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送孩子到大学报到,这事怎么就“丢人”了?
最近几年,一到大学新生报到季,总有一部分人的眼光紧盯着送学家长——这个家长军团好像很扎眼,惹来不少非议。
有人感慨,孩子都读大学了,报到这事就让孩子一个人去吧,给孩子一个长大的机会;
还有人斥责家长“包干”了孩子从注册到入住寝室的一揽子杂事,索性给他们贴上了“直升机父母”的标签;
更有一些看客说话极具“杀伤力”,他们直接发出质疑:“送孩子上大学,家长你到底丢人不丢人”……
真不明白,送孩子去大学报到,这事怎么就和“丢人”扯上了?!
试想,从孩子呱呱坠地,到一步步目送着孩子读小学、中学、大学,为人父母的要操多少心、投入多少心血。
一张发自大学的录取通知,对很多家庭来说,是18年含辛茹苦付出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孩子好不容易考上大学了,当父母的跟在后面去新学校看一看,感受一下大学的文化,再跟着孩子到寝室去瞧瞧,和孩子的室友及其父母打个照面、寒暄几句,这到底丢了谁的人?
记得前两年,笔者到一些大学采访迎新,经常听到一些针对送学家长的抱怨。个中缘由大致是:新生注册报到,有些父母当天没有“打道回府”,而是要在学校逗留个一两天。
这一逗留,住宿就成了问题,学校摊上事儿了。因为,部分学生家长或图省钱、或租不到学校附近的旅馆,索性在校园里找个地方席地而卧……这确实让一些高校的管理层尴尬不已:家长们“以天为盖地为庐”,这样的校园景观,怎么让人受得了?!
所幸,在媒体接连曝光了几起因学生家长留宿学校而引发矛盾的案例后,不少高校已经把安置送学家长纳入了迎新工作,纷纷开辟临时住宿场馆。
比如,把体育场辟为家长休息场所,铺点席子,置点帐篷。
但除了推出这些人性化举措,笔者倒觉得,对于家长送学这件事,不妨也加以人性化眼光对待。
须知,一个孩子背井离乡入读大学后,等待父母的将是一个“空巢”。孩子同城读大学,和父母还可时常见面;而对于很多从边远地区考出来的学生来说,今后见一次,间隔就是半年或一年。
有人说,送学父母之所以比孩子更兴奋,拖着孩子在校门口拍照,到学校的主要场馆和景点溜达,和孩子同寝室乃至隔壁寝室的学生寒暄,无非是给今后的生活留个念想:为今后“脑补”孩子读大学的场景,预留一些可能。
“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每次看到送孩子上大学的家长,看到他们离别学校时依依不舍的神情,笔者总会想到这句话。
最后,说到高校迎新时涌动的父母送学潮,有人又新生好奇:这种难分难舍大概是中国的父母独有的吧,西方的父母们大概洒脱得多了吧?
呵,虽然中西文化不同,但人心毕竟还有相通之处。开车送孩子去大学报到,这在其他国家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看看这场面——
其实,天下父母都一样。来看一下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给新生的建议:
请明天来报到的新生注意一下:一个小小的请求……
当你的母亲想挂好你带来的所有衣服并帮你铺床时,由着她吧。
当你的父亲想向你身边的所有人介绍他自己时,由着他吧。
当这个周末你父母想跟你到处逛逛并拍照时,由着他们吧。
如果他们使你感到尴尬或者表现得很疯狂,也由他们去吧。
因为在你开启人生的新篇章时,他们同样也在开启着他们的新篇章。无论你信或不信,这对他们来说可能比你更艰难。所以,让他们再最后一次把你当个小宝宝吧。
给学校周边造成拥堵?那也就一年一回。
所以,送孩子读大学这事被说“丢人”,那就高高兴兴地丢一回吧,反正只要自己内心舒坦就行!
来源:文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