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冯新生:雨夜,徜徉西津渡

冯新生 当代作家 2021-01-24

仲秋日,夕照时。你在江北扬州的瓜州古渡行吟,感到游兴未尽,于是,穿越镇扬大桥,来到江南镇江西津渡。


这是一片见证历史风云、至今风貌犹在的渡口。你多次探访此处,自然知晓——古渡有山,山不在高。林木掩映的曲径盘旋而上,虽有剥蚀感但姿容不改的石塔、神殿、深院、木亭、匾额、石阶……曾留下诗人履痕。古渡有街,街不在阔。旧厂房改建为便捷酒店,老仓库变身为清雅茶室。一面依山而立、毫无悬念的老墙,加载推车向上的创意涂鸦,便延伸了童话般空间。入口,亭台水榭之畔,灯火柔曼、戏台展示着地方戏曲。周边,深巷纵横,欧式酒吧、时尚小店、特色餐饮、古色深院、主题民宿、艺术画廊……如梦如幻。


你在古渡街心,用了一碗选材精致、做工考究的锅盖面。而后,独自于街巷散步。夜色降临,忽有零零洒洒秋雨飘落,原本喧闹的街市,也因此宁静许多。入夜行游、撑伞沉思,街口,巨大青石上镌刻的“西津渡”三字,挂着晶莹雨珠。


心无所寄、情无所系,与古街不期而遇,当属缘分。你接着街灯之光,读着街口导览牌,兴致勃发——融汇唐宋元明清五朝建筑的临江古渡、深沉街巷,曾留下万千慨叹……


津渡码头上的苔藓,至今难忘夜航无望、心事浩茫的诗人,包括李白、孟浩然、张祜、王安石、苏轼、米芾、陆游……



他们在江畔伫立,凝视江潮。青石板路铺就的老街,曾深记“火线招亲”的刘备,从这里激情登岸,赴不远处的甘露寺“面试”。街头小山的灯火,曾聆听赤壁之战的激情谋划。走向深秋的夜雨潇风,回荡着南朝到晚清171位古文人258首吟唱佳作。古建依然、文史厚重的西津渡啊!不知经历了多少寒雨连江的夜晚,不知目睹过多少解缆挥别的情人?


你走进一家古色古香的茶馆,值夜的老人,正在擦拭一把青花瓷壶。见有客来、问明情况,朗声款待,说既有远来访客,岂有闭门之理?银髯飘飘、精神矍铄的老人端上两杯茅山绿茶、几碟风味小食。笑吟吟与你对答。在江南古街临窗观雨、闲话古今,有几分行走江湖的感觉。


老人说,这条街古来延续“不忍之念”。总觉得岁月无语,古建能言。由此,旧时风貌数千年来保存完好。


不忍之念?或许是出于记者职业的敏感,你追问了一句。


昏黄灯下,雨滴在窗外竹丛间舒缓弹奏。老人品着茶,娓娓道来。你在茶香四溢的静室,认真聆听、饱享穿越感……


那是唐代繁盛时期,这里被称作润州,为江淮粮道漕运重镇。每年,从西津渡过往的漕船商舟数以万计。令人闻之悚然的是,往复的商船和客船必经“屹立中流、盘涡漩激、险恶尤甚”的金山,“每遇风涛,必有复溺之患。”(镇江西津渡志)当历史长河流入宋代,镇江郡守蔡洸,不忍看到商船屡屡遭难,在渡口创设了水上安全机构——救生会,一直延续到清同治年间。当往返免费的大型航船“义渡船”停靠在西津渡码头时,其管理机构——“瓜镇义渡局”热情迎送航渡之客。自此,来往的百姓不再担忧江中风浪,不再担忧渡船费用。当年一个“不忍之念”,留下千百年颂扬之声……



老人说到此,眼中似有泪感。他指着窗外一座古院落,再次娓娓道来。他说,那处休闲怀古地,当年被称为“高公书院”,为官清正、造福一方的清知府高龙光,不忍见贫苦百姓的子女失学,倾自家积蓄,创办西津渡第一所书院。继而,痛失爱女玉英的富绅王西星,把一腔爱意,转向贫困学子,创办“玉英贫儿院”,供贫苦子弟读书……


饱含深情的“不忍之念”!令人仰视的“不忍之念”。


与老人道别后,我继续撑伞前行。原本已经淅淅沥沥的秋雨,变得丝丝缕缕,由此,古街、古码头、古商铺、古塔、古民居在街灯下凸显几分神秘。“吴楚要津”的厚重文化与慈善之风,让我萌发写作的冲动。


这条保存完好的古街!曾留下鉴真和尚东渡的履痕;留下马可波罗生动的记述;留下日本画僧雪舟等扬的墨宝;留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居住镇江的美国作家赛珍那份留恋之情……我坚信,当年那些创作灵感,一定被浓浓爱意所浸染,一定被殷切企盼所感召。企盼这些爱意穿越千古、滋润众生、延展不已。


不知何时,夜雨已停、秋风初起。略带寒意的夜空星月隐现。千年石板路,在雨水涤荡后清亮如镜。这时,你听到古巷民居的一曲丝弦,被秋风载起、被江潮拥揽。是否在详述古今流变、名人轶事?


猜你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