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滢:我是一个特“拧巴”的人之外卖小哥
朋友经常说我是一个特“拧巴”的人,最初我是坚决否认的,总觉得“我望春花含苞,你言夏花簇锦”,观点角度不同罢了。可有时,看周边的人都争着去引领时代,尽享新技术的馈赠时,我愈发感觉活的不踏实,内心还不将就,像低头爬坡望不到顶,早失了“风物长宜放眼量,登高望远天地宽”的心境了!整个人就又开始“拧巴”起来了。
闺蜜阿朱打来电话:“吃饭没呢?”
“不饿,懒得下楼。”
“我来搞定!”
于是二十分钟后,门铃响了。
帅气的快递小哥手捧着一份营养餐,还赠送了一盒橙汁。
我狼吞虎咽的边吃边听阿朱在电话里唠叨:“不错吧,你要会享受新事物的便利,懂不?”
“挺好,挺好。”我滋溜一口橙汁说道。
我应该是同龄人里享用外卖服务较晚的人了,记得第一次看见外卖员应该是在三年前,我下楼买酱油的时候和外卖小哥一起进的超市,我看见他飞快的脚步,满头的大汗,手里握着小票单子,生动的诠释着分秒必争的含义,我也随他一起不淡定了,赶紧侧开身给他让路,生怕耽搁了人家的时间,损失了人家的金钱。我前面有个阿姨拎着一捆韭菜,等了好久也没轮上她结账,她的怒气已经充斥了整个卖场,河东即将开吼时,就听售货员满脸不耐烦的及时补充到:“先给外卖结账哈,外卖的优先哈,人家有时间限制的哈!”这个理由显然不能安抚排成长队的顾客,大家吵吵嚷嚷的乱成了一团,像粮油区那一格一格的五谷杂粮,哗啦一声全散在地上,五颜六色的乱象,声音愈加刺耳。
见这态势我连忙往后大退三步,转身闪出了超市。我在林间小路上走着,看着街道上外卖小哥们骑着电动车飞速而过,路口还有三五成群的外卖小哥们在等单的空隙里闲聊着。其实对于他们,我们再熟悉不过了,每天,和他们一起抢行、一道上电梯、帮他们刷门卡、和他们在饭店里争先点菜、在卖场里争先给瓜果蔬菜们称重结账,有时望着站在队伍前面的他们,真心无奈,这就像你在澡堂子里面等着搓澡,人家告诉你,别等了,我们都做奶浴……让你着实无望啊。
他们和我们一起像无数夜晚的光束一般,点缀着这个繁华的都市,好像大家都忙的喘不过气,像炫彩的气球乘风上升着,可靠近却又虚无,缺少重量。所以我觉得生活很“拧巴”,至少,这不是我要的真实的生活,因为它不够纯粹。
如果一个社会出现星星点点的若干现象,不足为奇,但如果一个浩荡大军腾云驾雾般出现在生活中,人就容易心慌。据统计我国外卖骑手已高达700万,这些人从过去的何处而来?又将通向未来的哪里?人们会问出很多相关的问题,比如:
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如此显著?为何工业用人之际还会出现招工难?
外卖大军是社会、科技进步的产物?那智能机器人时代,这700万大军是否会在一夜之间被取代?
满大街的外卖队伍能否促进我国第三产业经济的增长?为何中国餐饮业却没能达到整体的持高飙升?
为何电商巨头们也在苦苦喊着赔钱?那么这看似热火朝天的外卖市场究竟鼓了谁的钱包?
