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高宁 | 他说,“思政课不能是心灵鸡汤!”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大学四年一定要听一次他的课”
“上他的党课是来北航最幸福的事情之一”
北航学子口中的“他”,是谁?
他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年度影响力人物
是第六届“感动北航”人物
是获得北航“立德树人奖”唯一的80后教师
他是高宁
思政课教学改革,必须“守正创新”。“创新”一定建立在“守正”的基础上。“亲和力”和“针对性”不能脱离“思想性”和“理论性”。方法和内容是统一的。一旦脱离思想性和理论性,只讲亲和力和针对性,这就有可能讲成心灵鸡汤,而不是思政课。这就偏离思政课建设的方向了。
——高宁
”他的课,听过的都说好
讲授风趣幽默,氛围和谐融洽
台下座无虚席,人人聚精会神
甚至有学生听得感动,课后流着泪向他道谢
高宁有什么秘诀?
一起听听他的自述《我叫高宁》
这学期,每周一到周五,高宁结束了在学院路校区的行政工作,就要奔赴沙河校区上课,从7点上到9点。“虽然行程略显奔波, 但我坚持把最重视的时间放在课堂上。”
每堂课前,高宁一定提前半小时进入教室,准备课件、调试设备。站在讲台上,静静地迎接每名同学走进教室。他说:“匆匆忙忙的他们,也许不会注意到你脸上的微笑,但会感觉到你对课程的尊重。因为你愿意把生命中最有限最宝贵的时间留在教室,而不是其他地方”。
他也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因为“最后一个同学可能想避开所有人,和你聊聊心里话”。他一定会把最便捷联系方式留给学生。“因为他们选择相信你。”
一个学期为800多名学生上思政课, 更多的时候达到1200名学生。为“最多的学生” 讲“最好的思政课”,高宁始终坚持,不仅要教育学生“懂政治”, 更应引导学生“用政治”。
他让学生爱上思政课
思政课,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是枯燥乏味、甚至空洞无物的。
高宁一开始也有“碰壁”时刻:“第一次上思政课是这样的,我看见几个学生趴在教室后面的桌子上睡觉,我于是过去,走到他们的身边,我说,你怎么不到宿舍去睡觉啊?没有一个学生搭理我。那是一个极其尴尬的场景,我就反思,我哪错了。”
他思考,什么叫“贴近学生”:一节好课并不是说简单地走到学生身边,好像跟学生打成一片,而是要用自己的学识让学生有所收获。”
课上,他和学生们讨论“我们有必要去谈谈什么叫政治”“世界是同一个世界”“我们想谈谈入党的问题”。
他鼓励学生上课用手机,自己验证答案:“一上课我就会告诉大家,高老师的视角并不是唯一的视角,需要大家帮我去补充。上课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在用手机,他们在验证高老师讲的这个例子是否真实。有时候,手机上的一些信息恰恰能够弥补老师自己的不足,这是我鼓励学生用的。”
我一直在讲一个瑞士手表的例子,有一次,一个学生告诉我,高老师你这个例子不对,他很熟悉瑞士手表本身的生产和设计,他用详细的资料证明了我教学当中的缺陷和错误,我很感谢他,从此以后我就不再用这个例子了。
——高宁
”在讲解“方法”与“方法论”时,他把1:1的《千里江山图》搬到了教室,从画的一头讲到另一头。十几个男生走上讲台,从背面撑起整幅画,向全班展示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2017级本科生闫东升是其中之一:“这本应该是很难理解的一个定义,高老师却通过一幅画讲解得明明白白。考虑到我们站在背后,没有看到画幅,高宁老师特意将《千里江山图》留了下来,专门让我们几个帮忙的同学也仔细看看。”
“好的政治课是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
高宁说,自己的兴趣可能就是学生的兴趣,“所以,每一个史料或者说每一些有意思的小东西,我都会一个一个地去找”。
1974年1月8号的人民日报,就是当年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插队的时候,看到那张报纸,然后修沼气,改变梁家河的面貌。当时我的想法就是,我很想知道这张报纸到底长什么样子。报纸的真实能够给大家反映出那个时代的整个的印记,这就叫触摸历史的真实。
——高宁
”高宁这一举动深深地印在了计算机学院2017级本科生刘取齐的心底:“高宁老师拿出一张早已泛黄的报纸,是1974年1月8日的《人民日报》。我形容不出课堂的那种氛围,仿佛一幕幕都呈现在你眼前……”下课后,刘取齐跑去跟高宁老师说“谢谢”,还没开口先感动地流泪了,“讲的内容真的很好,老师是真心准备的”。
高宁说:“课堂时空极其有限。尽可能利用一切时间、通过各种方式走进学生的生活,在和他们一起观察社会,一起读书,在同吃同住同劳动完成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言传身教,同时教学相长。”
两年多来,高宁先后为学校数十支实践队提供指导和建议,同他们一起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真切地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号召。
实践队的学生说:“我们前往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那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知青插队过的地方。当年他也是青年,我觉得他做的那些事情,好像我们也可以去学习和做到的。”
高宁说:“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觉得我自己不是一个老师,而是和他们一起去学习这个世界的同学。”
和学生一起参加社会实践的高宁
怎么进?进什么?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对此,结合北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教学实践,高宁也有自己的思考。
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进”工作,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北航马克思主义学院如何落实“三进”?
