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祝金斗:苏轼智断墙尸案

2017-02-26 祝金斗 当代作家


  

原创文章丨稿费你做主


宋神宗熙宁七年的秋天,39岁的苏轼由杭州通判调任密州知州,并于当年12月3日到达任所。

当时,正值北方大旱,蝗灾迭起。盗匪作恶,命案时常发生。村野凋敝,民不聊生。每天,苏轼除了与民抗灾自救,还要处理大量的诉讼案件。

一天,苏轼刚刚到达公堂,就听到外面有人击鼓喊冤。苏轼命差役速速带来,见是一个五十上下的老者。还没等苏轼开口,老人就咕咚一声跪在了地上:“苏大老爷,俺冤!冤啊!”

“老伯,您有何冤屈,请站起慢慢讲来!”苏轼望着面前的老人。

老人站了起来,抹一抹满脸的泪水:“这案子俺已经告了十几年了。前朝的官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就是没有一个真心给俺断案的。俺听说您……不像他们……”

“老伯,何案竟拖这么久?”

“是俺家孩子的事。”

“孩子?”苏轼心中一颤。

“十几年前,俺的儿子失踪了!”老人又流下了泪水。

“失踪?怎么个失踪法?”

“苏大老爷,这事俺一直觉得蹊跷。”老人向前走一走,“俺的村子只是个十几户的小村子,孩子天天都在俺的眼皮底下。孩子失踪的那几天,俺的东邻正翻建新房。”

“邻居?翻建新房?这……”苏轼心中思忖。

“孩子爱玩土,时常到正在夯筑的土墙下掘来翻去的。”老人补充说。

“老伯,你们可有结节?”

“我们两家一向亲如兄弟,老屋都是一块盖起的。可他家那年又突然翻建新房,硬要比俺家的又高又宽,俺就劝说他,要盖,也要离开一墙。可人家不听,还是在原地盖了起来。苏大老爷,您给俺找孩子啊!”

“老伯,您现在就带俺上路!”苏轼斩钉截铁。

“上路?到哪儿?”老人一时懵懂。

“到你们村子。”苏轼回答着老人,又对朝堂的差役说,“我们动身吧!”

很快,苏轼带着一行人出了城东门,越过陶家岭,行十几里路,来到了老人所在的小村。

村子里的人听说苏轼带着朝堂的差役来到了村子,一传十,十传百,全村的人很快站满了街巷。都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苏轼跟着老人的脚步,直接来到了他的东邻屋下。虽然十几年过去了,房屋还能看出新色,又宽又高,把他家的老旧屋比的既矮又小。可以看出这家的财大气粗。

这家的女人见官府的人前前后后围住了自家的屋子,出门就又哭又骂了起来:“俺不偷不盗的,犯啥子王法了?滚开!滚……”

苏轼走向前来:“老嫂,您可知道隔壁邻居家孩子失踪的事?”

“知道!那么大的事谁还不知道!”女人无好气地喊。

“你们曾是要好的隔壁邻居,当年那孩子失踪,您心里也一定十分难过……”苏轼望着女人的脸。

“啊……是……是难过……”女人的话语让苏轼听出了什么。

“您家老伯在家吗?”苏轼轻声问。

“上东山打柴去了。”

“他回家您告诉他,明天你们到州府一趟。”

“到州府?俺不去!俺又没犯什么王法……”

苏轼一行刚一离开小村,女人就神不守舍地出了村子,向东山跑去。她找到了正在打柴的丈夫。丈夫一见到女人的影子,还以为是来帮自己打柴。心中一喜。可女人一来到他的面前,就一下子瘫坐了下来。

“他爹,不好了!”

“你这晴天霹雳的,乱说啥?”男人停下了打柴的手。

“刚……刚才……”女人一边喘着粗气,一边把事情的原委跟丈夫道来。

男人听罢,脸上的血色一下子不见了:“孩子他娘,这可怎么办呀?!一定是冲着那……”

“也许不会的!几茬州大人还精不过个苏东坡?再说,那事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那……苏东坡为什么盯上了我们的房子?还问……”男人思索着。

“明天我们去吗?”

“这是官府的话,不去一定会来抓我们的。”

“那……我们就去。可你我一口咬定,我们什么也不知道。”

“好!就这样……”

夫妻俩的对话,被苏轼派到山林里的眼线听了个清楚,回去禀告了他。

苏轼听完禀告,心中已经有了底,这桩孩子的失踪案,与这夫妇俩确有关系,可明天他们会来州衙,投案自首吗?如果来了,他们还是一口咬定与此事无关怎么办?要是这孩子果真是他们害死的,他们会将尸首弄到何处?就是埋在他们家的院里,都十几年过去了,尸骨也早已腐烂。这……。这一夜,苏轼辗转反侧,没有合眼。

再说这夫妇俩下山回家,战战兢兢地吃过晚饭,就怎么也睡不下。他们清楚,州大人光顾他们家,就是冲着隔壁邻居那个失踪的孩子来的。这州大人难道会是神仙,就知道那孩子是他们害死的?尸首会在他们家里?不!不会的!夫妇俩都在想着。

