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优秀班主任滕桂玲:将关系学运用到了极致

2018-03-28 宋 鸽 职教圈

有人说,教育学首先是一门关系学,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中国音乐学院附属北京实验学校班主任滕桂玲,就将关系学运用到了极致。不知不觉中,她不仅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领导、同事、学生家长也都成了她的“同盟”,这样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课间,许多教师会大步流星地走出教室,休息一下或继续备课。而中国音乐学院附属北京实验学校教师滕桂玲不是,学生的课间也是她的“工作时间”。


这不,科任教师刚离开,班主任滕桂玲如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就看到这样一幕:学生大维眼圈红红地趴在课桌上,委屈地望着窗外,小声抽泣着。另一边延鲲抄着手、歪着头,气哼哼地坐在座位上,时不时还嘟囔两句“弄坏我的机器人,就打你”。不用说,两个小家伙又闹矛盾了。滕桂玲走到大维身边询问,委屈的他立刻扑到滕桂玲的怀里大哭起来。


滕桂玲轻拍着大维,等他平静下来才问事情的经过。抽抽搭搭的大维指着延鲲说:“他打我。”滕桂玲没轻易下结论,继续问:“延鲲不是随便打人的孩子,咱们想想发生了什么?”大维这才说出了真正原因,在滕桂玲的鼓励下,大维真诚地向延鲲道歉,两个好朋友都破涕为笑了。


刚安抚好两个男孩子,那边有女孩子又招呼滕桂玲一起看书,师生挤在一张凳子上津津有味地读着……


滕桂玲身上没有什么“大事”,但每件关于学生的“小事”,她都记在心里。滕桂玲常说,自己并不是“特别聪明”的人,只是把长久的时间用来做一件执着的事,那就是她引以为傲的班主任事业。


从容,要懂得“慢半拍


作为学校班主任工作室的主持人,滕桂玲要带一批年轻教师。前不久,一个新班主任便找她“哭鼻子”。现在社会上常有人说90后的孩子“不靠谱”,家长也喜欢更有经验的班主任,但在滕桂玲眼里,这些年轻人不仅靠谱,而且对教育满怀热情。“年轻教师没有经验不可怕,可怕的是丢掉‘初心’。”所以,滕桂玲一直小心呵护着年轻班主任的热情。


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李兰是滕桂玲的徒弟,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因方法不得当而让家长产生了误解,这让李兰十分难过。滕桂玲深知,成年人和孩子要有不同的对待方式。对于已接受过高等师范教育的教师,他们在工作中需要的不是教育,而是启发和引导,尊重他们的同时也能让他们易于接受。那段时间,为了不让李兰丢掉工作热情,滕桂玲几乎每天都抽时间跟她聊天,听她说说心事,让她试着站在家长的立场看问题。滕桂玲从不批评李兰,而是告诉她,如果自己遇到类似的事情会怎么处理。


滕桂玲笑称自己有时太唠叨,李兰却说就喜欢这样跟她聊。让滕桂玲自豪的是,李兰悟性很好,很快就掌握了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同时,在滕桂玲的启发下,李兰学会了在反思中工作,面对各种问题不急不躁,懂得要慢半拍,进行“冷处理”。


滕桂玲确信,有了对工作的热爱和正确的方法,再给予充分时间、空间,年轻班主任很快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享受职业的幸福。这与对待孩子一样,不必心急,静待花开。


其实,能在班主任工作中做到不疾不徐,滕桂玲着实走过不少弯路。


1992年,19岁的滕桂玲还是一个连自己都照顾不好的“毛丫头”。怀着几分喜悦与懵懂,师范毕业的她走上了三尺讲台并担任班主任。


如何教书、如何育人?滕桂玲总是摸不到门道,只是照着其他教师的样子,按部就班地完成每天的工作。让滕桂玲开心的是,她很享受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感觉。尤其是课间,滕桂玲有时比孩子们还兴奋,他们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上课铃声响起,师生才意犹未尽地回到教室。


没过多久,年级组长找到滕桂玲,很不客气地告诉她:“科任教师反映你们班学生纪律散漫,务必尽快改进工作。”这盆“冷水”泼得滕桂玲有点蒙,那段时间她再不敢下课带孩子们玩耍了。


好胜心强的滕桂玲决定扭转“局势”,开始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一段时间下来,几乎把学生训练成了“小军人”。很快,领导和同事便夸奖她“带班有道”。一天,滕桂玲走在楼道里,班里几个活泼的孩子看见她立刻躲开了,滕桂玲有些迷茫:班级纪律好了,这不是为学生好吗?他们为什么躲着自己呢?


