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良高:谁还知道屈原
◆ ◆ ◆
原创文章丨稿费你做主
又到端午,又想起屈原。
想起屈原自然就想起几年前的那则沸沸扬扬的新闻。那则新闻的大致内容是:南京某中学全班30多人只有3人知道屈原,A同学说,屈原是位歌手,他唱过歌曲《离骚》;B同学说是个医生,大家都叫他大夫;C同学说是个厨师,粽子就是他发明的。
读罢那则新闻,当时心情非常沉重:莘莘学子竟然不知道屈原!
次年端午,有地方媒体曾就“谁是屈原”采访路人,一人回答,是不是划龙舟得奖的那个小伙?一中年妇女说,知道,是那个落榜考生,因为经受不住压力,投河自尽了。
看后,也就见怪不怪。
有人说,作为中国人,我们可以不知道卢梭、雨果、巴尔扎克,不知道梵高、莫扎特,不知道爱因斯坦,不应该不知道屈原。
但是,知道屈原又能怎样?
笔者四个表弟,老大木匠,老二瓦匠,老三当兵,仨兄弟小学都没毕业,哪能知道屈原?只有老四读了中文本科。现在,老大老二分别是装饰公司和房地产老板,老三退伍后买了几台挖掘机做起了包工头。不知道屈原的仨兄弟个个有房有车大腹便便吆五喝六,老婆都是全职太太。唯独老四每天兢兢业业地吃着粉笔灰,一脸菜色,满腹牢骚,购房首付还靠哥仨施舍接济。他在电话里对我说,别和我提屈原!从中学起,我就对古文很感兴趣,研究《离骚》与《天问》的论文发表了一篇又一篇,至今连个职称也没混上。妻子单位破产,自己每月被银行“按”在地上一层层“揭”皮,如果不是晚上悄悄地给学生开点小灶,孩子入托的高额学费都成为问题。
但愿,我的“小表弟现象”只是个案。
值得庆幸的是,社会发展到今天,端午还在吃粽子、划龙舟,家家户户门头依旧艾叶留馨。2500多年了,虽然粽叶还是那个粽叶,糯米还是那个糯米,可传统文化流传下来的节日早已变味,变成政府官员的兴奋点,变成商家不折不扣的抢钱商机。那万元一枚的天价粽子,屈大夫吞得下去吗?当龙舟随着鼓乐与呐喊飞快地跃过江面时,那是在虔诚地祭奠屈原呢,还纯粹是搭台给经济唱戏?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神州处处,铜臭飘香。孔老夫子为了孔方兄跨出国门发扬光大,雷锋精神漂洋过海在西点军校里闪闪发光,中国人过了2500多年的端午节一不小心却成了人家韩国的文化遗产。如今的有钱人都纷纷忙着向国外移民,忙着捞顶戴花翎,忙着拿真真假假的MBA装潢门面,没钱人为应付居高不下的物价削尖脑袋四处讨生活,谁还知道历史上那个叫屈原的人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