昏暗的松油灯照着他们惨白的脸,面对面坐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像是两个幽灵。

“那年都怪你。”男人盯着老婆。

“你……怎么能这样说?”女人盯着男人,“在山上,咱们不是说好了吗?你还……”

“睡去!”男人呵斥。

“睡?俺能睡得下吗?明天……”

“你呀!”男人又长叹一声。

这时,屋子里那盏昏暗的松油灯突然熄灭了,随即,一声凄厉的声音传来,像是鬼魂的叫声。

“我怕!怕……”女人慌张着,喊叫着,扑到了男人的怀里。

“你呀,就是头发长,见识短!他们无凭无据,能把咱们怎样?”男人搂一搂老婆,“这声音……”

“一定是那孩子……”女人颤抖着,“莫非真的要来报仇了?”

“不会的。都成干尸了,他没那能耐!”男人咬着牙。

“不!是他的魂在叫……”女人吸一口冷气,“孩子他爹,咱们还是趁夜里把他从那墙里抠出来,扔到山上去吧!”

“这……不妥。唉……”男人叹息一声,“咬住牙,明天咱们到州衙走一趟,没事的。”

第二天,苏轼刚到公堂,那夫妇俩就赶了过来,走到了苏轼面前,两人直喊:“苏大老爷,冤枉,冤枉啊!”

“你们为何大喊冤枉?”苏轼问。

“是……是您让俺来……”女人哭泣着。

“苏大老爷,俺在山上打柴,是俺孩子他娘说……”男人镇定地说。

“你,你们,可知道你们邻居家孩子失踪的事?”苏轼问。

“啊!知道……”

“知道……”

夫妇俩同时回答。

“是你们翻建新房那一年的事吧?”

“是……”

“是……”

夫妇俩还是同时回答。

“你们可曾有过结节?”

“没……没……”男人说。

“是他家嫌俺房子盖得大,不让俺家盖……”女人说。

“你们家翻建新房的时候,邻居家的孩子可否到你们家玩过?”

“没……没……”女人瑟缩着。

“时间太长,俺都不记得了。”男人一字一板。

“你们有没有想到要谋害那孩子?!”苏轼的声音大了起来。

“苏大老爷,俺们两家一向和睦,怎么会……”男人说。

“冤枉!冤枉啊!”女人又大哭大叫了起来。

苏轼察言观色,知道要让他们说出实情,实在太难。但现在他脑海中的一个讯息是,那孩子一定是这夫妇俩害死的,而且尸首就在他们家中。逼供吗?苏轼自踏上官任,还从没有这样做过。他知道,那样会屈打成招,冤枉好人。苏轼决定暂放他们回家。

过了一夜,苏轼看看天已放亮,又带几个差役出了城,很快来到了小村。村子里的人家已经打开家门,拿柴做饭。而这家人家的门板却紧闭着,失去了往常的习惯。苏轼让差役喊了一会儿,夫妇俩才开了院门。

“你们……你们这是……”夫妇俩假装惊呆,同时喊。

几个差役将夫妇俩挡在了一边,让苏轼走了进去。

苏轼把院子的角角落落看一遍,再到屋里,很快又走了出来。他转到房子的屋后,取一根木柴,上上下下的敲打了起来。当他敲到中间屋墙时,他的手一下子停了下来。心中一震。啊!难道就在这里?一定是!那孩子……。苏轼判断着,喊来了差役,让几个村民找来了大镢,将墙皮抛破。空洞的土墙没几下就抛破了。一具干尸露了出来。在场的人无不惊异。

苏轼命差役将夫妇俩带到了墙下,面对铁的事实,不得不承认自己犯下的罪行。

女人交代,她家翻建新房,西邻阻止,她就怀恨在心,总想出一出心中的恶气。于是,女人假装善意,常常引诱小孩到她家玩耍。还给他小铲子,小筒子的让他装土。那天,他们刚刚封上一板,准备装土的时候,孩子来了。到了墙下,孩子又像往常一样蹲了下来玩土。就在这时,恶毒的女人抡起了装土的铁锨,将孩子一锨拍死。

“你!你怎么会?”男人不知所措。

“把他装在板里,打在墙里谁还知道。”狠心的女人说。

于是,夫妇俩就将孩子装在板里,填上土,用夯筑严。

邻居丢了孩子,他们还假装心急,帮邻居左找右找过,侥幸的躲过了一年又一年。

苏轼将恶人带到州衙,再次审问,十几年的这桩墙尸案终于尘埃落定。

苏轼智断墙尸案后,密州的民风一天天好转起来。百姓无不称道这位一心为民的好太守。


祝金斗

祝金斗,当代作家。诸城市作协会员,中国原创文学网责任编辑。曾荣获北师大散文大赛一等奖、圣陶杯全国作文大赛优秀奖、诸城市第二届文学奖。多篇小说、散文、诗歌、在各大刊物或网站发表。抗战题材69集电视连续剧本《铁血山河》为网络热帖,四十万字长篇小说《明星班的小姐们》为网络精品和最火小说。主编出版《现代教育论丛》文集,中学阅读教材《在文学的草原上旅行》等。



猜你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