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组团搞艺术”与混搭展览,两个凉快又有逼格的去处啊~ | 同去看展

2017-07-22 同去TongQu

「 同 去 看 展 」

看一场值得的展览


天气预报显示长沙今天最高气温37度

明天38,不过,还是想出去浪怎么办?

还想去凉快又有逼格的地方


嗯... 小管家想想只有美术馆了

正好月初看了两个展,诺,分享给你们



01


7月8日,《洞见-王峰个展》在前行美术馆开幕。为了错过活动开头的领导发言,小管家晚到了半小时。


开幕仪式在美术馆大厅进行,地方不大,几十个观众就差不多挤满了。我侧着身子挤到最前面,拍下了正在发言的艺术家王峰。



这次展览是他用近三个月的高强度劳作,以暴力摧毁性重复动作,专心“打洞”而成。王峰选择了门、屋梁、船、阶梯等现成品,重新编织,构造了一个千疮百孔的景观。



不过小管家感兴趣的是这次的策展团队——BUMP爬坡小组。这个神秘的小组据说2014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成立,由多位有抱负有理想的青年艺术家组成,目的是组团搞艺术




小组成员坐在展厅的会客桌上各自与朋友闲聊,我与这次展览的艺术家王峰匆匆见了一面,也没有交谈。他们打趣说“司健伟”是小组发言人,找他。


于是我与这位发言人短短聊了数十分钟,其间不断有人过来打招呼,他一律礼貌点头,微笑示好。



“希望以集体智慧做作品,个人声音太弱小。”


集体”,跟司建伟交流时他反复提及这个词。我想起中学时候每个月的黑板报评选,或一年一次的校运会,老师会不止一次的强调,“我们是一个集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系统,我们在做大型装置,或行为艺术,个人力量无法实现的时候,就小组共同来做。”


我们喜欢某件艺术作品,通常是被其强烈的力量,或某种情绪所打动。这种创作是极其个人、情绪化的


团队是为了获取利益,或达到目标而共同工作。两者完全是两回事,交谈过程中我始终保持质疑。



“个人创作时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做作品,出来的东西是个人化的


小组创作,是一个研究、实验的过程。团队的思维不停碰撞,会产生出更多新的可能性


还有就是,小组创作大家的经济负担比较小。现在做当代艺术基本是一个只出不进的情况,实验类作品没什么市场的。”



“当代艺术”“实验性”,一向对这些宏大、空洞的名词不感兴趣,没有继续深聊。不过经济负担对真正在做作品的艺术家来说的确是非常现实的问题,用小组的形式发声,合力出资,或许是没有选择的,最好的选择。


最后我又问他,觉得创作者保持孤独重要吗,他说当然。



《洞见-王峰个展》

展览时间:7月9日 - 8月22日

展览地点:前行美术馆(天心区太平老街167号太平里文创社区1F)

展馆开放时间:周一 - 周日,上午10点到晚上9点



02


11位年龄跨度大、艺术风格差异大、材质和表现手法各不相同的艺术家的当代艺术作品混搭在一个空间里,在梅溪书院正发生。



7月14日下午,邹建平老师策展的“混搭Web2.0”艺术展在梅溪书院L3艺术展厅正式开展~艺术食客邹建平、罗湘科、周陋之、蔡东、郁涛、何玲、马丙、刘峰、周建胜、陶庆友、黄兴勇,以混搭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自由的渴望



“外像是混搭、内像是创造力的弘扬;艺术家的有效聚合,表达着一种和谐的人文精神,平等和尊重 ,高度展现一个城市艺术家群体心灵的诉求,希望观众们在艺术家们的作品中得到实质的体验。”



开幕当天下午14点,梅溪书院还举行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现场直击”论坛,策展人和几位嘉宾跟我们分享了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脉络和现状。



“混搭Web2.0”展览

展览时间:7月14日 - 8月28日

展览地点:步步高梅溪新天地梅溪书院L3展馆

展馆开放时间:周一 - 周日,上午10点到晚上10点




文、编辑|丁蓉  

图 | 丁蓉、江芬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如果喜欢,就分享到朋友圈吧



 推 荐 阅 读 】

三伏天里不想出门,来夏夜行乐音乐季一起撒野

历时三年,她将畅销三百万册的书搬上舞台

搞艺术的青年们,都是怎么被艺术搞的

听音乐还是看话剧,这是个问题

同去专访:话剧版“人民的名义”原著作者

为你读诗:余秀华《日记:我仅仅存在于此》

同去推荐:这些配乐牛逼的电影你肯定没看过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国王的宵夜》话剧票!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