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菡萏:这就是历史,真正的历史

2017-04-23 菡萏 当代作家


熊家冢幽思菡萏丨原创作品


去过熊家冢两次,每次走在幽深,充满厚重气息的长廊里,都深感迷惑,有不实之感。历史是一个魔盒,打开方能呈现层层光影,一个王朝的兴衰,一个帝王的生前身后,都会与时光一起静静穿越。2300年到底有多遥远多漫长,谁都无法丈量和说得清,有时只是近在咫尺,隔着一层触手可及的透明玻璃。这就是历史,真正的历史,保持着它原有的图案和风貌,而不是教科书上,难免讹误的文字记载。


那些马儿在沉睡,那么安静,像一幅幅精美的雕刻,有序整齐艺术地排列着,背对着背,倚辕侧面而卧,或二或四或六。它们很美,年轻漂亮,高贵纯正,一望便知是稀世良驹,连着铜衔,包着金箔,挂着精美的玉饰,曾在刀光剑影中飞跃、奔驰、存活。它们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它们是御马,是活着的,即便画面移至今天,最初呈现的色泽也是殷红的。像新鲜的玫瑰,血液依存,给后世以最直观惊艳的感觉。2300年真的不算什么,只是华贵的一瞬。没有谁能确切地告诉我,它们是怎么死的。是被毒死抑或刺杀后,再整齐摆放,与车舆同葬的——总之没有挣扎的痕迹,极其安详,不属活殉。人类开始讲究点死的艺术和活的良知了,于枯竭的人性稍稍往前迈了一小步。


那是个什么时代,具体到某年某月某日还是个谜,在主墓没有打开前,只能停留在猜测阶段。范围可以缩小,从历史文献与已挖掘的史料案例中加以考据打捞,时光之剑慢慢停留在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在十一位楚王中逐一排查,最后能锁定目光的唯春秋末期的楚昭王。但迷雾没有揭开,历史真相无法大白天下,浮出水面时,终是一厢情愿。这里是楚,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楚,是当时朱楼玉阙,紫霞琼轮,盛极一时最大的中原城市。那样的影像一直掩映在历史帷幔的深处,拉开便奔涌而来,壮丽无比,故我常常痴迷。



1

这个位置叫川店,离我居住的荆州古城45公里,距昔日的郢都纪南城26公里,是保存最好,最完整的楚国高等级贵族墓地。至今未开启的大墓就有一百多座,而熊家冢无疑是其中最华丽的一页。历史不可轻翻,翻开便满是血泪。这是一位不可一世的楚王,血脉葱茏,性情高傲,天子六驾,诸侯五驾,他偏偏越制,亦要六驾,坑里竟惊现三乘六驾马车。他不服周天子的管辖,现今荆州民间亦有“不服周“这样的方言,即那时的产物。这里的“周”即周天子,后来演绎成不听话,不服管之意。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重重叠叠的花影中,竟悄悄流传了2000多年。


熊家冢由五部分组成,分别为主冢、附冢、车马坑、殉葬墓、祭祀坑。以主冢为中心,附冢与其并列,位于主冢之北,是两个高高的封土堆。主冢海拔68.2米,直径108米,附冢稍矮,直径亦有60米,女主人系何人氏,不得而知,有相传谓越王勾践之女。殉葬冢在主冢之南和附冢之北,车马坑在主冢之西,祭祀坑在主墓的西边和南边,有规律地分布着近百个方形或圆形的坑穴,还留有大量地面建筑遗迹。这就是它的平面图,非常规矩,属一个规模宏大的王陵,却有皇陵之风。据勘探主冢椁室面积约400平方米,是迄今为止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帝王中棺椁之最。原来这个地方便叫双冢村,黄花及地,老牛乡郭,有村民世世代代在此耕作。冢前春草依依,秋水历历,静美安详,是块风水宝地。我们也应该庆幸双冢村这个名字能延续下来,流传至今。


从长长的木质甬道进去,迎面双冢峙立,殉葬墓位于主冢之左,属令人深思之处。生活在战国初期的墨子曾说:“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而这位墓主殉葬人数已多达130余人,并各自成冢,现眠于一丛丛红檵花下,故每次去,都要站那凭吊一番。


