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娟:穿越半世纪的握手
那日,父亲忽然电话我,说电视上正在播放仰天堂,他想起了当年工作过的旧溪村,萌生了再次去那里的念头。
五十八前年,父亲刚从师范毕业,被分配到旧溪村教书。旧溪村三面环山,一面环水,学校,其实就是一所破旧的庙宇,庙宇却很大,一共三个班级,每班近四五十个学生,全校只有三位教师,父亲是最年轻的一位,当时只有十八岁,另两位都已结婚成家。
由于是单身,村里又没有房屋解决父亲的住宿问题,父亲白天教书,晚上就在那个破庙宇里,裹一床棉被睡觉。庙宇离村庄有近一里多路,除了高山和荒地,周围没有一户人家。最难受的莫过于夏天,闷热难当,蚊虫很多,父亲只得向村民借一凉床,把买来的蚊帐简单改装,山风习习中,父亲一觉睡到天亮。
除了教书,在夜晚,父亲会看些从师范学校带来的几本书,闲暇时,和村民学着种庄稼。庙宇前的那些荒地,父亲决心开发它们。村民把玉米种子、山芋种子等送给父亲,父亲在村民们的指导下,竟然年年都收获颇丰,等到假期,父亲和爷爷就挑着这些玉米或山芋,步行六十多里,才辗转回到老家。玉米在老家的丘陵地带,那时很少种植,父亲种的这些,足以改善当时的伙食了。
“看,这就是当年的灌口乡。”父亲在车内兴奋地对母亲说。考虑到父母年岁已高,我的小车不能直达仰天堂顶部,山路非常陡峭,他们不适合再爬上去,我提议直接去旧溪村。父亲兴奋地答应了。
很快我们来到了旧溪村,还没下车,父亲就连声说:“哪里还能找到当年的老屋啊。“父亲说,那时的低矮平房,东一处西一处,有很多是茅草房,土砖墙,雨水天气屋内经常漏水。说话间,在一处村牌前,我们下车了,眼前,家家几乎都是两层楼的别墅,私家车随处可见,村村通公路的两旁,是一片金黄的油菜地,已然是一个示范村。
我们来到方氏宗祠,祠堂还在修建,十来个村民在干活,另有四五个村民在祠堂门前聊天晒太阳,父亲想找到似曾相识的面庞,却无奈地笑笑。父亲向一位年长的村民打听,他当时的三位同事之一,胡老师,比父亲年长五岁,一位从旁边经过的老奶奶连声说,就在后面,我带你们过去。
大约走了一里路,一排整齐的楼房跃入眼帘,门前的院子里,停放着一辆摩托车,院门前烫金的春联,更是给这座楼房增添了一份洋气,未到门前,老奶奶就高喊:“老胡啊,你看谁来看你了。”话音落处,门口站出一位老人,中等身村,头发已花白,但举止一看还算矫健。父亲上前一把握住他的手::“老胡,我是明珠,你常喊我小王老师,当年我们三人在这村里教书啊!”老人怔了几秒钟,旋即紧紧抓住父亲的手,久久未放……
随后,老人带着父亲,沿着村庄转了一圈。当年的学校——破庙宇已经不复存在,除了无尽的田地,除了庙宇边的一棵古树。两位老人站在田梗边,兴奋地对着学校的方向谈论着,不时用手比划着。
来到一座桥上,老人说:“明珠,还记得这条河吗?这座桥是前年才修通的,对面就是泥湾水库呢!”父亲连声说记得记得。从他们的交谈中,我才得知,这座桥是连接灌口和旧溪的“黄金桥”,当年泥湾水库的修建,丰富了灌口乡人的生活。每到夜晚,泥湾水库那里灯火通明,每天晚上都放映电影,商店书店应有尽有,相传有前苏联的专家来建水库,所以,泥湾水库那里如同一个“小上海”,吸引着乃至殷汇人都过来“淘金”,而当时旧溪村人是通过摆渡,到达泥湾水库去“渡金”的,父亲就是在那里淘回了很多书,后来泥湾水库因种种原因停建后,这些书就一直陪伴着父亲,度过了旧溪村三年的漫长教学时光……
两位老人在桥上边走边聊着,老人又向北指着一条弯曲的道路说:“这条路就是通往仰天堂的,看,仰天堂不就在我们面前吗?”父亲兴奋地说:“你那时爬山就如同猴子,把我们甩下一大截呢。仰天堂没有路,你带着我们几个爬,一路的映山红……”说着,两位老人又哈哈大笑起来……
中午时候,我们在灌口酒家点了几个农家菜,父亲虽未喝酒,却满脸闪着兴奋的红光,说话也滔滔不绝起来。父亲说:“老胡啊,仰天堂的宋师太已经去了天堂了……芙蓉尖的花还是年年开,明年我们再去山上看看。”父亲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言谈中,我才得知,父亲的另外一位同事,已于几年前去了天堂……“明珠啊,有空你要常来看看这大山,大山中有很多我们的学生呢!”老人如今也是儿孙满堂,三个儿子都已成家,最小的孙子在读研,老人说着说着也激动起来……
分别时,两双苍老的手又紧紧握在一起,这一握,穿越了大半个世纪……
回程的路上,父亲依然一路兴奋地和母亲说着,此行,我知道给父亲留下了小小的遗憾:待到明年山花灿烂时,我一定带父亲去仰天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