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 茗 :得失安于心 有无存于道
几日前,读小学五年级的女儿携带着自己的暑假作业和日记本坐公交车去老母亲家,下车后才发现自己的手提袋竟然忘记在车上,那一袋的书本都丢了。
我们想各种办法联系公交公司寻找,无果。那是女儿几乎整整一个暑假的劳动成果,尤其是那本写了近两个月的日记,让她心痛不已。女儿写日记快两年了,一天未断,丢失日记本对她是很大的打击。
我这当娘的也不禁痛心伤感起来,却努力装作毫不在乎地安慰女儿说:别难过了,开心起来,不就一本日记吗?人最后连自己都会丢了呢!
女儿迷惘地看着我说:丢了自己?自己怎么丢?
我用手摸了摸她的头说:把自己丢在了天堂,再也回不到这人世间了……结束了这段对话,突然就释然了,本来是安慰女儿,最后成了治愈自己,禁不住想起自己曾经那些心痛不已的丢失。
小学五年级时,终于拥有了一支漂亮的玉米型状的钢笔,舍不得多用,每天就像喜欢自己的孩子一样深情看多遍。某天不慎遗失,仿佛四平八稳的生活突然缺了一边,摇摇晃晃,心瞬间被掏空了,躺在被窝里泪如雨下,第二天醒来后的世界似乎再无色彩。
脑海里就是从这支玉米型状的钢笔开始,关于遗失的记忆如加速流动的沙漏一般,愈发多而密起来:读高中时,那本记满英语笔记的本子遗失在操场上,再回去就没有了,站在操场边那棵白杨树下嚎啕大哭;读大学时,一个月的生活费刚取出来就丢了,仿佛天塌地陷般地不知道明天该何以继续;再后来,山盟海誓的初恋丢了,当一名记者的理想丢了,新买的手机丢了,一颗牙也丢了……过段时间总会丢掉一件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
那些不曾让自己心痛过的遗失如每天从身边匆匆而过的风景一般,过了就没有任何印象了。那些曾经让自己心痛不舍的遗失,如印画在脑海中的老照片,虽然依然清晰却早已没了颜色,某个安静的时刻也会被心静静寻出来,细细观看,轻轻问自己:为什么?世界还在,我也还在,而曾经那些遗失的苦痛却已经不在了。
不记得什么时候,从书里读到这样一个故事:金代禅师在院子里栽种了很多兰花,讲经说法之余,他总是悉心照料,兰花好像他的生命。一次,金代禅师外出,嘱咐一弟子照顾。弟子给兰花浇水时,不慎将兰架绊倒,整架的盆兰都给打翻了。金代禅师回来后,不但一点都不生气,还安慰浑身打颤的弟子说:我喜欢兰花,为的是要用香花供佛,并且为了美化环境,不是为了让自己生气,让你害怕。
如今,我的世界依然在遗失,有小有大,有轻有重,每每即将为遗失而失落甚至生气苦痛时,这个故事就会在脑海中响起,于是很快淡然下来。世间一切都是无常,不仅身外之物就连最宝贵的生命亦如此,如同一条日夜流淌不息的河流,被时间带着拥有了山野城市,又匆匆地遗失了山野城市,走进了春夏秋冬,又走出了春夏秋冬……时间会改变和带走一切。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一分一秒的时间带走一点一滴的生命,我却将更多的在乎和情感留给了那些突然而至的遗失。某天“对镜理黄花”,看到眼角的一缕缕细纹时,恍然大悟,世上最残酷的遗失不是曾经在乎的那些“遗失”,而是每年每月每秒的离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年少读时,只是一句“光阴不可轻,莫等白头到”的劝勉;中年读,已成一种“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深刻领悟;老年读,希望能成为“日既暮而犹烟霞灿烂,岁将晚而更橙橘芳馨”的乐观。
有得必有失,这句人尽皆知的话,却不是人尽皆懂。不信就仔细观察身边的人,从垂髫小童到耄耋老翁,从寡学白丁到博学夫子,从平民百姓到高官达人,每天都在喜得不见失亦或悲失不见得。得失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互相依存。此时,无论得失哪一面朝上,都不要轻易喜悲,轻轻翻转过来,就看到得失两面,自然也就有了对“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失之桑榆,收之东隅”的深刻理解,慢慢就会滋生出“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大智慧。
令人遗憾的是,失去青春与得到智慧对大部分人来说总是同步而行,换言之,智慧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得到的礼物,青春与智慧往往无法同一时刻共存。智慧是利用自身经验和他人经验,来使头脑清醒。自身经验这东西是需要时间带来,同时带走的势必是一个人的青春。所以和孩子们讲那些看似充满智慧的大道理,是很愚蠢的。孩子们都是习惯模仿父母 ,很多父母却以为孩子能听懂说教。他们说教孩子正确面对得失,自己却每天患得患失;他们说教孩子失去即得到,却会因孩子丢失某样东西而责骂;他们说教孩子,不要因为得而不骄是美好的品质,自己却在得到中沾沾自喜甚至望乎所以。
如何让智慧到来的脚步比生命逝去的脚步更快些呢?这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我不是哲学家也不是思想家,没有能力来解答得很深刻透彻,但有一点,我一直是很相信的,读书可以给予我们自身经历和感悟以外的体验和思考,举例来说,阅读文学,我们可以体味“人生繁华”“世事沧桑”;阅读历史,我们可以感悟“似水流年”“沧海一粟”;阅读哲学,我们可以深思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言归正传,继续论得失。安于得失是接受天命的理智,看清得失是和谐身心的智慧,那么是否一切得失都可不管不顾,任其来去自由呢?观宇宙自然,并非如此,四季轮回,草长莺飞,花开花落,都有其道,逆道而行之,必将大乱乃至死寂。人心亦如此,无论得到什么失去什么,最根本的“道”不能丢失?
“道”是什么?是信仰,是灵魂,是底线,是尊严等等,总之就是那些比人的骨头还坚硬还永恒的内核。如果丢了“道”,我们内在的眼睛就永远闭上了,于是,我们看见利益,却看不见真善;看见万物,却看不见美好;看见世界,却看不见上天。我们的生活是满的,生命却是空的;时间是满的,精神也是空的;头脑是满的,心灵还是空的。
一个人的生命、精神、心灵都是空的了,人如行尸走肉,又何谓得失?无“道”却患得失,就好似水中捞月、镜中观花,无论我们愿意不愿意,都会很快消融于巨大的虚空里。有“道”而品得失,得时深知《庄子》中的“好鸟择枝而栖”,抛却傲气留下进取与自信,失时品茶,把苦涩留在心底,散发出的都是清香。
得失安于心,有无存于道,任它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