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影视结盟的叠加效应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为电视剧发展指明了方向。电视剧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多方面因素形成合力,向文学借力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
文学与影视的关系
文学与影视的关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两者是一种如影随形的关系。影视的发展史,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与文学共生共荣的历史。放眼世界,无数给人们留下难忘记忆的经典影视作品,大多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来。有研究者曾认真分析过历届奥斯卡最佳影片、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等作品的来源情况,其中近八成获奖影片源自包括文学、传记、新闻、历史等在内的改编再创作。
中国影视改编文学作品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了,但迎来黄金时代却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文学的丰硕成果为电影改编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养分。大家非常熟悉的如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沈默君的《渡江侦察记》、陆柱国的《上甘岭》、曲波的《林海雪原》、梁斌的《红旗谱》、杨沫的《青春之歌》、冯德英的《苦菜花》、吴强的《红日》、柳青的《创业史》、李英儒的《野火春风斗古城》、罗广斌和杨益言《红岩》、白辛的《冰山上的来客》,等等。这些长篇小说记录历史风云,书写家国命运,歌颂民族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根据这些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在思想性、艺术性及技术上达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水准,造就了新中国电影的辉煌,为中国影视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影响深远。比如,1961年,电影《青春之歌》在日本上映后,很多日本青年看完电影,纷纷要求参加日本共产党。
中国电影迎来的另一个黄金时代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使中国整个社会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中国文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佳作不断,为新时期电影的崛起提供了丰厚的创作素材。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根据小说改编的影片,如《陈奂生上城》《天云山传奇》《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城南旧事》《人到中年》《张铁匠的罗曼史》《流泪的红蜡烛》《没有航标的河流》《女大学生宿舍》《红衣少女》《花园街五号》《今夜有暴风雪》《野山》《芙蓉镇》《老井》《红高粱》等。这些电影一经问世很快在全社会引起巨大轰动,应该说,这些电影的成功首先归功于文学,小说不仅为电影提供了深刻的思想、离奇的故事、生动的人物,还提供了讲故事的方式、推进情节发展的结构,营造了别有意味的情绪。对此,张艺谋说过:“我一向认为中国电影离不开中国文学。你仔细看中国电影这些年的发展,会发现所有的好电影几乎都是根据小说改编的⋯⋯我们研究中国当代电影,首先要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因为中国电影永远没有离开文学这根拐杖。看中国电影繁荣与否,首先要看中国文学繁荣与否,中国有好电影首先要感谢作家们的好小说为电影提供了再创造的可能性。”
尽管电视晚生于电影,但其在借力文学方面同样成就斐然。像《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游传》《西游记》等古典小说名著,《子夜》《家·春·秋》《四世同堂》《围城》等现代文学名著,还有《今夜有暴风雪》《寻找回来的世界》《上海的早晨》《平凡的世界》《红岩》《林海雪原》《白鹿原》《历史的天空》《暗算》《亮剑》《父母爱情》《人民的名义》等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无一不是“爆款”产品。近年来,备受观众好评的《大江大河》《山海情》《觉醒年代》《都挺好》《功勋》《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扫黑风暴》《理想之城》《你好,李焕英》《长津湖》《红海行动》《长安十二时辰》《少年的你》《庆余年》和《赘婿》等作品,都与文学尤其是网络文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根据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近5年,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目超600部。
2021年底2022年初,根据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梁晓声创作的长篇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人世间》热播,创下央视近5年电视剧收视率新高,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电视剧的热播,小说也再次成为“爆款”。这是一次文学与影视深度融合、联通发展的优秀范例。中国作协为此专门召开座谈会,中国作协主席、中国文联主席铁凝在致辞中表示:“《人世间》的热播,再一次有力地证明了文学与影视的亲密关系,从文学到影视,这不仅是在描述一个过程,更标志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创造与接受的广阔空间。”
推动新时代文学从“高原”向“高峰”迈进
2021年,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召开。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国作协新一届党组书记处大力加强现实题材精品创作,组织实施了“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和“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
这两个创作计划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新时代文学从“高原”向“高峰”迈进,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展开,尊重文学规律,均以5年为周期,力争推出一批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优秀长篇小说,打造新时代的文学新经典。这些优秀作品,一定能够为中国的影视创作提供丰沛的文学资源。
其中,“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创新文学发展理念,广泛搭建平台,整合文学创作生产传播转化各环节的中坚力量,依托全国30多家重点文艺出版社、重点文学期刊等,从作家创作、编辑出版、宣传推广、成果转化、对外译介等多方面统筹协调,形成联动机制,为文学精品的产生加压赋能,力促优秀长篇小说脱颖而出,同时推动文学精品的传播、转化,有力彰显新时代文学的价值。目前,该计划第一批确定了19部长篇小说入选,入选作者都是国内一流的重要作家,包括中国作协副主席阿来的小说《寻金记》、中国作协副主席毕飞宇的小说《琥珀的光》、畅销书作家马伯庸的《大医》、湖南作协主席王跃文的小说《家谱》、作家葛亮的《燕食记》等。
“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则立足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以文学力量为新时代山乡铸魂。这个计划是一个长期开放的文学行动,具体措施包括三个环节:一是通过全国性稿件征集和中国作协各部门专家推荐,遴选和发现潜力作者和作品;二是组织文学界专家对重要作品召开改稿会,有效提升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三是在衍生转化方面,根据作品特点,将版权交易流程前置,在作品初稿阶段就请影视平台及相关制作方介入,参与选题论证、提出对作品影视转化可行性的意见建议,争取达成初步购买意向。目前,该计划共收到来稿700多部,中国作协相关部门多次召开“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专题论证会,经编辑初选申报、选题小组论证,初步选出18部优秀作品,中国作协组织专家认真研读,多次召开改稿会,对作品提出修改意见,精益求精。
除了这两个计划之外,中国作协还有代表着中国文学最高荣誉的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国家级奖项,这四大奖每一项都是四年评选一次,门槛非常之高,竞争相当激烈,很多获奖作品在改编成影视作品后获得成功,经受住了社会和市场的检验。
国家广电总局与中国作协为文学影视合作建立常态机制
2022年9月2日,国家广电总局与中国作协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电总局局长徐麟指出,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是推动文学和影视这两大艺术门类的互动从个体的、自发的、随机的,上升为有常态机制、有组织保障、有计划安排的交流合作,必将为两个领域精品创作生产注入新的动力。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张宏森表示,中国作协愿与国家广电总局共同努力,聚焦“国之大者”,发挥各自优势;持续加强原创精品供给,激发优质影视作品创作活力,打造一批兼具艺术性和传播力的、形态丰富的文化产品。
中国作协期待与北京市广电局和其他省市广电局,以及各影视制作单位、网络视听制作公司、新媒体制作推广机构等,开展密切合作,资源共享,源源不断地为电视剧创作提供值得信赖的选题和文本,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贡献精品力作,不断加强文学作品知识产权的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开发利用,推动文学作品的创作成果充分释放潜能和价值,持续提升文学传播的影响力,取得1+1>2的效果,促进人民大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真正把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要求落到实处。(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
编辑:沈金萍
本文刊发于《传媒》2023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