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深处的茶马古道遗迹
原创作品丨稿费你做主
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和重要的民间商贸流通通道,主要分布于西南和西北地区。其源于古代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经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界普遍认为,茶马古道分为川藏、滇藏两路,主要是通过云南、四川和西藏等西南地区连接缅甸、不丹、尼泊尔等东南亚、南亚国家的通道。但作为中外文化和商贸交流的重要载体,茶马古道绝非仅指那些大道,隐秘于山间水畔的那些小道,就像人体的毛细血管一样,支撑着人体大动脉的运转。而秦岭渭河一线的那些沟沟壑壑里,就有许多曾经的茶马古道遗迹。
古道的印记
秦岭,古称南山,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父亲山。秦岭东西横亘于豫、陕、甘三省之间,主脉位于陕西关中和甘肃东部天水境内,连绵1600多公里,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也是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秦岭的北面,就是有名的陇山山脉,古时从关中进入陇西的关陇大道就是从陇山而来。而与秦岭、陇山紧紧相依,流域覆盖宁、陕、甘三省的渭河,在秦岭与陇山这两条巨龙南北相夹的用力下,构造了一条山水相依两山夹一水的天然通道,即渭河峡谷。
秦渭间的茶马古道在这条渭河峡谷上是如何运作的呢?据《宝鸡县志》记载,从关中陈仓西出到天水,有一条驮道存在,这条简易的驼道经陈仓、东岔河、吴砦城到白峪(即今三岔镇北峪村)直达上邽城。这从近年来的一些考古发现中得以印证。
一是古栈道遗迹。从陈仓往西到天水之间,近些年来大大小小发现多处从先秦到明清不同时期的古栈道遗址,比较典型的有北峪嘴史家窝先秦战国时期古栈道遗址、佘家门大沟河明清时期古栈道遗址等,这些栈道遗址都分布在渭河峡谷南北两岸的石壁峭崖上,傍渭水而修建,古时极为隐蔽,最早或是一条徒步行军的暗道。
二是先秦墓葬遗址。从陈仓到天水间,从上世纪中后期先后发现了关桃园、建河等诸多先秦至战国及秦汉时期的大批墓葬遗址,出土有青铜器、陶器,特别是建河遗址出土的青铜器中发现了可有“陇栖”等字的铭文,这对研究先秦时期整个渭河峡谷上,秦人的活动情况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史料。栈道、墓葬,这些现实存在的人文遗迹,正是渭河峡谷这条天然通道曾经存在并运转过的有力证据。
古道的遗迹
秦陇界,因“秦陇界”石刻字得名,是如今陕甘两省的交界处,具体指的是宝鸡市陈仓区凤阁岭镇建河村与天水市麦积区三岔镇北峪村交界处。这里地处渭水北岸,一座山头将秦陇分了界,山头以东归陕西,山头以西归甘肃。这座不知
名的山头也被当地人叫做“龙头”,誉为一地的龙脉所在。在秦陇界对面,即渭水南岸,俱归甘肃管辖,由西向东主要有码头、底川、水关、史家窝、佘家门、太碌、吴砦等村落。这些村落或因地名颇具历史意味,或因地处南越秦岭的沟道口处,备受关注。比如,码头、水关,地处渭水峡谷地带,历史上或设过关口,设有货客码头。而佘家门、底川、吴砦等村,都有南进秦岭大山的沟沟道道,俱为古代渭河峡谷的支线要道口处。
据史料记载,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经略安抚使王韶在甘肃临洮一带与人木征作战,需要大量战马,朝廷即令在四川征集,并在四川四路设立“提兴茶马司”,负责从事收购和以茶易马工作,同时在陕、甘、川多处设置“卖场”和“买马场”。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朝廷曾用唐银10万两在秦州买马,并在秦州、古渭、永宁寨、原州等地设置茶马交易市场。每年要从京城支银4万两,运出绸绢75000匹以充马价,买良马8000匹,可见交易量之大。作为宋朝重要的骡马交易市场,秦州市场的马匹要运到中原地区,在宋金、宋辽战争纠纷频繁的背景下,原本畅通的关陇道变得不再畅通,而历史上长期存在,早在先秦时期就被人们利用,而时下比较闭塞的渭河峡谷,或则担当起了关陇道不能及的重任。这也就是《宝鸡县志》中记载的渭河峡谷存在一条驮道的由来。