遗憾的是,还没等滕桂玲想清楚,她就调离了那所学校。但是困惑依然萦绕在滕桂玲的心头,为了找到答案,课余时间她经常泡在图书馆,开始研究儿童心理特点、教育名家案例、班主任管理艺术……滕桂玲从中意识到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对,开始试着用书中的方法解决现实的问题。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那时她过得有点“压抑”,要让严肃的脸庞重新温柔起来着实不易。为了让孩子们不怕自己,滕桂玲拼命压制自己的情绪,“现在想来,我当时没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主要是只学到了皮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滕桂玲没有放弃学习,她不仅坚持阅读,努力丰富自己的教育理论,还用心观察身边有经验的班主任如何处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滕桂玲深切地体会到,班主任的成长急不得也快不得,成长没有捷径。


庆幸的是,3年前滕桂玲教过的第一届学生终于找到她时,学生记住的仍旧是滕桂玲对他们的爱意,以及那时他们纯粹美好的师生情。


教育,从建立良好关系开始


“所有学习的过程,都是理解关系的过程。”美国教育家丽塔·皮尔森的这句话,滕桂玲深以为然:“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这就意味着相互理解、接纳、信任,也意味着平等、尊重、民主、宽容、赏识。”


接纳学生,也意味着要接纳自己。滕桂玲不再与自己“为敌”,她将压抑情绪转变为消化情绪,也不再苛求教育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开始慢下来,等待自己,也等待学生。


等待的过程,让滕桂玲真正“看到了”学生。一次,滕桂玲正在讲课,外面突然下起倾盆大雨,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到窗外。几次提醒未果后,她干脆停止讲课,让孩子们围在窗边一起欣赏雨景。


“哇,老师,雨好大啊,天都黑了”“是啊,太阳公公都被气得躲起来了”“雨婆婆一定遇到了特别难过的事吧”“是啊,怪不得有个成语叫‘泪如雨下’”。还没来得及赞叹,几个顽皮的孩子就跑到雨中,滕桂玲原本想招呼他们回班,竟不自觉地跟着他们在雨中追跑起来。那一刻,滕桂玲仿佛回到了童年,回到了初登讲台的时刻。


于是,以“好大的雨”为题的写作产生了。“听那雨声,打在窗玻璃上噼啪作响”“路上的水洼一个接一个,我跳过一个又一个,一不留神跳到水坑里,你瞧,我的鞋子可以养小鱼了”“我和老师在雨中追跑,雨水顺着老师的发梢流下来,也打湿了我的衣衫”……


孩子们生动的写作让滕桂玲激动不已,也给了她很大的触动。教育要因势利导,但究竟因什么“势”呢?就是要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遵从他们的个性特点,并适时加以引导。


“教学也好,育人也罢,要想让学生喜欢你、接纳你,教师要扪心自问:你遵从学生的成长需要了吗?”那一刻,滕桂玲豁然开朗。


真诚,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从教26年,整天与孩子们“泡”在一起的滕桂玲,在班主任工作中已经培养了足够的自信。而当下的她,正在努力建立另一种关系,那就是与孩子们建立以“尊重、理解、包容”为内容的“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具体而言,就是让学生有话敢说,有主意敢讲,有意见敢提。


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是一句漂亮的口号,首先取决于班主任的行为和态度。教室要像家一样,让学生有安全感,心灵能够充分放松。为此,滕桂玲每天用心观察孩子,根据每个孩子的问题、孩子需要的帮助,生成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案。