难道它的出现只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中短暂的欲望,让中国数百万青壮年每日疲劳的赚取着时间效益,却降低着自己的人力成本,在挤占公共资源的同时,却在为钻着外卖这种低成本投入与消耗的空子而窃喜。
时代给了人们一个胡萝卜,于是人们都想像兔子一样奔跑,这不见得是好事,这让我们国家上百万的青壮年成了服务城市的听话的仆人,他们除了每天数着尚能过活的收入外,其个人的长远价值和时间价值几乎为零,而衡量国家经济水平的是制造业,永远不会是服务行业中的零售业。
目前国家需要更多的青年去投身制造业中,去创造国家的直接财富,去提高国际竞争力,但我们用工荒。我们需要更多的青年去参军入伍,去保家卫国,但是我们征兵难。试想若这百万大军不是每天拿着外卖,呼啸在城市楼宇之间,我们的社会会不会是另一番景象?超级便利的短期利益,为国为民的长远利益,你会选哪个?
百姓如棋,不懂象马车,中国的电商大佬们懂得多,他们砸钱力推的外卖市场,是要让大众从此依赖于这种生活方式,他们赚取长期利益。于是中国的外卖大军开始“世界闻名”。这让外国人惊叹不已,他们佩服中国外卖小哥竟然可以送火锅,不仅菜和锅送上门,连炉子都能送过来!厉害!他们看到外卖小哥送汤面上门,汤和面是分开的。专业!他们在外卖备注上写着要帅哥送餐,果然来的是个帅哥。体贴!风里雨里外卖小哥等你,他们喊着霸气外露的口号:“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好像他们为全人类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门里闪烁着万丈光芒!
截止2018年,我国一年有近三分之一的人点了外卖,人均消费超千元,而三分之一的外卖骑手在送外卖之前,职业身份是产业工人,还有一部分在工厂里上班的工人正在兼职做着外卖业务,剩下了为数不多的全职工人在茫然的观望着,所谓“你在送外卖的路上风风火火,我在孤独的流水线上独自难过。”
外卖行业从制造业抢人说明了什么?
深层来说,工业机器人取代人工生产是原因之一,美国在十九世界70年代也曾出现就业人口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的“服务业革命”。
工厂工人的工资待遇问题是原因之二,著名的富士康工人罢工正说明这点,目前富士康工人短缺的不是一丁半点,是对半减少。这种情况导致了近几年,中国大量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了东南亚,我国的制造业急需一次强有力的转型,也许制造业的升级,会带动服务行业的变革,会让工人们重返工厂,会让年轻人放下手里的外卖,将曾经抛弃的东西重新珍视起来。
放眼世界,国外的外卖业务发展其实已经很成熟了,但它不像中国外卖大军那样气势磅礴,它或是传统金融大咖的全球连锁服务,如Grubhub;或是后生可畏,一路上扬的资本企业,如Delivery hero。这种模式下的外卖业务是品牌餐饮服务的向外延伸,也就是说,即便你不是在店里吃我的食品,你依然是我尊贵的客人,不同的只是就餐的地点是在你家里的沙发上,还是我饭店里的木椅上。这种模式的限定决定了外卖的质量和监管力度,甚至是外卖产品的回收和环保指数。这些也同样决定了消费者的二度消费比例和餐厅的年度排名。餐厅是靠品质求生存,而非在国内同行的外卖竞争中杀出血路。
还有一点我一定要补充一下,世界各国的外卖服务人员都没有中国的外卖服务人员这样普遍的年轻化,他们不全是外卖“小哥”,有很多外卖“大叔”,就连印度存在百年的“达巴瓦拉”也都是由“大叔”人群将这百年的古老职业延续下去。那么,中国那百万精壮的青年人,你们的青春热血是否贬了值,撒错了地方?
产业工人短缺,外卖行业劳动力价值的“扭曲”值得人们思索,民族产业的发展受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缺失值得国人反思,也许我们的劳动力并不那么廉价,只是你还没有清醒的看到他们该有的价值!
我的脑子里还有好多的问号等待人们解答,算了,就说到这吧,我觉得我好像又开始“拧巴”上了。
▌作者:姜滢 ,女,笔名闯儿,大连金普新区作家协会成员,80后,硕士,发表新闻、历史方向学术论文若干,擅长散文、诗歌、小说创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