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友中:雁湖岗和雁湖水

陈友中 当代作家 2021-01-24

端午前两天,与同学刘文起等六人再上雁湖岗。与第一次比,这里的景观乍看似乎什么都没变,其实都有所变——渐而微妙。


四年前,我在向往了几十年,规划了好几次之后,终于在“光棍节”的早晨与二文友欣然出发。抱着攀登千米高岗的希冀、畏惧、急切、好奇……,心情复杂,步履匆匆。当时日记:


从梅雨潭开始登山,古老的石径风化移位,石级犬牙交错,初冬的江南还似秋天,松杉森森、柴草郁郁。碧藤倒挂,松毛铺道。石径非垂直而上,而是盘旋通幽,看前面的路,似乎断于几十米、百米处,满以为巅峰在即,一到又路转幽谷;时有幽花绽露、清泉一股、枯木横卧。近半山腰,有一树,从其树底部直到树梢,盘缠着一根粗壮的藤萝,枝繁叶茂,清脆可人,挂着一个个形似杨梅的红艳果实,累累满树,惹人垂涎,但我未敢品味——怕死,但后来得知此藤俗称山荔枝,可食,胜似真荔枝。


文友竹杖在手,唯我提着干粮、水果,约到半山,我们歇息补充能量。途中,遥控指挥的大钱兄不时来电询问“到达售票亭没有?”我们尚未到那儿,故觉得莫名其妙。又攀登了20多分钟,才见亭子,在此眼底境界变得壮阔无垠。回顾来路已被山峦遮掩,身后犹如画卷,随着我们升高而渐渐展开,所谓“登高一步一层天”是也。


西去十多分钟,出现一个山凹,有几座平房,南面几座是木石结构,年代比较久远,已久无人住。而作为雁湖林场的是钢劲混凝土平台,设有客房。有一家人,这时出来一位中年男子,他就是林场主任黄帮月。另一名长得像郭敬明的男青年,是大学刚毕业分来的。他们刚进餐,很热情地招待我们。我们自备芙蓉麦饼,白酒。黄主任妻子便从房子东首院子里宰了几棵油冬菜,一碗紫菜汤。此时有青菜,麦饼下酒,我们已饥肠辘辘,都吃得津津有味,狼吞虎饮,比无论什么农家乐、大酒店都喝得惬意、吃得香。



饭后,我考察了坏境。那儿是个高山小盘地,北依上百米的青山——到此还不到1080米高度。客房与厨房中间一个大而平整的石砌院子。边上有一食指大小的水管,从山巅引来清泉,源源不断流到一个大水缸里。这水,可供几百人饮用。水质特佳,饮几口沁人心脾,凉丝丝心清神爽。东向植有郁郁苍苍的龙柏、杉树、金钱松……,树下有一平整巨石,可让人打太极练武,可呼吸日月精华,吐纳草木纯氧;西侧是开阔的山坪,这是看日出的绝佳去处,也是俯览千山万壑、千村万落的绝佳处。我宅后平时要仰望的白龙山,现在处于西南边上的一道横梁,不,一道横卧的高坎。东南俯瞰,东海烟波,纵横河道,逶迤青山……均如一幅幅画卷,不见千帆出没,百舸争流的画面,只见海天相接,白茫茫一片。一旦云开雨霁,碧天如洗,而你眼下却是茫茫云海,本地人叫平水云。你即身在云端,大有登天——身在仙界的感受。不手舞足踏,也会飘飘欲仙。“十万峰峦脚底生”,我记起乡贤胡天仆写白龙山的对联。其实也是此处的写照。 我想到一句:沐浴天风云擦汗,人声隐隐密林中。又写下这几句:


回首从来路,幽壑草木深。

高湖对远岛,青山巨澜新。

绿波斜大海,轻烟飘彩巾。

动车似龙跃,倏忽别江滨。

百舸出没远,群鸟上下勤。

虽无伯玉叹,亦有仲尼心。

一粟落万丛,自我亦霄峥


回到院子里,山风加紧,觉得冷气森森的,此时才体会到升高千米,降温六度不假。柳恩理向主任借了件制服,俨然林场工人。黄主任指着周围茂密的松木介绍道:原来杉树很多,“文革”期间被大肆盗伐,虽山高路陡,但那时杉木价高,一棵背下去得二、三十元,比得上一般人一个月的工资。现在的路是民国时期造的,虽凹凸不平,但上司也不肯投资。他们在此工作是半日制的,有半个月在家。在这住宿要提前一二天预订。还吩咐我们明年谷雨前来,这儿的茶叶很好。我道是:


主人殷勤意,嘱咐往来频。

花生青菜汤,麦饼家酿淳。

明年谷雨前,品茗观日升。


接着,我们就向真正的目的地进发——雁湖。步行还要 十来分钟,一道石径直通山凹,路东是郁郁葱葱的树林;道西茶园,遍布山岗原野,青翠可人,还有映山红不时展现鲜艳的花儿,我被冬天里的夏景吸引着。这时天风席卷,树木摇曳,冷飕飕的。我还只穿衬衫,便加快步划以取暖。


到达山凹,眼前豁然开朗,比刚才更加空阔:南北一带斜岗,其余的都“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地道的高山平地,中间一湖,南北峡,东西长,湖水没膝深,展现在一片茶园中,茶树、青山、蓝天倒影其中,上下一色,风吹水面,摇曳多姿。啊,这就是雁湖,向往多年的雁湖,盈盈湖水,打破了 湖中无水的传闻。我在其周围转了一圈,东西长约80米;宽约30米。根本没有“方可十里”。“古之人欺余也”——我得出苏轼考察石钟山后相反的结论。我们在湖边拍照、留恋依石,寻觅传说旧迹,遂欲东穷其端,拨开茶树向东,是沼泽地,杂草丰茂,不见其底,同行者因寒冷而退回。我写了几句:


昔闻湖水竭,今见水盈盈。

云天荡里荡,东海望中清。

湖畔茶树碧,昼夜穿云青。

高风卷绿浪,茗香闻天庭。

孟冬秋日服,瑟瑟绕山行。

躬身觅遗迹,树密看未真。

东湖草丛下,涓涓水浅渗。

溪流源于此,海岳始末分。



相距1300多天后的今天,林场的黄主任因建房子请假了,那位像郭敬明的少青年也不知归到何处。只有年届花甲的陈师傅已替我们煮好饭,我们在露天吃饭,顶天聊天,好不惬意,倦意顿消。院子里两条母狗、一个公鸡,在我们周围转悠,期望我们赐给食物。陈师傅温馨提示:这公鸡会啄人的,他也被啄几次。我细致观察果然雄武,个子高大,可惜成了孤家寡人——没有母鸡作伴。文起提议“把它吃了!”我以为是开玩笑,这里唯一的“闹钟”,一叫高山红日出,可以壮胆,想必陈师傅根本不卖的。不料在高价之下,他欣然答应。我以为还是悬着——谁来宰来烧?


我们就向雁湖进发,我与恩理,大钱系重游;文起、兴亚、方新先生均初来。尽管他们游历过大半个世界,但对家乡的名胜还是情有独钟,惊讶、喜悦之情写在脸上。新鲜的空气、碧绿的茶园、动听的画眉声……,他们说身在仙山。盈盈湖水似乎比上次满了些。这回素称乐清民间故事大王、通晓雁荡的大钱可派上用场了,口叙手指,加上其素有的幽默风趣,我们都绕着他转:西、中、东三湖,西湖在大跃进时代,被翻耕作田,插稻,结果稻谷冇收成,湖给弄得漏水了,至今干涸;中湖最大,可在1990年代,经过专家考察、论证,对中、东湖进行清除湖底淤泥,想把它装扮一番,加深增大,花了一大笔钱,结果把绿水盈盈的湖搞得漏水了——湖底给挖漏了。我说“专家”地道的“砖家”。连这常识都不懂,我种过山田知道,一尺以上的叫耕作土松软肥沃;其下是坚硬的土层,是人工夯实的,叫田格,能积水。至于“左倾期间”,根本不讲科学,这里种稻应该是有种无收的,一高山低温,生长缓慢;再即使生长的好,当时麻雀多,周围无稻谷,也只够喂麻雀。“左祸”竟连高岗也难幸免,真是出乎意料。还有记载的什么沉船湖中,这千米高山之上,又无路,船能抬的上吗?肯定是捕风捉影的。还有散文《雁荡无荡》里说:


