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斯嘉:余音

2017-06-22 马斯嘉 当代作家


  

原创文章丨稿费你做主


同学都觉得我看了很多书,我自己也似乎就这样认为了,将文学史上的代表数目圈圈点点,确实已经八九不离十。但我感到的不是骄傲,而是焦虑,我担心没有书看了,那么我的生活将会多么乏味。我主张反复研读一本书,但同时也认为应该广博吸收,开阔眼界。幸而,我的焦虑没多久就推翻了,我意识自己的这个想法是多么浅薄呵!


感谢《万历十五年》这本书,这是一本宝书,我觉得很好,但究其原因,还是需要诸君如鱼饮水。我在这里只作为推荐和谈谈它给自己的影响。最直观的影响就是恨不能将二十四史好好读一遍,也许我看了很多代表性作家的代表作,但是历史,却能让我能更好的了解一个作家的背景和思想,我们有时候看一个作品并不是仅仅以现代的眼光去审视,还要站在那个时代去看它的作用。



学史可以明智,可以让我们更批判性的思考,我认为《万历十五年》这本书的独特性和伟大性就在这里,作者用了更深更广的眼光去看,自然读者在深感其真诚之余,更能对现代社会思考,阅读这本书是在提高自己的精神,丰富灵魂。


初中以前都没有开设历史这门学科,所以在此之前,我们了解历史都是间接的,从家人老师的口中,从电影电视剧。我很奇怪自己为什么没有对唐朝服装不同于现代而感到疑惑过,也许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接受里,我们习惯了别人口中的历史,而小时候的看法认为对一个人的思想成长尤为重要。若遇到良师益友或者家教甚好,自然学习思想都能少走弯路。


初中的学习,也是一个更替式,就是一个朝代的开辟和一个朝代的灭亡。真有些要么流芳百世要么遗臭万年。这样学习便与一目了然其中的历史也可以更加突出其中的重点,但是这种分割性就代替了整体性。我们可以通过识记取得一个很好的分数,但是识记并不能培养我们看待历史的眼光。我们习惯了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总结标准的原因影响,却无法引出太多自己的思考。这一思维模式到高中更甚,而且将其人为分割成政治经济文化三部分。说来讽刺,老师说文化部分最容易,所以讲得也快复习也快,我高中换了三个历史老师,他们讲课方式多少有些不同,而这一认识却惊人的相似。


我们自然接受了老师的这一看法,在那个为了考上大学连爱情都要放在一边的年代,真正的知识又算什么呢?我们知道带有色眼镜是不道德的,唯利是图是可耻的,然而那个时候已经萌芽了,是的,不顾一切的人,肯放下除学习外所有的人,都几乎如愿以偿。然而后果也来了,大学的优越温水的环境,本来就没有过多的独立思维,人云亦云是一件可怕的事,很容易堕落,不幸的是很多大学生已经如此。


前天和一个朋友通电话,他说我写的东西能有几个人看,何必去写?我记得我当时对他说,我写的东西只给看得懂得的人看,我可不是一味去附和现代人的趣味,要我弄些假大空,搞些言情穿越,我是万万不会如此的,文学是一种交流也是一种力量,我并不奢求能和所有人产生共鸣和力量,但无论如何也不能改变我的初衷。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活在一个只朝钱看的世界,活在无下限的娱乐和暴力或者幻想里面,这样的世界多么空虚无聊,人类文明何以进步?我觉得历史是一定要去读的,读历史可以让我们的思维更广阔,还有《瓦尔登湖》,我很喜欢这本小说,梭罗自己也是过如他所写的生活,他会抽一个月赚足他认为一年所需要的开支自己种豆种菜,居住在远离人烟的瓦尔登湖,专心看书写作。我向往这样的生活,我曾经有过彷徨,这本书给了我力量,它使我更加明确梦想的重要性。


读历史很辛苦,尤其是明朝的历史,痛苦又无奈。而历史的余音却不是仅让我们痛苦无奈的,我们应该学会思考,独立的思考。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万历十五年》(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是黄仁宇的一部明史研究专著。不仅是黄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1587年的历史事件也是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换一个视角来解读历史,世界变得更立体。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当年,在明朝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其间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其著作主旨在书中末段看出:"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


猜你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