那些妃子们很美,如果你看过楚国宫廷舞,便知道什么是细腰袅袅,衣袂仙仙了。在沉寂古老清脆的编钟声中,她们深衣及地,绾着如水的秀发,像朵朵白云,如波似弦地款款而至。美是节制含蓄,高贵典雅的。楚王好细腰,她们的生命亦是波动鲜活的,和那些马儿一样,也是属于楚王的。楚王深爱她们,爱她们身轻似燕婀娜的腰姿,还有美貌和才艺,但独独无法顾及她们流动的思绪和魂魄,更别提那个年代尚没发明创造出的人权、自由这样的字眼。所以他走了,把她们也带走了,埋在他的身边,他的南侧。同样是杀殉,药死或刺死,当然也不排除自殉,但在没有完整资料支撑前,皆停留在臆想层面。所谓的“士多从死”亦有奴性诱惑的成分在里面,且不论。他给她们独立的墓室,豪华的棺椁,精巧的玉饰、玛瑙、水晶,很多很多的随葬品,是现在女性无法企及的。他最爱的一位宠妃,第一排东头之墓,随葬品中光玉器一项竟高达450余件,还不算其它。整冢目前共出土玉器佩饰3000余件套,皆清秀典雅,意象高古之作。如梵音纶语,无法用语言复制描摹。工艺超绝,颇具楚风,达到同期最高水平,囊括璧、璜、环、珠、管、龙形佩等所有种类,有的尚属首次面世。所体现的精髓、隐喻、弧线韵饰,蕴藏着无数待解奥秘。材质多选用青玉,好于以往出土之物,均从椁内发现。



殉葬墓呈方阵布局,四人一排,整齐划一。16排前均为女性,出土之物多玉石、玛瑙、陶埙等,也就是有64位妾侍、乐姬和舞女为其殉葬;16排后为男子,椁内多铜匕首、带钩、削刀等兵器。离他越近的是他越喜爱的,随葬品也越多。葬完美丽的女子,方葬那些近臣侍卫,层层波及,随葬品也逐之减少,也就没太多挖掘的价值。迄今探测出的殉葬墓共计一百三十多座,也就是有一百三十多个活鲜鲜的生命,随其而去。他们的生命是不值钱的,不属于自己,只归这位楚王,生死皆由他定。比现今的猫狗高贵不到哪儿去,猫狗主人走了,尚可苟活,他们连这点权利都不曾有。


每个个体生命都是单薄的,并不能主宰一切,楚王因何大袖一挥,便使这些无辜生命隐于袍下,灰飞烟灭呢?这就是权力!那些杀戮、争夺、阴谋、奴颜婢膝都是为此服务的。所以古往今来,那么多人崇拜权力。权力多好呀!像魔术,可以吸髓,聚万人之能量为己用,不仅能踏江河,吞日月,还能要人命,无不把自身卑微私欲和龌蹉之念合理化。那些战战兢兢的生命,只是他脚下被奴化的蝼蚁,不管生前怎样喊着爱妃爱卿,皆是他的连带。所谓的爱只是一层自私华丽的画皮,贴上去,就揭不下来,撕之便露出血淋淋的现实。


一个人是无法舍弃手中权柄的,他太爱它了,所以生前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身后亦要如此,也就有了这样的地下宫殿。这些爱妃宠臣是他带到阴间陪伴服侍他的人,那些马儿华盖车辕是他出行时的用具和出征的梯队。分工细极,有和他行鱼水之欢的,有悦其耳目的,有替他处理政事的,有行护卫之责的。车马坑亦分礼仪车、战车、辎重车、配件备用车四种。实际一个人有多强大就有多弱小,皆因孤独恐惧所致,才弄出这大阵仗,实乃虚假之象。没有这些外在的附属,他一文不值。那些说着,黎民、苍生、百姓,说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君王,多是伪君子,掩人耳目,巧言粉饰而已。所担心的无非是自家王朝江山的牢固,活着坐,死了亦要坐。这样的坟茔只是等级制度催生的儿戏,和小孩过家家没啥两样,无非是我的我的,只不过他的我的是江山是社稷是统治。除了这些我们看得见的殉葬,还有更多的工匠苦役用生命、血泪、尸骨为其做冢,卷入这样一场一己之私的欲望洪流。