怎么进?采用“动态进、全面进、系统进、深度进”的原则。所谓“动态进”,是指与时俱进,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论述和讲话精神融入到课堂和教材中。所谓“全面进”,是指进入每一门课程,夯实必修课阵地,拓展选修课领域。所谓“系统进”,是指思政课程一体建设、不同视角、多维宣讲、循环上升、反复巩固。所谓“深度进”,是指从四个层次理解“思想”和“精神”,回答“进什么”的问题。
进什么?从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知识观点”进,结合总书记具体论述、观点,国家政策。二是“思想理念”进,从视野、立场、方法入手。三是“精神气质”进,讲永久奋斗精神、担当精神、“无我”精神等。四是“说理方法”进,比较方法、历史方法、叙事方法、情感方法等综合运用。
总书记的很多讲话情真意切,而且既有亲和力又有针对性。我们思政课老师要学习总书记如何讲道理,学习总书记如何讲中国故事。我们去提高亲和力和针对性的一个方面,就是我们学校的特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我们要在跟课程思政融合当中去发展我们的思政课。
——高宁
”高宁认为,思想政治课最重要的应该是让学生读懂政治, 并学会运用政治,思政课的意义也并非完成学分那么简单。
他说,“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思政课在教授某种思想意识层面的知识,只有老师坚信自己讲的,学生才能相信老师所说的,并接受老师的教育。拥有18年党龄的高宁几乎每天都坚持佩戴党徽上课, 他向学生传递的是“老师讲的,就是老师信的”。高宁希望,自己真诚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不做“两面人”。
我们讲课要从熟知而非真知的这个角度去切入,学生熟悉但是他不真懂,这个是我们教学的切入点。因为只有他熟悉的东西我们才能展开对话,只有他非真知的东西、不是真懂的东西,才有教学的必要性。
——高宁
”在学生们看来,“高老师的课完全超出了我们对思政课的想象,特别有趣味,也有内容,改变了我们一直以来对思政课的认识。”
思政路上 他仍在前行
学生们说
“听高老师的课就是一种享受”
“听他的课,一坐下就不想起来了”
“听他的课,此生无悔”
图为学生们对高宁老师课程的评价
近几年,高宁每年的教学工作量都在320学时以上,其中至少有288学时投入本研思政课教学,在课程密集的春季学期,他每晚都要上3节课。他的本科生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每年的选课人数达1200人左右,评教满意率始终位居全校同期思政课榜首;研究生思政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两度获得“研究生课程卓越教学奖”。他还是北京市“师德先锋”、北航“优秀共产党员十杰”,。
他说:“有一句话叫‘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自己还达不到我心中那个好的政治课的标准,从学校到学校,毕业之后又回到学校,我们缺乏实践的历练,假以时日,十多年之后或者说是几年之后,我如果有机会去地方挂职,或者去地方体验的话,回过头来再讲思政课。我相信跟学生讲的一定比今天要好的多得多。”
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言语间闪耀着思想的光辉
行动更加令人敬佩
这,就是高宁
延伸阅读
传递信仰的力量 ——访北航“共产党员十杰”、思想政治理论学院副教授高宁
思政课的“高宁表达” | 用精准的思想地图带领学生欣赏理论胜境
出品 | 航小萱®工作室
部分素材来自《劳动午报》
编辑 | 史越 朱顺宁 陈烁
那么,问题来了
你听过高宁老师的课吗?
快在评论区为他打call吧!
截至5月24日15:00
留言点赞前5名
赠送高宁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六一礼物!
(有高老师的亲笔签名呦!)
和小萱一起
为立德树人的北航老师
点1000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