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何学彦:幸福的反思

2017-08-03 何学彦 当代作家


  

原创文章丨稿费你做主


时下,“幸福”一词似乎成了流行语,比如幸福指数,幸福感,再比如,你可能会被追问,你幸福吗?面对幸福的追问,内心是坦然,还是惶恐,恐怕当局者迷,旁观者亦不一定清。读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也许对幸福会多一种反思。


《童年》小说中主人公阿廖沙就是作家本人。小阿廖沙的记忆始于为他而死去的父亲,当时他还只有5岁,于是母亲带着他投奔到外祖父家跟他们过着贫寒艰苦的童年生活。外祖父有着矛盾复杂的性格,他的内心有善良的一面,但金钱腐蚀了他的灵魂,因此变得极为吝啬和暴躁。两个舅舅为争夺财产,互相斗殴,他们甚至以愚弄弱者,毒打儿童为乐。在一天深夜,米海勒舅舅因分家不成,就放火烧掉染坊,破产的外祖父草草地给他们分了家,自己另卖了一座房子搬了过去,最后竟然狠心把外祖母赶出家门让其自谋生路。因此在小阿廖沙的心目中,这里每天看到的都是令人作呕的“铅一样沉重的丑事”。在这个冰冷的世界里,只有外祖母庇护、关心着他,给予他无限的温情和钟爱,并对他进行有益的教导。


可怜的母亲在这个家庭中成为多余的人,她迫于生计只好再嫁。但好赌的继父对阿廖沙很不好,他最终被继父赶回外祖母家中。阿廖沙不忍心让外祖母养活他,就同孩子们一起捡破烂度日。在《童年》的结尾,可怜的母亲受尽了折磨离开了人间,阿廖沙11岁时也不得不离开家,到“人间”去谋生。


在“人间”,彼什科夫(高尔基的原名)在鞋店当过学徒、在婆姨家当过奴役、在船上干过杂役、在圣像作坊做过学徒。在船上生活期间,彼什科夫遇到斯穆雷,从此,他与书籍接下缘,斯穆雷告诉他:“一个人要想聪明,得多念书,念得越多越好,念不懂就念七遍,七遍念不懂就念十二遍……”后来,他竟然瞧出哪本书的不好的地方来了,斯穆雷为此发了感慨:“唉,这地方不是你待的……”在婆姨家当奴役时,彼什科夫认识了裁缝的妻子,她超凡脱俗,喜爱读书,他背着主人向她借书看,趁主人出去做弥撒,他如饥似渴的看书,主人回来,他还要把书藏好,否则遭毒打不说,凶狠的婆姨还将书撕毁。彼什科夫白天拼命地干活,忘记辛酸和劳累,为的就是晚上有更多的时间看书,并陶醉其中。他还向店铺老板租书来看,劈柴的时候,就躲在柴棚里看,或者上屋顶阁楼去看。有时候看入了迷,或是要赶紧看完,半夜起来点了蜡烛看,有一次,彼什科夫看书入了迷,茶炊被炉火烧熔了,为此婆姨用松木柴狠狠地揍了他一顿,他的背部深深地扎进许多木刺,背部肿得像枕头一样高,彼什科夫没有告发这次“私刑”而让主人感到满意,他提出向裁缝的妻子借书的请求得到许可。于是,他真正走进书的世界,他接触到大仲马、屠格列夫、普希金等等的作品,他躺在床上,入睡以前,总是闭着眼睛低低吟诵普希金的诗……


经过伏尔加河,看到生命的奔流不息,作家猛然感慨:“我必须改变自己,不然我就会毁灭”后来到喀山,在贫民窟和乡下上了“我的大学”。在这里,他接触到更多底层人民的生活,同时开始接触先进的革命思想,后来他到乡下为农民传播先进的思想。再后来,大家都知道的,高尔基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


高尔基的童年是不幸的,他命运多舛,饱含辛酸与磨难,充满“铅一样的沉重”;“在人间”尝尽了各种酸辣苦;在贫民窟上了“我的大学”。想想我的童年,再看看孩子现在的童年,比起高尔基来,在物质生活方面,我似乎是幸福的,孩子的童年也似乎可以确定是幸福的,但现在的孩子就真的幸福吗?出生起就要谨防各种假奶粉,启蒙时就要应付各种培训班,小学时有沉重的课业负担,与高尔基童年能捕鸟买、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现在的孩子们幸福吗?恐怕未必!高尔基“在人间”也不幸,看书时因耽误事而遭到毒打,然而,每当读到高尔基在圣像前昏暗的灯光下、在偷来的半截蜡烛下、躲在柴棚里如饥似渴的读书时,内心不免一阵温暖。正因为走进书的世界,他才忘记肉体上的伤,才在黑暗中见到曙光,在高尔基的心中从此播下了理想的种子,因此成为前苏联杰出的文学家。他的人生经历激励一代前苏联年轻人自强不息的斗志,其中就包括他同时代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以钢铁的意志完成其巨著。高尔基在文坛上奠定的地位以及留给人们的精神财富,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他是幸福的。


借孟子那段话:“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作为结语。


幸福的源泉或许就是磨难与炼狱。


猜你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