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拿什么拯救“易怒”的教师

2017-09-30 邓梁 职教圈

“互扇耳光”余波未平,“师生对骂”波澜再起。近期,大大小小的师生矛盾,让本该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时间变得剑拔弩张。面对诸多不该发生的事实,我们不禁要问:如今的教育怎么了?是什么让一线教师如此斯文扫地、风度尽失?我们又该拿什么拯救“易怒”的教师?


精神压力,使教师终日处在紧张之中。学高为师,身正是范,是对教师最基本的注解。千百年来,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天职”的教师,从来不缺赞美的光环。从蜡烛到园丁,从春蚕到火把,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到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一次又一次拔高,渐渐地把教师推到了难以企及高度。“皎皎者,易污;岌岌者,易坠”,教师作为生活在小范围民众“眼皮子”底下的“公众”人物,他们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终日为自己的形象提心吊胆,担心一点微不足道的瑕疵,被强大的社会舆论绑上道德的准绳。久而久之,过敏、易怒自然而然地成为他们性格中最脆弱的引爆点。


工作压力,让教师疲惫不堪。对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是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层出不穷的“转型”、“变革”、“抽查”、“评比”、“晋级”、“增质”、“新……”,老师始终是被动的客体,始终是沉默的大多数,始终是“革命”的对象。在教育体制并未真正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所有的变革最终只能转化为教师身上一层层负担。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要求过多,只能陷入混乱。这一切带来的后果只能使教师感到无所是从和“几乎不会教书”,周遭的一切随时都可能成为压垮教师的最后一根稻草。


生活压力,让教师举步为艰。客观地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教师的收入确实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生活成本的猛增仍让绝大多数教师的日常生活捉襟见肘。“5+2”的工作投入,“白+黑”的工作强度,使教师名副其实的“捧着一颗心来”,生活的压力却无法让他们“不带办根草去”。任何一位老师都不可能长期既“不顾家”地工作,又“不顾家”地生活,他们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状态,面对拥挤的教室、混乱的课堂又有谁能保持泰然处之呢?


综上所述,方方面面的压力,才是教师易怒的幕后推手。要使教师真正成为自己,就必须给教师的威力“减肥”。


首先,理性对待教师这一职业,让教师回归本真。我们从不怀疑赞美教师的理由和初衷,但也必须承认,教师只是所有职业中的一种,除了其自身特点外,具备其他职业的一切属性。干好本质工作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偶有失误也实属正常,过度夸大教师的劳动成果和放大他们工作中的不足,对老师来说都会产生不小的压力。


其次,增加管理智慧,减轻教师工作压力。仔细梳理不难发现,所有的教育道理都是浅近的,平实的。打着改革的旗号,拿着信手拈来的种种举措,给教师工作层层加码,无疑于瞎折腾。管理者应拿出足够的智慧,敢于做减法,让教师能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有效的教学工作之中,真正实现从有效到“优效”的转变。


最后,落实相关法律,切实提高教师待遇。众所周知的原因,在事关教师待遇方面,教师法、劳动法至今在许多地区仍不能得到真正、全面地落实。工作时间过长、薪酬不能足额发放的现象依然存在。有关部门如能进一步加强监管,切实让相关法律落到实处,无疑可以在减轻教师经济压力的同时,更有尊严地生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源。只有全社会行动起来,还教育一个公道的环境,给教师一个科学的定位,才能让“师怒”少一点,师生关系回归和谐!


来源:蒲公英评论网

查名单、找干货、看点评

大家都在看

教师的教育生命从“唤醒”开始

教育是否要严格?教师能否使用戒尺?《西游记》告诉你

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代表团人员名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