渭河峡谷上的茶马古道,主要分布在如今的吴砦城(今麦积区三岔镇)周边,以吴砦秦岭沟和佘家门大沟为主。吴砦城历史上被称作“三岔”,亦是因为此地贯通陕甘川三省,东西可沿渭河峡谷进出关中和秦州陇西等地,向南越秦岭沟和佘家门大沟到今利桥、党川等地过秦岭到达巴蜀之地。而秦岭沟和佘家门大沟河等可越过秦岭大山的沟道,就是渭河峡谷中“驮道”的支线,亦是茶马古道的遗迹。
据有关资料记载,吴砦城自宋代始建城堡,至清代设厅立衙,其曾长期作为关中和川蜀及西北地区贸易互通的重要驿站,明代天水境内七大驿站中就有“三岔驿”,客货流很大。
吴砦城居民世代相传,在清代前,(吴砦)城南边秦岭沟通往利桥南下汉中的这条古道上,驼队商人络绎不绝,很多商人都会在长途跋涉之后,在吴砦城下的下川一带的客栈歇息缓脚。明清以来。吴砦城初具规模,大小商铺客栈林立,尤其是城下下川一带的客栈,足足能排上几里路;同时,吴砦城上也多了很多店铺客栈。在吴砦城南边的秦岭沟,现有一叫“石碑子”的地方,相传明末之际,有一富商从汉中一道过来,欲经过吴砦秦岭沟去往秦州方向,在路过秦岭沟时,他的商队遇上了土匪,情急之下,他命令随从手下将骡马身上的货物立即卸载下来,藏于路边的一片林荫之中,并做了记号,然后骑马而逃,来到了吴砦城,土匪来时没有任何发现,扑空而归。在得知土匪一无所获离开之后,他率众人前往那片林荫处去寻找货物。结果到了一看,当时留的记号还
在,货物也在。他激动之余,深感这是上天的保佑,是这方土地的神灵在护佑他,才让他避免了重大损失。于是,他自己捐资在此处凿石立碑刻字,记述了他在此地的经历,以铭谢天地神灵。于是此地得名“石碑子”。如今,石碑子上的文字早已严重风化,辨认不得,但石碑子还伫立在哪里。
此外,佘家门大沟河古栈道遗址群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信息。据有关专家考证,麦积区三岔镇佘家门大沟河古栈道遗址为明清时期的产物,今现存有“嘉庆三年石刻”一处,刻文有:嘉庆三年,李奠芳立桥三土,石匠杨宗德杨孝德,共19字。结合佘家门大沟河古栈道遗址分析,此处栈道遗址当为明清之际,甚至是宋元时期从渭水峡道南越秦岭而下的一条通道。
宋金对峙之际,金人曾多次欲渡过渭河这道天然屏障,想一举拿下川蜀之地,乃至江南富庶之乡的宋朝根基所在。无奈宋将吴璘吴阶弟兄驻守渭河以南防线,其治军严明,战力极强,致使金人一度寸步难行。由此可见,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之下,存在这样一条以陆路、栈道为主的交通道路,实在是平常不过。当宋金对峙结束,新的王朝诞生之后,时代渐归和平,曾经的行军暗道,或许便成了物资人员流通往来的经济通道。佘家门大沟河古栈道遗址,亦或是茶马古道在明清之际的延续遗迹。
古道的今天
当视线回转到今天,曾经的茶马古道多已不见踪影,仅有茶马古道的遗迹断断续续的出现在现代人们的视野。历史的时空里,那些年月里在茶马古道上奔走的人们,或许正在赶路,马铃叮当作响,站在崇山峻岭之间的山梁之上,那一队队络绎不绝的商队和驮队,带我们重温了那些落寞古道的当年的热闹。
茶马古道作为沟通西南地区的生命通道,历史上曾很好的与丝绸之路衔接,打通了中西交流的最新全新路网。如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再次将茶马古道与当下的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势必让这些曾经的热闹通途,重新热闹起来。
上世纪中后期,陇海铁路正式开通,从此,这条被世人认为无路可走的天然通道畅通了。之后,310国道修建通车,让渭水峡道之间的茶马古道分支线路再次接入了“主道”。公元2009年,宝天高速的通车,让关中地区和陇右大地的历史联系变的更为紧密。无独有偶,宝天高速正好穿越茶马古道南北越过秦岭山脉的诸多沟道,连接了那些已经退出人们视野,分布在秦岭深处的茶马古道分支重要节点,如利桥、党川、吴砦、小天水等,让这些地方再度回归大历史,接入新时期的新丝绸之路。
郭彦龙,上世纪九十年代生,甘肃天水人,现供职于天水中心客运站,从事秘书工作。业余致力于陇右区域地史文化研习和文学写作,作品散见于《甘肃日报》《天水晚报》《青岛财经日报》《天水文学》《秦州文艺》《现代作家》等省内外十余种刊物。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