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覃力维 :怀念竹林老人

覃力维 当代作家 2021-12-11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哦


黄昏时分,我刚回到村头,便见一缕血红的夕阳照耀在路边山脚下那片竹林,泛出一片金黄。我像往常一样,把车靠边停好,然后走过去逛一逛、望一望……


深秋的竹林异常安静,除了秋风吹拂竹叶不时发出的阵阵“沙沙”声外,却再也没有听到其它的声音。此时此刻,我心中油然生起一种莫名的不安与躁动,因为往常我从城里返回老家探亲的时候,总会在竹林边遇上村里的那位“竹林老人”(作者注:他姓韦,但村民们都习惯叫他“竹林老人”)。他即使不砍竹子,也会站在林边观望……可这次却见不着半点人影。


我正在纳闷,突然听到有人咳嗽。转身一望,只见一位村民拎着菜篮走过来。我诧异的问她:“大嫂,竹林老人今天不来砍竹子吗?”她停下脚步,望了望我,犹豫片刻后,愁容满面地答道:“唉,他因病不幸于前几天走了……”听了她的话,我心情一下子变得失落,仿佛跌到谷底。大嫂还说,老人辞世的前一天,还帮我家编织菜地蓠笆的一个竹门,他见我家菜地篱笆竹门因年久腐烂而自发帮忙编织。闻此,我的眼睛即刻湿润了。我双手合一,抬首仰望西边天空上的那片绚丽晚霞,思绪翻滚。


一位身材矮小、左眼失明、乐观向上、助人为乐的老人的音容笑貌,在我眼前浮现……


竹林老人是村里的五保户,他一生光棍,无妻无儿无女。他家住在我家的斜对面,记忆深处,那是两间破旧的土墙瓦房(作者注:如今已是水泥砖平房)。那年他父母去世后,孤身独影的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厮守着那两间房子。他父亲在世时擅长竹编手艺,名噪四里八乡。到他这一代,也传得衣钵。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上小学的时候,放学后经常与一群小伙伴跑到村头山脚下的那片竹林,看着竹林老人砍竹子、编竹具。这片竹林是竹林老人的祖辈栽种的,里面的竹子长得茁壮而茂密。


那时他还年轻,体力充沛,而且非常活泼、乐观、开朗。他砍倒竹子几乎就是两三刀,拉拽、整理、修边去叶,动作刚劲有力。当他坐在小板凳上破竹的时候,他的手十分轻巧,左手执竹条,右手拿刀,只要向里稍微一推,刀下便产生薄薄的竹篾……他全部剥好后,便动手编织起来。他微笑着,望了望四周,然后大声叫道:“孩子们,讲故事喽!”等我们聚集后,他就一边编织一边给我们讲过去的故事。他的故事很丰富,有乡间轶闻,有历史传说,更有他的童年趣事……他好像是个故事家一般,常常把故事说得惟妙惟肖,令人入迷、向往。他的手忽左忽右,忽上忽下,灵活自如,动作很快,往往在我们竖耳恭听、全神贯注或欢声笑语、留连忘返的时候,他手中的竹具也编得差不多大功告成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一次剥竹片时,竹林老人不慎被一根竹篾刺伤左眼。当时鲜血直流,虽经过医治,但最终还是瞎了。也许就是这个原因,他的婚事一拖再拖,直到六十多岁还是孤身独影。虽然幸运之神不眷恋他,不把好运赐予他,但他从来不怨天尤人,也不自暴自弃。一年四季,春去春来。在那些寒冬酷暑里,他的背影常常悠然地晃动在竹林边。他把辛勤编成的各种精美竹器挑在肩上,爬山涉水数十里,赶到乡圩或城里卖。靠着这个手艺,他不但养活自己,而且开心、健康、快乐地过着日子。


在村里,竹林老人是一位助人为乐的达人。他除了编织竹器上街去卖之外,还经常为村民们免费编织簸箕、竹篮、竹筐等等。只要谁家需要,上门说一声,他就编织。当一个个结实、饱满而精美的竹器送到村民们手中,村邻们把钱递给他时,他总是微笑着说:“哎呀,左邻右舍讲什么钱,你拿竹具回家吧!”即使硬塞给他,他也坚决不收。在没有村人登门叫编的情况下,他也会自己主张,把竹具编好,并亲手送上门,一家一户送一个。为此,竹林老人还被村人赐予另一个雅号“乐送达人”。


当然,人们也不会忘记竹林老人,每到节日或在平时,都有村民请他去家里吃饭。在他婉拒谢绝的无奈之下,也有的村民通过亲手打包送一份肉菜到他家的办法,传递一份关爱。


两年前,竹林老人买来一台播放机。他在竹林边,一边聆听歌曲一边编织他的竹具。他最爱听的就是那首旋律优美动听的《紫竹调》。


如今,敬爱的竹林老人已驾鹤西去,世上再也没有他的身影了,唯有那片曾经缭绕着《紫竹调》悠扬旋律的竹林,在见证并珍藏着他遗落在岁月深处的那些秘密。那些如烟的往事,以及真挚的怀念,永远烙在人们的脑海中……




猜你喜欢:

莫言:人类的好日子已经不多了

陈绪伟 : 小年那一天

邓为:拾馒头的父亲

顾城:诗是什么?是雨滴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