家教育部公布的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中,无锡市与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海澜集团入选,成为全国入选试点门类最为齐全的地区之一。
学生下企业,师傅进校园“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这句俗语说的是古徽州人为谋生从学徒做起,得到经验,然后自立门户,外出闯荡……
5月10日,在业内赫赫有名的无锡汽车工程学校“宝马班”,记者仿佛又看到了古老“学徒制”的回归。十多名学生围成一圈,与宝马认证培训师热烈地讨论着;隔着一扇玻璃,是几辆崭新的宝马整车和发动机等零部件,最先进的ISID汽车诊断仪直通德国慕尼黑,师生们不时围到车前,动手操作。“学徒”谢新宇告诉记者,在这里,工与学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此前,他在学校进行了两个月的理论学习,随后3个月到宝马4S店顶岗实习,目前正在准备第二阶段的职业资格认证。
“传统的学徒制,讲究‘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而现代学徒制,一方面继承了这个传统,一方面和过去的‘师傅带徒弟’又不完全一样。”无锡汽车工程学校校长梁国忠表示,现代学徒制强调工与学的深度融合,改变了我国职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病。另一方面,传统学徒制主要依靠师傅个人经验,以培养初等工匠为目标,出师,就意味着学习的结束。现代学徒制则面向中高端技能人才,未来可能出现技术类本科、硕士甚至博士,而且教育过程是终身制的。在技能培养的超前性、师资的开放性、行业标准的统一性和质量评价的规范性等方面,现代学徒制也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现代学徒制与人们熟悉的“订单班”“冠名班”也不可同日而语。无锡技师学院与德国博世、瑞士布勒等世界500强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不仅把工程师派到学校上课,还把原汁原味的企业文化搬到了学校的“定制车间”。“我们曾经做过调查,订单制培养的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的有80%,但一年后只剩50%,两年后就只剩30%了。”技师学院教务处王健林老师认为,订单班企业介入少,其需求与学校培养存在差距。而现代学徒制,企业深度参与从招生到培养的全过程,在这种契合与浸润下培养出来的,才是企业需要的具有忠诚度和职业素养的合格员工。
政产学发力,凝聚“工匠之神”
今年4月13日,由联想集团与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共同打造的现代学徒制“联想班”正式开班了。不到一个月,老师们就发现,学生们有了很大变化:过去不爱学习的,周末主动看书了;过去懒散随意的,天天早起锻炼了;就连过去不修边幅的,如今都爱上了职业装,天天腰板笔直,换了副模样。
“好的教育改革,只有让学生、企业、学校都获益,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无锡机电高职王稼伟校长告诉记者,通过现代学徒制,学生提升了技能和职业素养,获得了稳定有质量的就业;企业储备了人才,弥补了技能人才短缺;学校打造出一支理论、实践“两手硬”的教师队伍,提升了办学质量。他介绍,该校开展现代学徒制后,教师获得技师资格的比例由45%提高到90%,拥有高级技师证书的教师比例由0上升到40%。
采访中,多位职业教育专家对现代学徒制在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中的独特作用寄予厚望。但从简单模仿德国的学徒之“形”,到形成中国特色的工匠之“神”,其间还有很多难题待破解。
“首要是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发挥企业的主体担当。”联想集团培训部项目经理黄喆介绍,一个50人的学徒班,三年的培养,企业至少需要投入200万元,中小公司大多无力承担。“我们建议,借鉴德国经验,由政府向企业购买岗位,供学生参与技能实训。学生毕业后反哺到行业中,最终提升全产业的竞争力。”
企业的积极性要靠制度激发,学徒的权益更需要制度护航。记者注意到,在微观层面,各校通过与企业协商,为学徒争取到工龄、保险、实习补贴等多项保障,但在宏观层面,相关的政策法规、制度保障仍是空白。
作为全国职业教育大省,江苏在“十三五”教育规划中明确提出:逐步扩大现代学徒制试点,造就一批“现代鲁班”和“大国工匠”群体。目前,无锡、南通、常州、南京等地区和院校、企业已列入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相关的制度设计和政策保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酝酿中。
来源:新华日报(南京)
职教圈微信群进群方式
长按下图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teacher_yang2016】直接加职教圈杨笑笑老师微信,杨老师邀您进入职教圈微信群,进群请修改昵称“学校+专业+姓名”方便各位老师交流。
长按二维码关注杨老师
征集全国职业院校优秀典型案例,投稿联系:杨笑笑 。我们将通过职教圈微信、QQ群、微博、博客、论坛等渠道向数十万的职教同仁分享你们的经验。
更多职教动态、质量年报、诊断改进与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交流请加职教圈QQ群:218553512
微信号:zhijiaoren
感谢您关注职教圈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关注,欢迎点击标题下方的“职教圈”关注我们或扫描关注职教圈官方微信:
长按二维码关注职教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