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水乡
◆ ◆ ◆
原创文章丨稿费你做主
乌镇,江南最后的水乡。梦回宋朝,如诗如画。那天烟雨朦胧,我打伞而过。走在青石板上,触摸着木质房屋,聆听风中低语,邂逅一段往昔岁月。梦萦千年,宋人的气质如兰、清雅才气,皆令人敬仰钦佩。雨打湿了河中的画,一个个涟漪渲染出水墨江南。面对如此美景,只愿日日相伴,再无他求。一介布衣、两袖清风,恐是最理想的生活状态。静静守着老时光,人与书俱老。
乌镇夜景,灯火交映、河水灵动。西栅的美融在河里,影影绰绰。乌篷船缓缓摇过,水亦笑出了花。那段青梅往事,怎能不惹人浅然一笑?如此宁静古朴小镇,怎能不令人一见倾心?沿街的黛瓦白墙悄悄染上怀旧的色彩,上了年纪的木门、木柱、木窗泛着深灰色,吱吱作响。几经风雨飘摇,似泼了墨,散发着清幽的书卷气。推开一扇窗,重温四月天的往事缠绵,那份带伞的思念黏住清风,飘向更深的回忆中。天下着小雨,缠绵如轻纱般,纷纷轻洒凡间,找寻着撑油纸伞的有缘人。相伴而行,谁又是前世渡你的人?
走过一座座石拱桥,触摸着屹立桥头的石狮,仍是威严张扬的姿态,见证着岁月沧桑。它们与桥生死契阔,守着这份沧海桑田。不动心动念,游客皆是过眼云烟,风景飘渺即逝。只有斜风细雨与它相守,天荒地老将日子过成永恒。阴雨连绵,桥亦披上了墨色轻纱,任落地的雨与青石板互相瓦解,慢慢渗透进身体里,雕琢着千年古桥庄严峭峻的身躯,愈显沧桑从容。
青石板砌成的一寸寸光阴,汇聚成岁月的通道。承载了前世今生的梦,只待旅人各自入梦去找寻。同好友在兴华桥上合影,人入画中,定格这千年水乡的一幕:黛瓦白墙、亭台楼阁,烟雨朦胧与低过屋檐的时光,串连成时光纪念册。拐进街边小店,琳琅满目的纪念品令人目不暇接,各式旗袍、马褂、折扇、丝巾、鞋子应有尽有。老板约莫五十岁,曼妙身姿。烫着爱司头,着绸缎斜襟短袄、黑色下裙,袖、摆等加刺绣纹饰。她介绍着各式绸缎衣服,吴侬软语在耳边回荡,优雅动听。
忙问老板是否是上海人,老板笑答,是上海人,亦是杭州人。退休后与老伴开间小店,打发时间。概江南女子优雅如斯,干净自持、温婉从容。知我们到处闲逛,老板介绍了南栅,有染坊、古桥二景颇具看点。南栅景区尚待开发,位于乌镇大桥一侧,深深古巷,街铺林立。天色已黄昏,人影散乱。朱恒利染坊映入眼帘,院子颇有格局。六十多岁的阿伯出来招待,盛邀我们进去参观。金字招牌赫然立在门边,据阿伯介绍,祖上经营有方,一度染坊规模颇大,远近闻名。
至文革时期,遭红卫兵抄家,招牌上的金粉被刮去一半,故剩半块金字招牌。后人亦不重刷金字,残存半块招牌留作念想。二层楼高的建筑,大厅、客房、阁楼、后花园俱全,在当地亦属讲究。大厅上陈列着古箱柜、柴油灯、民国钞币、钟表、字画、各式器皿等。似一个小型博物馆,见证着时代变迁。阿伯自豪地介绍着家珍,并强调:“我们是大户人家,你们随意参观”。那段辉煌岁月流淌在他的血液中,让他如士人般有了孤傲的底气。
阿伯兼售明信片、胎菊、水乡画(针绣而成)、蓝花布等,此类特产,最令人动心。而我在此地邂逅奶茶,当看到印有刘若英的明信片时,甚为惊喜。几年前,她与黄磊搭档拍摄电视剧《似水年华》,取景乌镇。而今日,《似水年华》拍摄地与刘若英明信片,都成为乌镇宣传的一道亮丽风景。走了一回千年古桥,眺望沿河景色,夹岸垂柳,华灯初上,犬吠声三二,颇怀清冷心事。兴尽而归,抵不住乌镇三宝(三白酒、姑嫂饼、蓝花布)的诱惑,同伴间拎了大包小包的战利品,心满意足打道回府。
翌日,逛了东西栅,在茅盾故居流连忘返,在书信作品及伟岸雕像中一睹文学巨匠风采;在余榴梁钱币馆大开眼界,各国钱币汇集于此,令人叹服;在乌篷船上欣赏着烟雨江南,木橹摇过一段清浅时光;蓝花布成片架在竹子上晾晒,颇为壮观,蓝白相间的花纹适合裁剪出一段流年;在乌镇酒坊见识百年槽坊的点滴岁月,规模化的大酒壶酝酿着陈年往事;木门、木窗、木床,工匠雕琢出一段精致回忆,值得细细品味;昭明书院中有萧统太子昔年勤学苦读的学堂,六朝遗迹沉淀着多少心事;在一座座石拱桥与一条条小巷中迷失,误入时光隧道,探访着前世。
月老庙中,有万千红绳与同心锁牵动着善男信女的心;白莲塔上,可一览大运河壮阔之景,四通八达的航道承载出鱼米之乡;路过文昌阁与关帝庙,浩瀚历史汹涌而来,铁马冰河的岁月里折戟沉沙;在乌镇邮局寄出一封封思念,许多明信片存在邮差包中,成为永远封存的秘密;张恒兴家的灯笼,精致轻巧温暖了柴米油盐的稳妥日子;乌镇沿河景色,灯火阑珊,人声鼎沸,一片盛世太平景象,有对酒当歌的快意人生。
乌镇,来过便不曾离开。梦里水乡,重见赤子之心。江南的生活节奏,是木心吟诵的《从前慢》;江南的往事情怀,是茅盾笔下的《故乡杂记》;江南的古朴清幽,在石板木屋中体现;江南的精致秀气与沉淀千年的人文气息,令无数文人骚客找到心灵栖息地;梦里水乡,缱绻柔情,安放了躁动的心与不安分的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