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着力点
不久前教育部印发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以提高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水平为抓手,推动国家、地方、学校三级协同,强化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更加注重发挥职业院校改革创新主体作用,更加注重引导社会力量支持兴办职业教育,更加注重推动地方政府履行统筹管理职责,更加注重职教国家制度和政策环境建设,合力推动高职教育创新发展。
内涵建设是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途径,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发展理念、专业建设、教师队伍、人才培养质量、校园文化、社会服务等诸多方面进行不断建设和完善。其中,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强化内涵、提升质量的突破点和着力点,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是高职院校体现办学特色的逻辑起点。
专业(群)建设是职业教育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桥梁和纽带,是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事关职业院校的生存与发展。抓好专业(群)建设,高职院校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专业设置本身是否合理、专业能否跟随产业发展而进行科学动态调整,是院校内涵建设的基本逻辑起点。高职院校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差异化发展”“错位竞争”的理念,健全专业跟随产业发展的动态调整机制,服务院校特色发展和整体战略规划实施。“有所为”就是不盲目追求综合化、不随意新设一时的所谓“热门专业”,而是要重心下移、对接地方,围绕以区域优势、特色产业为内核的产业链,努力形成专业链(群),在一个或者多个专业群集成、放大,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企业需求的对接。“有所不为”就是要依据专业招生、就业及社会服务等因素,果断“关、停、并、转”处于产业发展衰退期、技术上没有升级换代可能性或者进口、出口两头不畅的专业,形成落后就自然淘汰的机制。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合作,是教育与产业全面合作。高职院校要着力推进专业(群)层面的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将开放合作育人平台建在专业(群)上,以专业(群)为基础单元,独立面向产业和行业、面向企业和职业、面向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将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落到实处、扎根底层。专业(群)建设要重视市场在人才培养中的导向作用,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与行业企业共同研讨制订专业教学方案;根据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规范实践教学基本要求,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一定意义上讲,教师的能力决定了一所学校履行自身社会角色定位的水平。针对目前高职师资队伍来源单一、基础薄弱、层次不高等普遍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要围绕“双师型”队伍建设这条主线,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专任与兼职相结合,在引进高层次人才、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激励机制、兼职教师有效管理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新模式,落实教师到企业实践的要求,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任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推动高职院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多管齐下共同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全面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实现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全面升级。
所有的教育教学改革,最后都应通过课程开发与课堂教学反映在学生身上。课程开发与课堂教学是高职院校提高内涵建设的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一项难度很高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要推动教学信息、资源与行业企业一线“零距离”或“短距离”对接的课程与课堂教学发展,在课程、教材、数字化等资源建设上形成校企协同建设机制,建立行业企业资源引入教育教学过程的质量标准、改造流程和评价体系,真正使优质资源进入课堂;要积极吸收和运用现代化的知识传播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开展与学习方式相协调的协同变革,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远程互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含金量。同时,还要针对高职招生制度改革带来的生源类型多元化、入学渠道多样化的新学情,面向中专毕业生、技校毕业生、职业高中毕业生、退伍士兵、企业员工、社区居民等开发特性课程,分层实施课堂教学。
随着实习实训在教学中比重加大,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成为制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高职院校应以满足专业发展和教学要求为原则,通过经营主体多元化和经营方式市场化手段,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互为补充、相对完备的实训体系,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职业环境,使工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用企业先进设备和产品装备学校、用企业先进技术和工艺武装教师、用企业先进文化和管理教育学生、用企业家眼光和用人单位标准培养人才;实现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零距离、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零距离、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零距离、教学课题与生产课题零距离。
中国已经由以市场换技术转变为以技术换市场的发展新阶段,大量企业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开拓了国际市场。高职院校要以优势专业为依托,强化专业层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拓展国际视野,引进和消化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职业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数字化教育资源;探索实践与我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和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管理需要的本土化人才;联合开发与国际先进行业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共建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建立教师交流、学生交换、学分互认等合作关系。
高职院校要注重把学校工作重心和资源配置集中到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凸显教学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通过健全专业评价机制,将专业招生的计划完成率、报到率、就业率和就业对口率,“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兼职教师的授课比例,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比例,生均仪器设备值以及横向科研项目、社会服务收入等作为效果评价、专业调整、资源配置的重要参考指标,引导优质资源向专业汇聚,支撑优势特色专业持续深化内涵建设。(作者单位: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热门文章推荐
职教圈微信群进群方式
长按下图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menghuiluoyang】直接加职教圈杨笑笑老师微信,杨老师邀您进入职教圈微信群,进群请修改昵称“学校+专业+姓名”方便各位老师交流。(注:微信规定——如加入500人大群即需要实名制认证、绑定银行卡)
长按二维码关注
征集全国职业院校优秀典型案例,投稿联系:杨笑笑 。我们将通过职教圈微信、QQ群、微博、博客、论坛等渠道向数十万的职教同仁分享你们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