同时,滕桂玲认为,在好的教育关系中,教师要勇于承认错误。有一次上课,滕桂玲不小心把一个字的拼音写错了,一个女孩欲言又止。滕桂玲停下来,问她有什么问题。女孩犹豫地说:“老师,您有一个字的音节写错了。”滕桂玲发现果然如此,于是立即诚恳地对女孩说:“谢谢你帮老师指出错误,你能帮忙改过来吗?”女孩开心地跑到黑板前纠正了错误。


勇于认错并不会有损教师形象,反倒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在班级管理中,孩子们大胆地给滕桂玲提意见、提建议,遇到孩子们犯错时,滕桂玲也会提示他们。在宽松愉悦的班级氛围里,孩子们学会了自我管理,师生都敢于把“真我”展露出来。有的孩子私下告诉滕桂玲,“我不喜欢周末,因为这两天看不到您”。


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教师不是唯一的权威,而会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比如班干部选举,滕桂玲与其他学生一样,只有1票选举权。孩子们非常看重自己手中的投票权,当选的孩子也尤其珍视获得的岗位,因为这代表了大家对自己的信任和支持。


组建了学生信赖的班干部团队后,滕桂玲会采用帮、扶、放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培训,循序渐进地放手让小干部管理班级事务。有时,小干部们也会给滕桂玲提意见。每天班上都会有一个学生进行新闻播报,一次班委会上,有小干部对滕桂玲说:“老师,您有没有发现,最近新闻播报时,许多同学没有专心听?”“哦,怎么回事?”滕桂玲疑惑地问。“因为您当时也没有认真听,经常自顾自地判作业。”第二天上课,滕桂玲当着全班学生的面,郑重地向播报新闻的学生道歉。“学生给我提了一个醒——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先做到。”


经过这些事情,学生们切实体会到了班干部的作用,都踊跃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他们的自豪感、责任感油然而生,都争抢着布置教室、美化学习环境。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像一个自然和谐的生态群落,每个人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每个人都要懂得尊重他人,相互帮助。”滕桂玲动情地说。


活动,与学生息息相关


滕桂玲认为,要做好班级管理,班主任应该成为一个“活动家”。这里的“活动家”不是置学生于不顾,整天漂在外面,而是善于利用各种活动育人,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德育不同于智育,有着独特的工作机理。学生即使把“守则”“规范”背得滚瓜烂熟,不‘走心’的话几乎没有作用。德育工作必须创新方法,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受到教育。”滕桂玲认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育也应如此。”


有一段时间,滕桂玲发现学生在诚信方面出了一点问题,发生了几件相关的事情。在她看来,有必要进行一次“牵手诚信”的主题班会。于是召开了一次班委会,请孩子们提意见和建议。大家一起设计了一套活动方案,会后孩子们分头行动,查阅了许多资料,搜集了众多故事,排演了与诚信有关的小品等。


活动由班干部具体负责。班长讲述的《金斧头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确了诚信的本义。随机互动与校园情景剧,令孩子们沉浸其中。此时,主持人宣布班级“诚信银行”正式开张。


听到“诚信银行”这个名字,孩子们一脸惊奇。“在‘诚信银行’,大家都是储户,从现在起我们可以用诚实守信换取‘诚信元’,存入银行,月底结账。谁的‘存款’最多,就当选为‘诚信大富翁’,并赢得50‘诚信元’奖金”。如此有趣的运营规则,让孩子们炸开了锅,班里一时兴起了“诚信”热。那么,“诚信元”如何使用?滕桂玲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她很重视教育的延伸与完整,绝不允许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很快,一次跳蚤市场活动上,“诚信元”派上了用场,也解决了学生乱丢文具的问题……


滕桂玲的班级活动丰富多彩,打破了教室乃至学校的界限,只要学生需要,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


有了简单、真诚这些因素,孩子们才会相信教师、相信自己,才会站在教育的正中央,这是滕桂玲一直所追求的。


来源:中国教师报

大家都在看

全是干货 | 给班主任的18条建议

如何轻松搞定班主任工作

史文生:全员化大赛实现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