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悠悠:再看《芳华》
记得当时我和朋友去电影院看《芳华》,是下午三点,天气阴冷,整个电影院只有我们两人,她是看了半个小时后才来了兴致,《芳华》不同于依靠情节取胜的电影,不能一下子将人带入某个情景中,它是一部感情细腻的影片,愈看愈深情,这在瞬息万变的商业时代显得那么与众不同,又那么别具一格。
我最初也是被刘峰和小萍那相依为命的感情打动,这也是我喜欢此编剧作者严歌苓的原因。她的书,描写在时代的急剧变化下,人的命运被捉弄,感情也几经沧桑,但这背后总有一段相守到最后的爱情,正是这股温情格外打动人心,正如影片中刘峰最后对小萍的那一抱,就有那种打动到人心底深处的力量。
直到前不久,我在火车上遇到几个大学教授,有两个也曾是中文系的学生,她们是最后一批知青,当说起《芳华》,她们眼中泛起了泪花,她们对我说;你还太年轻,看问题还是戴着桃色的眼镜,要从人性去看。接着她们给了我一个问题去思索;如果最后林丁丁从美国再回来找刘峰呢,根据大部分男人的心理,他们会抛弃小萍,而这就是人性。
这个问题让我思索了很久,《芳华》的感情线是刘峰在文革刚过去不久,也就是连邓丽君的歌都要偷偷听的年代,在这样敏感的时代,刘峰抑制不住自己对林丁丁多年的爱,抱了她,而林丁丁为了自己的前途,歪曲事实揭发刘峰,最后刘峰下放,然后参加抗越战争,断了一只手,而一直将爱藏在心底的小萍,为刘峰的不公正待遇,装病拒绝参加演出,最后被政委发现也遭下放,在医院当护士,因为看到了太多的死亡,精神出了问题。在刘峰的帮助下,和自己对当年舞台的回忆,小萍找到了记忆,他们十年后相遇,小萍终于对刘峰说出了心底的话;抱抱我。他们最后相依为命的生活在一起,电影也就在他们历经沧桑之后的拥抱结尾。
我当时想;如果当年刘峰抱的不是林丁丁而是小萍,那么他们两个人的命运是不是会不一样,我把所有的问题归之为一定要选择对的人。
其实何谓最对的人呢,现在看来,小萍对刘峰的爱虽然隐晦,但被爱的人总是有感觉的,比如穗子对陈灿,陈灿装作不知道,而穗子就真的以为他不知道,直到陈灿和别人在一起,穗子才知道,陈灿要的是门当户对,事业前程。我当时问我的闺蜜说;哎,为何刘峰一开始不喜欢小萍。我的闺蜜一针见血的说;你看小萍那个样子。
我当时气愤她的肤浅,难道外表真的那么重要吗,世事变幻,有的人的喜好却正好相反。其实人需要的是经历,爱需要的是时间的考验,关于刘峰最先喜欢的是林丁丁而不是小萍,我们不能单纯的说刘峰肤浅,其实男人最先看到的都是最美最出众的那朵花。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看过《大话西游》的人都知道,至尊宝最先喜欢的是白晶晶,后来遇上紫霞仙子,最后放下情爱取经修道,人总是会被外表的美丽所吸引,经历过时间的磨砺,会不断的认识自己的需求,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
林丁丁是一个知道自己追求的人,她不惜踩着别人而保全自己,自然,她是要遭到谴责的,我也最看不起这样的女人,即使不喜欢刘峰,但也不要诬陷,可是我们扪心自问,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有几个人能不为自己的利益考虑呢,我们都知道无私是好的,但是这几个人能做到无私,刘峰在这场对林丁丁的痴恋中改变了自己的信仰,甚至不想活下去,如果没有小萍的温暖,他又如何能够看到真情,重新发现爱,有了美好的生活动力呢。
想起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其实不只是男人,也不只两个,人性就是如此的复杂,试想一下,如果刘峰先和小萍在一起,他们相濡以沫相依为命,这时林丁丁的出现,唤醒了刘峰最初的心弦……人总是不满足的,最想吃到那颗吃不到的糖,其实现在的作者也好,导演也好,他们更多的是表现暴露而非直接批判,但我们却依然能得到强烈的震撼,你能从他们的人性里看到自己的影子和想法,这些结局和过程令人感叹,于是会更好的做自己。
我的恩师曾经说我太年轻,许多事情看得太浅太窄,我曾经也苦恼过,因为我曾经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够站到一个制高点,但是现在却发现过程是最美好的,每天不断的进步就是很好的。
再看《芳华》,多了一丝成熟和包容,我喜欢“不忘初心”这四个字,小萍、刘峰都是这样的人。至于林丁丁,她可以在她的世界里生活得很好,她并不是一个需要爱情的人。很多人看这部影片觉得低落,负能量,因为影片并没有好人好报的结局。其实这部作品想要表达的正如里面的一句台词;“人之所以为人,就是他有着令人憎恨也令人热爱,令人发笑也令人悲悯的,人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