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为职教发声 点赞职业教育 呼吁适合才是最好的
市长热线与市民对话职教(部分)
(注:完整版直播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收听)
自2014年上海推出“中本贯通”政策之后,今年普通高中录取线上学生报考中等职业院校的人数比去年翻番,还出现不少高分考生。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看法正 发生新的变化。7月21日中午,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做客《市长热线》,与市民在空中连线,共话职业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
1.上海的中本贯通,热度持续
今年有好几个消息,上了普通高中线但是却报考职业高中的人比去年翻了一番,而且出现了一些高分考生。今年中本贯通,最高分590分,而且中本贯通平均分达到 546分,高于普通高中51分。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中本贯通考生都在重点高中线上。今年26个试点专业,招了将近1000个学生,现在报考的和最后录取的 是10:1。
事实上,考上中本贯通的学生也是要经过挑选的,不仅仅念到中职,读完中职还可以顺利跟高职贯通,读完高职直接和本科贯通。最高分590分,这个孩子叫马旭峰 (音译),是延安初级中学的学生,他现在报考了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以及直通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他爸爸也是从事机械工程的工程师,他学业 成绩一直很好,平时就喜欢把家里的家用电器自己拆、自己装、自己修。所以,他特别喜欢机械工业这个行业,就立志要学这个专业,爸爸妈妈都很支持他。
2.家长的误区该改观了
很多家长有一种误区,觉得读了本科孩子才有发展前途,到高职高专或者接受职业教育不可能有上升空间了,即使专业挺好的,孩子挺喜欢的,但还是不能让他去。这 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职业教育从某种角度来说有低端,也有高端,特别是中高端的人才,或者应用型人才中高端这一块,现在是特别缺的。
从上海产业结构的角度,“十三五”规划,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大量的需要,包括文化创意产业大量需要中高端的技能、技术型人才,而且大部分都是可以从职业 教育打基础上去的。现在从政府的角度以及学校教育体系的角度,要给他们有上升的通道。所以中高贯通和中本贯通,我们在尝试形成这样的通道。
希望有更多人开始思考什么是更好的选择,也希望这样的社会共识会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同。现在的职业教育当中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都是双证融通了,就是说除了学 业证书以外,还可以拿到职业资格证书,现在超过一半的学校都可以拿到。拿着专业的资格证书直接可以就业,我们和劳动人事部一起合作的,完全是符合市场需求 的职业资格认证。所以,双证融通是职业教育非常重要的载体,60%的学生都可以拿到双证。
3.职业教育需要民众更新观念,消除误解
社会上的一些偏见,包括一些家长的偏见,这不是我们现在职业教育当中的实际情况,有一小部分学生可能有些瑕疵,在各类教育里面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现在的职业教育,我想向全社会说的是,职业教育非常注重“全人教育”,注重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现在无论是中职和高职的学生,学校倾注了非常大的心血,特别是敬业爱岗,包括法治教育、行为规范、心理健康教育等等,跟其他类型的教育是一样的。同时,职业 教育又特别注重职业素养和技能的培养。现在在职业教育系统里面有94个开放实训中心,已经是非常高的水平,有些跟企业一线操作系统是一样的。孩子们在那里 实践结束以后,到企业可以直接用上的。还有企业的首席技师已经进入到这些实训基地,手把手的教我们的学生。从这个角度来说,职业教育从人本身的教育,还有 职业技能能力的教育,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
我们职业教育早就已经日新月异的变化,可社会上有些人还停留在20年前的角度看职业教育。有些媒体报道,比如说武术学校,这并不是职业教育,而是社会培训机 构在那里办的,打出职业教育的旗号。实际上都是市场化的培训机构学生。这确实有一定的问题,我们也在治理,但跟正规的职业教育不是一回事。
4.未来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要更加多元化
未来架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要更加多元化,要比现在的高中教育和本科教育更加适合每个个体的发展。对每个人来说选择性更多了,就保护了他的兴趣和爱好,让他在自己的专业里面得到拓展,这个人又不是仅仅只知道最基础的、最基本的手艺,他是有底蕴的职业者。
所以中本和中高的贯通不是形式上的,你可以读5年书或者一口气读到本科毕业,更重要的是在内部体系当中架构一个完全把他培养成在社会上真正有价值、有用的人,在中职学什么,高职学什么,本科学什么,有不同的设计。
