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长丨在迷茫与反思之间:一位青年班主任的成长感悟

2017-11-19 程伟 职教圈


当踏上讲台,人生角色由学生转变为教师,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传授者,却发现掌握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工作中常常遇见甚至自己也有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时;当准备好一切,为学生的发展去工作,却发现教学实践活动不是自己想象的样子,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不对称时,作为一个青年班主任,我的思想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以下是我担任班主任两年多来的感悟和反思,在此与大家分享。


班主任工作需要充足的教育智慧

如何管理好班级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我在大学期间阅读了很多班级管理方面的著作,也学习了班级管理课程,可是“理论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工作中,我越来越体会到班主任工作并不是只要有体力与精力就能够做好的,更需要充足的教育智慧。

 

第一次当班主任,其他班主任都是刚送走毕业班的,只有我是新人,而且身边正好有一位青年教师因为没有带好班被撤换了,所以我的压力非常大,“一定要带好班,一定要成功”成为我对自己的硬性要求。我曾尝试着用学过的班级管理理论来指导工作,却发现收效甚微,至少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明显的效果。

 

我该怎么办?一开始,我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盯学生,每天早读、自习课必到教室,课间也经常进班里看看,甚至任课教师上课时我也在窗外观察学生。这让我疲于应付,在办公室洗漱与休息成了常态。这样带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符合教育规律,成绩难以持久保持,基本上是扬汤止沸。

 

通过不断的反思,我发现教育理论不等于教育智慧,别人的成功也不可复制,找出适合自己的管理方式才算是真正的教育智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班主任要有正确的价值认同

从教之初,我立志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严格按照教育理论与素质教育方针来指导自己的管理与教学行为,可这样一来,短时间内班级出不了成绩。而学校衡量一个班主任是否成功,主要看其所带班级学生的成绩,特别是对青年班主任来说,没有成绩就没有发言权。到底要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是学习成绩?理念与实践之间强烈的认知冲突时常让我感到非常迷茫。

 

我常用一个真实的例子来警示自己。刚接高一班时,有个学生学习成绩非常差,行为习惯也不好,是典型的“问题生”。有一次学校举办校园歌手大赛,他向我请假去参赛并保证晚自习上课之前一定回来,我准假了。但是,第一节晚自习已经过去一半,他还没有回来。我十分生气,因为他经常借口参加活动而旷课。正在这时,他拿着奖杯兴高采烈地推门而进,本以为我会表扬他,没想到正在气头上的我却狠狠地瞪着他,表现出严重的不满。他脸上的喜悦立刻消失了。在眼神对视的那一刻,我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思考这件事:如果我当时表扬他一下,至少对他所取得的成功表示肯定,或许他的人生就能发生改变。教师职业是一项良心活,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就对不起这个职业。此后,我经常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在分数与学生的全面发展之间,我选择了后者。


班主任要妥善处理复杂的师生关系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很多班主任都有这样的感慨。社会在变化,学生也在变化,现在的师生关系已经与以前大不相同。那么,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我阅读了很多著作,都认为应建立平等、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刚走上班主任岗位时,为了博得学生的喜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主动和学生交流,甚至个别学生犯了小错误我也视而不见,结果却事与愿违,班级纪律出现了松动。这时,年级组长和副校长都告诉我,对学生要严肃一些,不要在他们面前轻易地笑,违反纪律就要惩罚,不能心慈手软。尤其是接手新班,一定要先树立自己的威信。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刚开始控制不住的话,以后就很难管住他们。我后来的实践也充分印证了这些话。

 

后来,我回母校读研,再次成为一名学生。通过真实的换位,我深深意识到之前师生关系的不和谐,并想了许多改进师生关系的方法。但是,等重返班主任岗位后,我却又对教育学原理产生了失望——当你抱着坚信石头都能融化的决心去对待学生时,结果却是自己的心冷得比石头还凉。虽然明知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但对个别调皮捣蛋、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确实“想说爱你不容易”。当然,在大的方向上,我还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在公共场合单独批评某个学生,更不做违反教育法规的事。


班主任要直面来自家长的困扰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经不起一点儿外力。为了让家长懂得这些道理,配合学校促进学生的成长,我付出了很多努力——邀请家长进课堂、建立家长委员会、家访、多次召开家长会等,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大多数家长只是表面上尊重我的意见。

 

例如,有个学生不交作业,我告知其家长后,家长只是说:“我知道他这个坏毛病,我再说说他。”然后不了了之。我也反思自己到底哪儿做错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度,父母基本上都是为孩子而活着,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为什么涉及孩子的教育问题时,很多父母却不配合学校呢?

 

经与家长单独交流,并结合其他班主任的经验,我发现出现上述问题既有家长的原因,也有我作为学校教育者的原因。我班学生家长大多是做生意的,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根本不懂教育,他们衡量成功的标志是财富的多少,再加上“知识无用论”的影响,他们对孩子受教育的期望值很低,家庭教育方式也不科学,一味溺爱孩子,导致孩子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目标与学习动力,逐渐丧失学习兴趣。

 

同时,我的管理与教育方式也不科学。为了压住学生,我把请家长当成撒手锏频繁使用,导致学生产生违纪惯性——他已经能预测到后果并且知道这种后果对他影响较小;也导致家长认为孩子问题太多甚至一无是处,从而对孩子失去信心,干脆放任不管。虽然我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可在实际工作中,我还是没找到什么特别好的方法。

 

我们所学习的教育学理论和原理比较系统化、理论化,对指导实践工作有重要意义,但它是对教育规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当遇到特殊的环境、特殊的学生、特殊的时期,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两年多的班主任实践,我经历了许多困难挫折,也收获了很多经过实践检验的比较可靠的经验,这是我宝贵的财富。我将继续坚持教育理想,秉持爱生之心,不断探索有效的班级管理之道。


来源:《班主任》

查名单、找干货、看点评

大家都在看

高职院校要当好“孵化器”

放开高校职称评审权,还需更多配套举措

以工匠精神引领高技能人才培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