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普】看这边!放射科带你揭开脑梗塞的神秘面纱!

脑梗塞病因



      脑梗塞是急性脑血管闭塞引起脑缺血所造成的脑组织坏死。病因主要有下列几种:1)脑动脉粥样硬化及小动脉硬化引起的血栓形成。常见于脑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引起的血栓形成,感染或非感染性动脉炎及脑血管痉挛等。2)血栓、气体和脂肪栓子经血循环进入脑血管,引起急性脑血管闭塞。3)低血压或凝血状态。脑血管急性闭塞后,引起脑梗塞,依侧枝循环形成的时间和程度,闭塞血管的供血区可发生全区梗塞或小梗塞。低血压时,由于末梢供血障碍而发生边缘带梗塞。


脑梗塞病理


     脑血管闭塞后,闭塞动脉的供血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最初4——6小时,缺血区开始出现脑水肿,12小时,细胞坏死,但梗塞部分难于正常脑质区分,2——5天,脑水肿达高峰,同时侧枝循环开始建立,1——2周,脑水肿逐渐减轻,但发生坏死和液化,并出现巨噬细胞浸润,周围胶质细胞增生和肉芽组织形成,其后,坏死组织完全被吞噬,移除1——2个月,终于形成内含液体的囊腔。

     

     有时,梗塞区内发生很多小出血,偶而为较大范围出血,成为出血性梗塞,与脑出血不同,系梗塞区内的出血。脑的动脉闭塞后,引起基底节——丘脑区较小的梗塞,直径为10——15mm,为腔隙性梗塞、出血性脑梗塞和腔隙性脑梗塞三种。




表现


CT表现:缺血性脑梗塞,非增强检查

梗塞区表现:缺血性脑梗塞与少数病例于血管闭塞后6h查出低密度改变,相当数量病例于最初24h内查不出密度变化。血管闭塞后第2天,缺血区脑质密度明显减低,其部位及范围于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同时累及皮质及髓质,多呈底在外的三角形或扇形,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在低密度区内散在较高密度的斑点状影,代表梗塞区内脑质的相对无损害区,1——2周,低密度区的密度变均匀且边界较清,部分病例皮质变为等密度,可能与皮质血供已恢复有关,低密度仅限于髓质,形状不规则,2——3周,梗塞区因脑水肿消失和吞噬细胞的浸润,密度相对增高而成为等密度,称之为“模糊效应”。以后,密度持续降低,1——2个月后,达脑脊液水平。

占位表现:梗塞区由于并发脑水肿而出现占位表现,在发病当天即可出现,其程度依梗塞区大小而不同,病后1——2周占位表现最为显著,以后逐渐消退。少数病例占位表现可达1个月以上。







脑萎缩


脑梗塞1——2个月,坏死组织被吞噬,移除,而仅遗留一囊腔,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区。由于脑质大量丢失和斑痕组织形成而出现脑萎缩与斑痕性改变。依梗塞大小,与邻近的脑室和/或脑池、脑沟发生局限性或普遍性扩大,中线结构可向病侧移位。








推荐阅读

【贺岁】新年新气象!看青年医护人员如何给大家拜年


【祝福】金沙急诊科给您拜年啦!


【祝福】中医骨伤科给您拜年啦!


【祝福】手足创伤外科给您拜年啦!


【祝福】重症医学科给您拜年啦!


【活动】区八院迎新春又有新搞作?!


【精进】我院外二科(骨科)成功开展“踇外翻矫形术(改良Mcbirde松解+改良Chevron截骨术)”


【我们的2018】2018年南海区第八人民医院年终总结大会


供稿:放射科

编辑:阮昊轩

责编:黄燕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