车马坑恢弘之至,迄今罕见。那些木制品,轮、轴、辕、衡、舆在地下沉睡了两千多年,出土时依旧完好。那些华盖起初是朱红色的,绘有美丽的纹饰,随着出土日久,已逐渐萎色,还有那些马儿,也已呈白骨之势。每一次去,站在展厅的玻璃后,均怅然若失,无限惋惜。它们的出土源于1979年的一次水利建设,故第一匹马没有保存下来。水利改道后,越王勾践剑面世,2000多年的时光,丝毫没妨碍这把自制宝剑的锋利,一刃尚可划开十余页厚的纸张,这让一些盗墓者愈发垂涎,加之雨水冲刷,自然损害,主冢墓道的第一层台阶已然外露,故于2005年开始保护和部分性挖掘,但主、附冢像始皇陵样至今尘封未动。


每一次去,都能听到这样的口号:“北有兵马俑,南有熊家冢。”实际它们不仅风格迥异,性质上亦有差别。始皇陵贵显黄土的厚重大气,楚王陵则多呈江南水色之美,虽都有车马坑,但兵马俑是陶俑陶人,熊家冢却是真人真马真车。我曾两次去过号称世界八大奇迹的兵马俑,面积之大,排列之密,实震撼,但当真正面对熊家冢时,却是另番幽思,沉重之余,更为震惊。历史在这里有其羞愧、愚昧、野蛮、赤裸、残忍的一面。这是迄今世界上最长的车马阵,远大于已发掘的秦公一号墓车马坑和九连墩战国车马坑。它长约134米,宽约23米,由43辆马车,164匹战马组成。除长坑,也就是主坑,还有30余座小坑,有的小马极罕见,据推测疑为汗血宝马。无不为我们呈出了那个时代结驷连骑,击毂摩肩的场面。


2

熊家冢早于秦始皇陵200多年。200年的时光,不能否认,人性在进步,从人殉至陶殉,不能不说是个不小的飞跃。至于始皇陵竣工后,大批工匠活埋冢内,是恐秘密外泄所致,虽残忍,但不属人殉范畴,系坑杀。人殉现象,远古既有,夏、商、周愈烈,是私有制的产物,乃人开始作为商品买卖交换的恶果,属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以后逐减。周时最为鼎盛,从已出土的墓穴来看,春秋晚期的秦景公墓,即公元前577年至537年间,人殉数高达184人。


我们来捋下年代,以周元王元年,也就是公元前475年为界,划分春秋和战国。春秋是指公元前770年至475年之间,战国系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这段,随后才是秦。战国中前期人殉现象史书上已无记载,到了公元前384年,也就是战国中期,秦献公“止从死”也就宣布废除了这种制度。这是个过程。我们现在可能看到的是数字,但思想和现实的斗争是具体惨烈的,绝不会一刀切。早在春秋中叶就很多士大夫不忍其残忍,激烈反对,孔子不仅反对人殉还反对陶殉,统治阶级内部也开始发生动摇。到了春秋晚期,有父亲嘱带殉葬的,儿子并不尊命,谓曰“以殉葬,非礼也。”这是《礼记·檀弓》里记载的故事,不能不说是人本主义精神的一个伟大回归,亦进步。当然还有一些交错复杂矛盾处,但逐成弱势是必然的。另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人殉程度和废除的进展也不同。


