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延彩:颐寿园遐想

2017-05-27 吴延彩 当代作家


  

原创文章丨稿费你做主


人们大都有这样的体验:身边无风景。山再高,水再秀,与之日日相见,那景也便减色不少。每逢有人问及,便有一种习以为常,见胜不喜地敷衍了。是啊,紫禁城够富丽堂皇了吧?皇帝住厌了还偷偷到民间私游呢。


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国家4A级景区,有颐寿园、杏坞园、香雪园、温泉度假村、游乐园……听起来比著名景区毫不逊色。可久居这片土地,觉得不就是公元11年黄河改道留下的沙土故道吗?不就是几千棵几百上千年的古桑树吗?不就是寻常见的梨行杏林吗?不就是温泉浴、农家饭、田园采摘吗?每逢三月梨花节,五月椹果采摘节,十月雪梨采摘节,森林公园就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当地人不仅哂叹:这每天劳作的地方,有什么可看的啊!对于久居都市的人来说,这森林公园无异于天然氧吧,走走路,散散心,呼吸着充满花果香气的空气,亲手摘尝时鲜果蔬,让久受案牍之劳的身心来一次大放松,大调节,是很舒心,很惬意,很难得的人生享受。


今年的椹果采摘节于5月19日开幕。邻县的同学打电话向我问询,我竟然懵懂不知,遭到同学善意的揶揄。他们说周末要来夏津玩儿,欣尝椹果。我满口应承,热情款约。可能是因事耽搁,周末同学没有成行。但他们对森林公园的热情却感染了我,我决定再去转一转自以为很熟悉的“颐寿园”。



恰逢采摘节盛期,又是周末,颐寿园门前广阔的停车场车满为患。车子在里面转了两圈也没找着地儿,只好把车停在闫庙村的空闲处。太熟了,觉得花钱不值,便找了个关系进了颐寿园。其实园外也有不少桑树的,但古树不多,而且也不对外开放,真正的风景还是在园里的。进入园中,发现桑园中的小路在原来灰砖铺就的基础上又盖了一层水泥,上面还用绿漆刷了一遍,以和绿意葱茏的桑园相协调。熙来攘往的游客大都专注于树上的椹果,或在树下摆姿势拍照留念,或与卖桑椹的乡民讨价还价。我对椹果兴趣不大,独注目于那些千年古桑树,专注于古桑树上那风剥雨蚀的历史沧桑。


人类种植桑树由来已久,《诗经·氓》就有“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的诗句;宋诗也有“可怜泮林鸮,止醉桑葚黑”“黄栗留鸣桑葚美,紫樱桃熟麦风凉”的吟咏。看来桑椹的美味可以令鸟儿流连,也可以让爱情迷醉。“桑梓”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意思是说,看到桑、梓,最容易引起对父母的怀念。古人常在住宅旁种植桑树和梓树,见到了桑树,便想起故乡,怀念起亲人。森林公园这些古桑树有的已近两千年历史了,每一棵桑树都是一部厚重的历史。那浓郁滴翠的树叶是一页页竹简帛绢,一枯一荣就是一代纪传,两千年下来,这些古桑就是一整部“四库全书”。金戈铁马,烽火狼烟,风和雨顺,太平治世,林林总总,都写在叶片上,刻在年轮里。五月的阳光正好,照在绵长的桑枝和油光的桑叶上,幻化为一树树文字的瀑流,供懂它的人览读。看那奇形异姿的树干,伏如狮,踞如虎,卧如龙,盘如螭,静如佛,慧如仙。站在树前,用心与它对话,耳畔似有黄河涛声滚滚而来,震荡着敏感的心鼓。又好像万籁俱寂,如入深山古寺,隐隐有钟声传来。那醒世的梵音淘涤着心灵上的尘埃,让人整个身心都透明起来,身体如一片桑叶,恍然之间,飞上枝头,成为时光的一页书简。那硕大的树冠,遮荫蔽日,人行树下,好像憩息于天然凉亭。赧然枝叶间的椹果,红如血色菩提,白如羊脂美玉,状如菠萝,小如一节手指。每一枚椹果都由一粒粒黄米大小的果肉攒聚而成,每粒果肉上顶着一须紫色纤毫,果肉里是嚼之“噼叭”有声的种子。摘一枚熟透的椹果放进嘴里,那味道甜糯无比。甜如蜜又胜似蜜,糯如粽又胜似粽,再灵敏的舌尖也无法检识这甜糯的标准,玉液琼浆也无以形容这甜糯的厚重。我看着这甜椹,这微凸的一粒粒果肉,这桑椹像什么?像不像母亲的乳头,黄河母亲的乳头?是了,那甜糯就是乳汁的味道,是久已分别、行将遗忘的乳汁的味道!我曾多次惊异于这庞然的古树怎么结出这么微细的果子。现在我明白了,这古桑吸纳日精月华,吸取水髓地血,几千年才容融润化为这一乳房的乳汁,喂养了华夏百代子民,孕育了华夏千年文明。我低头凝睇脚下细细的黄沙,几千年了,黄河虽已弃夏津而去,但这土地一直没有被改变,也许这就是根深脉固的缘故吧?时间可以改朝换代,可以改变世风,可以改变人心,可以改变任何条件,但一个民族的根脉是永远也改变不了的!心念至此,我觉得,这每一棵古桑都是一道风景,一道长读永新,吟赏不尽的风景。



一路走着,看到标识牌上有“刘秀拾椹处”“蔡顺拾椹处”“卧龙桑”等历史古迹,但我知道这些历史掌故、遗迹大多是杜撰的。人类的历史又有多少没有杜撰的成分呢?只有这古桑,只有这黄河故道是杜撰不了的,是真正的太史简,董狐笔。如果你要看风景,就与这古树交流吧,它们才是历史最好的解说员呢!


颐寿园,“颐寿”者,保养长寿之意也。言吃椹果,饮桑叶茶,喝椹果酒可以保你延年益寿,长命百岁。这个寓意很符合现代人的生活理念。但我觉得这名字起得不好,起码没有彰显出古桑、黄河故道的历史感,还不如像杏坞园、雪梨园一样,直接叫“古桑园”呢。原来的园门口还有一尊黄河母亲的沙雕,一位母亲裸露着乳房,正在哺乳一个黄皮肤的婴儿,那浓缩了几千年历史真谛的沙雕,曾引起多少游客的情感共鸣啊!现在改了园门口,沙雕也不见了。


走出园门口,我又回望了一眼古桑园,总觉得还没有真正读懂它。等到秋天吧,那时桑园卸去了一切浮华,游人也少了,我再来细读这部史书,以尽除“身边无风景”的庸知陋见。


猜你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