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同样是职业教育,为何德国培养出了工匠精神?

2017-03-03 职教圈

“强迫症”这词简直就是为德国人而生。


碗摆得整整齐齐,房间里的书按大小排,书桌上都没有多余杂物,就连德国的蔬菜也像标准化生产的一般。在德国大型超市出售的蔬菜、水果几乎有着一样的大小尺寸,而且它们的误差不会超过5%。


但正是患有强迫症的德国人,西门子、奔驰、博世等闻名于世的“德国制造”成为了工业领域的精品。


德国工业制造水平之所以登峰造极,是因为其根植民族文化深处的“工匠精神”。而这工匠精神的来源,便是这个民族的人与教育制度。


德国教育体系

如何创造“德国人”?

在德国人的眼中,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不是别的,而是人。


二战结束时,众多科学家的离去使德国失去战前世界科学中心的地位。战后,经济和科技得以高速发展,“Made in Germany”从侮辱性色彩的标注到一个世界工业标杆,便是看清了国民之于国家的重要性。



德国的工业从业者,不仅遵循社会规范,更是一位位拥有高职业素养、极具工匠精神的劳动者。而工人拥有如此素质,便要归因于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


不同于中国的教育体系,德国的孩子在4年的义务教育后,将进入2年的定向阶段。在定向阶段,主要是为了挖掘孩子的天赋与兴趣。2年定向阶段结束后是中学阶段,在这个阶段,将由老师与家长共同决策孩子进入哪个“轨道”。



德国的中学教育,具有非常清晰的指向性。学生一共有三种选择:


一、普通文理高中,之后进入综合性大学,也就是中国意义上的本科大学。


二、职业高中,之后进入应用技术大学,也就是中国的职业技术学校。


三、通过职业技术学校进而直接就业。


不同于中国年轻人为本科大学拼的头破血流,德国只有约30%的青少年会选择普通中学,其他都选择了专业化教育为主的“轨道”,也就是德国的职业教育。


欧盟最低失业率

德国职教有何玄机?

从德国联邦劳工局公布统计数据获悉,2016年德国失业人数有所下降,失业率为6.1%,低于2015年的6.4%。其实近十年在欧盟中,德国一直都是失业率最低的国家。这都要归因于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


德国的职业教育理念是:一个体制能够让年轻人在两个地方受到教育,一个是在学校,一个是在企业里,也就“双元制”(Dual System)。


双元制下,学校和企业会进行密切合作,学生仅用30%的时间在学校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其余的70%则在企业中学习实用技术。从单纯的理论学习,到实践技能的培养,以及整个工作思维、问题思维、职业思维的养成,便是“德国制造”和“工匠精神”的基石。



学习德国模式30余年

中国职教差在哪?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使得德国一跃成为世界工业的领头羊,同时也成为了各国纷纷效仿的对象,中国也不例外。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建立职业教育,30多年来,中国一直在学习德国。近年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虽然许多方面有了进步,但是还存在招生难、就业难、教学质量低等问题。那,中国与德国职业教育的差异到底在哪里呢?



其实,职业教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是由政府、学校、企业、行业等数个子系统相互作用而构成。其中,学校和企业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政府和行业则是推动系统正常运行支持者。这些子系统相互独立又相互联通,只有处理好四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推动整个系统运行。而中国与德国职业教育之间的差距,就在这四者的关系处理上。


一是办学主体的错位。德国双元制教育下,办学主体是企业和学校。其中,企业负责招生、实训、就业等工作,起主导作用。而中国的“工学结合”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职业院校。也就是说,是职业院校在寻求企业帮助,企业并未在系统中发挥作用。


二是立法体制的缺少。对于职业教育,我国的法律虽做了些规定,但非常少,且对职业教育的表述规定显得笼统、简单,责、权、利不明晰,条款的可操作性弱。政府这一子系统没能充分发挥作用。对比之下,德国的职业教育法规体系则较为完整。职业教育涉及的各个方面都详细规定,甚至监督方面也很完善。


三是理念的差异。在德国采用双元制后,还频繁有研究生毕业回到职校学习,这在中国出现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在德国,接收职业教育并不是在接收“次等教育”,而是件足以让自己自豪的事情,中国却截然相反。


四者关系的不协调,就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


参照德国,职业教育制度下,拥有严谨行为准测、理念伦理高度内在化的“人”,才是背后之根本。

作者:巴九灵

来源:吴晓波频道


大家都在看

职校生的“大国工匠”梦

台湾职业教育牛在哪

德国职业教育的新动向

中职学生--留学、就业、移民?关注“加国直通车”全搞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