楚国的人殉弱于秦国,也是从活殉、杀殉、死殉,一步步走来的。即活埋到杀死药死再埋,再到自愿要求陪葬这一过程,这和生产力的发展有关。死殉亦叫自殉,可签文书字据备案。据汉刘向《列女传·楚昭越姬》记载,有次楚昭王宴游,蔡姬、越姬两妃相随。楚昭王在欢欣之余,就问了,你们谁愿意和我一起死?蔡姬就说了,我愿意和您一起死,而越姬,也就是越王勾践之女则说,我不能闻命。楚昭王就让身边的史官记录下来,说蔡姬许从孤死矣。结果公元前491年,即过了25年后,楚昭王出兵救陈,仍带着蔡、越两姬。楚昭王病重将死,不愿同死的越姬却对楚昭王说:“及君王复于礼,国人皆将为君王死,而况于妾乎!请愿先驱狐狸于地下。”也就是说以前在出游淫乐时,我不愿意与您一起死,到君王能重新以礼待人,国人都将为君王而死,何况我呢!请先让我到地下等你。于是就先自刎殉死了。而昭王死后,那个原来说要同死的蔡姬却没有死。这是个不殉于情,而死于义的故事,真假不得而知,估计不会空穴来风,总之是死殉的一个标本。


若主冢中真的是楚昭王熊珍,他最宠之妃无疑就是随他出征游乐的蔡姬和越姬了,既然备了案的蔡姬并没有死,坟里就不会有她,那越姬又埋在哪儿呢?是附冢还是殉葬墓出土玉器最多最豪华的一座呢?这是个谜。熊珍的夫人,正妻齐侯之女,早在熊珍生前,就被江水淹死了,附冢是她的概率极低。当然这只是猜测,但这两座墓穴终归有一座是属越姬的才对,而前提条件是主冢墓主必须是昭王。



另“熊家冢”三字是因明朝熊性家族葬于此而得名,非关楚王,只是巧合。楚王以芈为姓,以熊为氏,芈月便是昭王的后代,越姬是她的祖母。总之不管是杀殉还是死殉,都是残忍的。死殉实碍道德谴责,并无太多善良成分在里面,实质结果和杀殉是一样的,但也属一个进步。生命是美好的,是属于个人的,这是一成不变的真理,随着文明的进步,会愈烈。在已挖掘的5000多座楚墓中,有殉葬的只有20多座,熊家冢是人殉最多的一座,是一个王朝奢华靡烂的背影。至战国时期也就慢慢式微,有所遏止。陶殉在春秋中期就开始盛行,经战国至始皇蔚然成风,大有取代之势,可见事物是互相交错,慢慢发展的。


人殉最早是活殉,即活埋,实际我们看历史,就是看人性思想的进化流程,是一部生产力的发展史,更是一部思想史、文明史。人最初即是动物,于友爱修养处连动物都不如,残忍尤甚,不会比荒野里的动物强到哪!当然也聪明,深谙交换、买卖、奴役之道,更懂得生存法则。所谓的性本善还是性本恶本就没多大意思,无需探讨,属悖论。人属自然现象,如红楼所说:“因空见色,由色入空。”即一开始是空的,是张白纸,均是外界的产物,受环境之影响,包括思想的形成皆是因后天的知识、修为、思考而诞生的,先天之说实荒谬。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到汉时,人殉偶有零星,至明死灰复燃,朱元璋罪孽深重,朱祁镇时才有“吾不忍”之说,遂废。以此可见欲望是膨胀的,如无节制,将为所欲为。那些打着替天行道,惠爱苍生的人,一旦登上宝座不变质都难。幸好历史在进步,人性也朝好的方面发展,人类开始懂得尊重个体生命与万物之和谐,也更明白一个至高者所担负的责任和奉献之道。


人是极其渺小的,生生死死,往返而已,但由人类创造的历史,却是永恒的。很庆幸生活在这个年代,可以自由地呼吸、生活、工作和学习,远离古代君王的鹤氅。那些想着世代万年之人皆是笑话,一己纹路终归有限,无不假借众人智慧方能创造出奇迹。个人越豪葬自己,惦记的人也就越多,小贼惦记,大贼也惦记;暗贼惦记,明贼亦惦记。像孙殿英炸开墓门那一瞬,并不会顾忌慈禧的那堆烂肉,即便文明抢救性地挖掘,也难免尸骨外露,于人瞻观,不得清净安宁,实违逝者心愿!人活于世益于世,人死化土,深眠方好。


猜你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