“如果不读《徐霞客游记》,我还会以为雁荡之荡消 失于不会太远的昨天。———徐霞客借清隐道人的话说:“湖中草满,已成芜田。”树砍了,湖干了,杂草长了,大雁飞了,人间沧桑,真让人不堪回首。想那徐霞 客历级北上,登至山脊,一路所见,只用“青青弥望”四字笔带过,心情一定是沉重的。以我之推测,这干涸于300年前的雁湖,很可能是从祥符年间开始的‘伐 山取材’。 ”


这也是在无稽推测、妄下结论。其一,现在煤气取代柴火之后,山上的树木空前繁茂,可普遍反映:现在水源不如“文革”“光头山”时期,山溪水源小了,雁荡山现在少水就是一例。其二,俗话说“高山顶上无大树”,即使有大树,能运得下来吗?


雁湖水的盈涸,应该与降水量有关,这山顶湖,集雨范围小,通常是靠天降水,多雨水盈,无雨水竭,大旱之际,连河都枯竭了,还想这高山顶积水吗?这是常识。如人不加干预,应如此。至于雁荡于湖中而得名,怎么得名,值得推测。比如雁荡第八大景区羊角洞方山顶上也有数眼天湖,平时也“碧波盈盈”,可旱天就湖底行人。可见山顶胡水的盈虚主要还是靠“天上落”的。时盈时浅时湿时干时裂,见者说满说浅说湿说干说裂,也就不足为奇了。因见者非同时来考察。


而大雁是冷往北暖留南的候鸟。暖季如雨量多水满,雁阵栖息荡水于湖,完全有可能,至于偶然还是长期,那就无可考察了。因而雁荡得名时代也无考。不过今日无雁,不足惜也,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规律使然也,何足惜哉?


至此,我想到老子的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就是规律,那些清淤积水是违规之举:那些不见大雁、湖水而叹息不已的,是无稽之叹!但愿少见寡闻为妙。


▌作者:陈友中,男,1958年生于浙江乐清市。大学学历。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常务理事,首届全国十佳教师作家获得者,乐清市八届、温州市七届政协委员,温州市社科联第四届代表大会代表,温州市文艺评论员, 乐清市作协理事、乐清市诗词学会副会长,虹桥中学红枫文学社指导师等。

从事中学语文教学35年,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高中白话文不需教》等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主办的大型教育文摘类杂志《中学语文教与学》转载。全国省市级获奖多次,入选10种选本。为10种教参撰写部分章节。编著计千余万字。生态写作教学法首倡者,撰有写作教材《生态写作》,《小学生态写作教与学》(与家人合著,最近由语文出版社出版),曾指导学生习作获全国级作文大奖300多篇(次)、发表千余篇(次)。获“全国优秀作文指导师”“美文园丁奖”等50来次。曾创办过一所私立中学,任董事长、校长。

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中国校园文学》《散文》《芙蓉》《春风》《浙江日报》《绿叶》《美文》《校园文学》等20来家报刊上发表散文、小说、杂文等300来篇,著有散文集《深山旅店》(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归真集》(百花文艺社)《文心集》(一家人作品选,中国文联出版社),《怀土集》(中国文史出版社)。作品入选20多种文学书籍,多篇获奖。发表于《美文》的散文《母亲最忙重午节》入选《精彩阅读》——五年级配套教材。2011年在温州市宣传部、温州日报联合举办的“党在我心中——90年风云路”征文比赛中获一等奖;2011全国散文作家论坛评选获得一等奖。以“人不失本色,文但求自然”和自撰诗“名山真谛岂在形,博大精深凭本心。雾霭烟云时聚散,溪流涧瀑泻古今。”自勉。


猜你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