我们在建职业教育体系的时候碰到了困难,应用型人才,现在的结构,我们做了一些调查研究,高等教育70%的学生将来就是要向应用型人才走的,学术型人才也就 是百分之二、三十。现在问题是,在中职和高职的阶段,专业设置是按照行业特点的。到了研究生也是的,比如说他有专业硕士和理论硕士,专业硕士比如说 MBA,包括最传统的就是临床医学,就是专业硕士。这些完全是按照行业的特点来设置专业的,唯有中间这一段本科。
实际上本科长期以来,我们积累下来都是按照学术型培养的模式在做,教育部的培养目录也是。现在教育部也很解放思想,上海作为“一师两校”综合改革的试验区, 已经申请了,按照行业和社会需求的特点来设置本科的专业,甚至可以超出教育部的本科目录。很有可能会授权给我们,关键是把方案和规划做好,我们已经做到接 近尾声了,正在向教育部申请。
我们作为唯一一家会先做起来,这样很多的苦闷就解决了。比如说专业培养的模式已经是行业了,但名字听不懂的,比如说前段时间报纸上有报道的,上海理工大学医 疗器械专业,本科没有这个专业的,本科只有生物医学工程,其实做的是医疗器械的。第二个是本科的培养模式,不是把名字改掉就可以了,关键是本科培养模式一 定要跟着行业和企业的需求,按照行业企业的需求规律,专业的规律来设置,到了本科以后这样的专业大概超过50%的课程是应用类的。
5.师资对于办好职业教育至关重要
实际上办好职业教育师资是至关重要的,从某种角度来说职业教育的师资素质要求更高,是需要双师型的,既要知道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会操作。我们在培养双师型 的师资队伍过程当中,我们也有一些举措,比如说已经制定了每个教师在职业教育当中,五年当中必须要累计有一年到企业当中去,这个一年是一直在企业里面工 作。未来五年职业院校要把双师型教师占的比例占到50%以上,在一个学校里面至少有50%的教师达到双师型教师。
同时构建对于职业教育教师的激励办法,职业教育的教师也要职业发展,他们的职业发展前景包括他们的职称评审体系,要为他们量身定制,另外要制定薪酬水平。最 近在义务教育阶段提升了一次,而且特别重要的是,市委、市政府提出来,要高于公务员,不仅要不低于公务员,还要高于公务员。我觉得职业教育也要扩建这套体 系,因为义务教育阶段是一个基础,在过程当中其他教育也要匹配,来制定薪酬的水平,让我们的职业教育教师也能够有很好的职业发展的前景,这样他们才能钻研 教育教学的技术和技能,把心思放在学生身上。
另外,也积极引进优秀的教师做兼职教师,比如说今年就有900个,现在在岗的有900个是兼职的,是社会上的专才,过去五年当中有3000多名一直在这个岗 位上。比如说舞蹈学校就请了黄豆豆做兼职教师。另外工程技术大学,这几年航空飞行学院院长就是上航的机长。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有相当多的申通的骨干技术人员 在那里当老师,师资水平大大提升。
还有一条要讲的,现在职业教育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已经越来越高了。从2001年到2015年派350名老师去德国、芬兰去学习,去年有31个中高职的教师到德国去,已经拿到国际通用的资格证书,他将来到国际上可以通用的。所以,双师型教师队伍水平也会逐步的提升。
6.职业教育必须重视校企合作
像集团化办学,把企业和学校绑在一起,互相融通可能性就更大了,我们教育系统已经提出,学校培养人才好不好,要由企业、行业来评价的,不是自己说,我这个学校教学质量很高,培养出来的人才很好。你自己说好没有用,主要是行业企业说,你培养出来的学生,我这里真的是很优秀。
将来我们要引入这样的机制,在上海职业教育改革这一块,就是行业企业来评价学校培养的水平,包括我们的师资水平。当然还有很多的不足。说实话,校企双方对合作的认识还不够主动,不是发自内心的说没有你不行。
现在有一些国际大企业有培训生制度,培训生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就把学历教育出来的学生,再进入培训体系,通过两到三年的时间变成他的正式员工,这样把职业培 训往前延了。如果说所有的企业都来和学校合作,我的技术骨干到你学校来教学,或者我把我的生产平台、最先进的理念放到学校的实训课程当中去,就是对他将来 选择高水平员工完全结合起来的,如果提升到这个高度来认识和职业教育的合作就非常好了,但现在还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
一个企业会考虑成本问题,而且整个经济形势处在低迷状态,这也是企业不愿意投入的原因之一。但对一个企业而言,尽早的和职校合作,就把他们需要的人才目标、方向,以及对他们的人才要求尽快的传递给学校。
7.职业教育还将迎来更多的国际交流
现在我们正在逐步向着开放的角度做,而且接下来会大力提倡,比如说现在已经引进了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的教学标准,推动国际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落地,已经花了 很大的力气。比如说按照国际标准建设专业,像汽车、运维、护理、制药技术等52个专业,已经按照国际通用的标准来设置教学标准,来构架我们的课程体系,已 经在24个学校试点了。另外,正在培养学生获取国际证书,一边在这里读书,一边接轨国际证书,拿到国际证书跑到世界各地去都认他。
比如说和法国的蓝带,商贸旅游学校和法国蓝带合作培训新的方式,合作开设蓝带经典BIS课程,已经培养了三届近300名优秀学生,就业基本上都是到米其林三 星以上的餐厅、卡尔顿酒店等业界知名的企业工作。包括在国际合作过程当中,引进包括德国、英国、芬兰的师资,包括澳大利亚,他们在职业教育上是比较先进 的。同时,对本市的教师派出去,同时鼓励他们考取国际通用资格证书,再回到学校里任教。但我觉得还不够,还要进一步推进。
来源:整理自东方新闻《市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