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长为何边送礼边骂老师

2016-10-10 朱华贤 职教圈

今年教师节过后,朋友圈中有一段话,深深地刺痛了我这个老教育工作者的心:“教师节成送礼节,一些家长边送边骂,现在的人怎么会这样?”当面是送,笑脸堆叠;转身便骂,怒目金刚,颇有点喜剧色彩。


作为一名从教40多年的教师,虽然现已退休,但我所接触的主要是中小学教师,我的亲戚朋友中许多是一线教师。我认为,这句话所反映的,基本属实。此种现象也不只是教师节,年底或中秋节等也有存在,只有人数不同而已。我这里想说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剧情?谁是始作俑者?


一个新的班级初建,比如小学一年级、初中或高中一年级,每班四五十个学生,十来个教师,再配一个班主任。建成之后,大家新鲜而陌生,平等而独立,都有各自的目的和任务:学生们认真听课,教师们专心上课就是了。谁也不欠谁,平等而公开。但你很快就会发现,有一股暗流在涌动:开学没几天,或者就是开学的第一天,或者在开学的前几天,有些家长就坐不住了。他们会悄悄地向老师们发起礼物“进攻”:信封里塞一张购物卡,袋子里装一件衣服,或者直接到家里送上几盒水果。此时,他们大多还叫不出老师姓甚名谁,家庭住址或电话号码也是七拐八弯打听到的。


这礼物“进攻”,打的并非无目的之仗。每人肚子里都有小九九:或因孩子身体需要特别关照,比如排个好的座位;或因孩子心理需要老师的特别呵护,比如多加表扬;或是家长对孩子寄予极大希望,比如让孩子当个班干部;或是家长对孩子要求特别严格,需要老师重点培养,比如多一些参赛、评选的机会,等等。四五十位学生,有这样那样小九九的家长肯定会不少。他们的目标指向,都是为了孩子好。为了自己孩子好,是父母天经地义的,就是送点,不必感到为难和可耻,也决非绝密之事。时过境迁,有些家长就会自动泄密。


在校门口接送孩子时,常常可以听到家长们这样的小声嘀咕:我是每年都(向老师)表示一下的;上个学期我也有表示,这个学期我还没去过;每年都有表示,可我看不出老师有什么特别关照;某某的父亲,他到底是办厂的老板,每次出手都大方……当那一部分本来肚子里没有小九九、并不打算表示的家长得知这些时,平静的心上翘了,有的顿时焦躁起来。随风而动。他们心甘情愿吗?不,只是被裹挟,被趋势逼迫,只是为了寻求平衡。在这样的心态下,边送边骂的剧情就上演了:什么灵魂工程师!连当老师的都这么贪!他一个教师节收的,说不定我要辛辛苦苦做一个月……骂着骂着,更难听的也出口了。教师成了众矢之的,而且有口难辩,辩亦无效。


如果你认同上面的剖析,那么,可以得出结论:造成边送边骂剧情的始作俑者,是一部分肚子里有小九九的家长。


教师是怎样面对家长送礼的呢?物欲横流的时代,不喜欢物质财富的人是绝少的,何况绝大多数教师都是中下收入者。毋须讳言,在节假日,希望收到礼物的教师还是普遍的。但是,面对送礼,教师们是既慎重,又理性,也圆通的。具体表现在:公开向家长索讨、或者暗示性索要,几乎是不存在的,因为这是底线,谁触犯了这条底线,不但意味着丧失职业信誉,而且必将遭致同行的唾弃和鄙视;对家长们主动送上门来的礼物,一般都会先推辞一番,甚至推辞几个来回;直接收下,也不客气一下,这种教师极少。教师,毕竟是知书达理之人,谁都知道这个称呼的价值与尊贵。在收与不收的权衡中,教师们会这样考量:如果送礼的家长是个财富大亨,比如房产商、银行行长,他们孩子的学习成绩又名列前茅,教师会心安理得地收下,不管数额多少;如果送礼者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孩子的学习成绩比较突出,教师们也可能收下,但有一种内疚心理;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差,学习态度差,家长希望孩子能快速转变或进步而送礼,教师们大多会拒绝,或者想方设法躲避。拿人家的手软,孩子转变不了,不是扪心有愧?更可怕的还在,家长难免会骂街:我一次次送了这么多,结果,我这小子还是老样子!要知道,成绩差的学生是永远存在着的,班班都有。概言之:收与不收会因人而宜;绝对不要,从不收家长礼物的,属凤毛麟角。在一次次礼物引诱下,全部挡住,坚决抵制,真的需要坚强意志。毕竟老师也是凡人一枚,绝非神圣一尊。


行为是有惯性的,去年送了,今年似乎也得送。欲望是会膨胀和传染的,去年收了,今年还想有。别人收礼了,我自然也想得到。愈演愈烈就在所难免了。现如今,不但家长们知道有这事,连孩子们也朦朦胧胧地知晓其奥秘,因为有的情节是在半公开状态下上演的。


我要奉劝的是,家长重视孩子是应当的,但不要把心思用在送礼送物上。要明白:学习是靠孩子自己的。


    (作者为教育工作者)

来源:中国青年报


大家都在看

此文一出,网上对教师的谩骂之声少了很多


从《数字化生存》到《大数据时代》—— 思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


想到加拿大曼省--留学、就业、移民?关注“加国直通车”全搞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