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古桥
◆ ◆ ◆
原创文章丨稿费你做主
我的家乡在浙西淳北的屏门乡,这里地处偏僻,多的是高山峻岭,少的是开阔平地。村庄大多座落在山脚下的小河两岸,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从村庄中间穿过。
古代,人们十分重视出行的交通,他们纷纷集资修桥补路。于是,桥成了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出行交通。这个只有15个行政村的乡,却有八座石拱桥。
石拱桥以清朝建造为多,其中七座是单孔的石拱桥,只有一座是石质梁桥。它们分别是齐坑村的“万安桥”,小陵村的“济生桥”,金陵村的“金陵桥”,大陵村的“永丰桥”,外坪村的“车龙桥”,胡坑村的“合和桥”,屏前村的“屏川桥”以及大陵村的“石断桥”。
这八座石拱桥中,面积最大的是齐坑村的“万安桥”,它是唯一的双孔石拱桥。总面积150平方米。它建于清代,东西走向,横跨在屏溪上。
小陵村“济生桥”建于清代,重修于民国十三年,该桥座落在村西部大岭脚,面积59平方米,它是一座单孔的,东西走向的石拱桥,横跨在小陵溪上。
大陵村的“永丰桥”也是东西走向的单孔石拱桥,它建于清代,座落在该村北部村口。
“金陵桥”座落在金陵村的中部,这座面积54平方米的建于清代的单孔石拱桥也是东西走向,它横跨在金陵溪上。
建于道光二十五年的外坪村的“车龙桥”面积达90平方米,这座单孔的、东西走向的石拱桥座落在该村东部村口。
清末年间建的“屏川桥”座落在屏前村南部村口,面积40平方米,它也是东西走向的单孔石拱桥。
最有情义的桥莫过于胡坑村的“合和桥”,它座落在该村东部村口。这座面积只有17.8平方米的南北走向的单孔石拱桥建于清代,而且是该村两兄弟齐心协力出资建造的,取名“合和桥”,寓意兄弟间应该和睦相处,团结一心。真所谓一桥虽小,尽显兄弟手足情谊及其积善行德的优秀品德。
最为奇特的桥当属座落在大陵村口大殿边的建于元代的东西走向的“石断桥”,它有别于其它七座石拱桥,是一座石质梁桥,是八座桥中最小的一座。它长8米,宽0.4米,厚0.22米,面积只有3.2平方米,而且是由一块长条青石搭成的单孔石桥,横跨在陵川溪上。它原本是由并排的两块一模一样的长条青石搭成。为什么现在只剩下一块呢?
传说这两块条石本是东海里的两条雌雄青龙精。白天,他们倒也规规矩矩的躺在陵川溪上担当着责任。然而一到夜晚,他们便不安分起来,寻欢作乐的做起了男欢女爱的勾当,两块叠在了一块。
这么一次两次不打紧,次数多了就被天上的值日星宿发现了,他马上禀报玉皇大帝。
玉帝佬儿一听骂道:“这还了得,在我眼皮子底下干这等肮脏之事,还有王法没有?”便命雷神趁他们不注意时用猛雷击死一条,留下一条给人们当桥石供来往通行。
据说那击死的是一条雄龙,留下的是一条雌龙。如今,清朝时被雷击断的另一块断石仍在,故事仍在人们口中传说,信不信由你。
走一走这座具有传奇色彩的古老的石断桥,你的感受会十分独特,像走状元桥那样摇摇晃晃,不过,不必害怕,因为桥下是软软的细细的河沙。而在平时,河水也淹不到膝盖,即使不慎掉下去也是有惊无险。
这八座石桥,是古代屏门人民的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团结合作和乐善好施的结晶。
自古以来,屏门人民是勤劳的、善良的、好客的、有正义感的。屏门乡是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之地,也是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之乡。居住在这里的村民,虽然地处偏僻、姓氏众多,村村有宗祠,各姓有宗祠,民俗独特,但民风淳朴、亲如兄弟,十分团结、和睦相处自古至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