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科院迎新(25)| 走进海科院:多元化育人策略,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有机结合

海洋科学学院以培养学术精英和行业领袖人才为重点,致力于培养海洋科学理论基础扎实,海洋生物、海洋地质、物理海洋和海洋化学专业知识丰富的学生,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思维和国际化视野的人才,未来研究海洋的科学家。学院实施多元化育人策略,致力于将感性获取与理性认知相结合,让学生在追求知识、独立实践、突出特长的过程中,提高思想政治、科技、专业、文体和职业等综合素质,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机结合,培养熏陶学生的“领袖气质”和“家国情怀”。 




协同育人研究与实践——海洋科学专业《形势与政策》指导书


1

强化学生社团的专业文化建设,实现第二课堂的综合素质培养。


以海洋志愿者公益为宗旨,组建“海精灵协会”学生社团,培养社会责任意识,使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个性、不同需求的团队成员通过知识的互通、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碰撞获得相互的交融与促进;以中山大学实践育人精品项目为依托,打造文理交融的“海洋科技文化节”品牌活动,将专业文化建设融入第二课堂的育人过程中,培养造就一批团学骨干;实施海•阳体育计划,打造一支从优秀到卓越的学生排球队,成为全校性劲旅,不仅能强身健体,更有助于形成勇敢顽强的性格、超越自我的品质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学生排球队男队在2013年夺得全校冠军,女队在2015年夺得全校冠军,实现了竞技水平与团队精神的完美结合;成立学院新闻中心,运营学院官微——“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微信公众号,编辑推送海科院新闻、走进海科院、海洋学子、海洋班风、海洋科普、海洋资讯、海科院迎新、海洋微课堂、海藻图鉴、两学一做、海洋大讲堂、海院午餐会、海院新进人才等专题信息与新闻,月推送文章达170条左右,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提升,助推学院文化得以内化。


2

丰富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实现第二课堂实践育人。


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是规模较大的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是学生认知社会的桥梁,融入社会的纽带,奉献社会的途径。在实际中,每年举办一届海洋科技文化节和粤港海洋夏令营,让学生们走出校园,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增进对社会的认知与认同,并吸引广大公众关注海洋,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战略思想;充分利用实习实践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基地,努力把学生输送到企业基地或行业应用部门,开展毕业实习,既锻炼科研能力又拓宽学生的眼界,在为社会发展作贡献同时,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3

创办特色科技活动,实现学生假期和课余时间的自主开放型实验。


实行全开放式创新育人机制,及时将科研成果融入实验教学,在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指导下,做到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时间开放、内容开放、设备开放、试剂药品开放,将学生置于科学研究的全过程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除了系统的实验教学安排以外,结合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注重组织低年级本科生到科研实验室观摩与交流,进行代表性科研工作示教;定期举办“海洋大讲堂”活动,拓宽学生专业视野;组建中华白海豚、红树林真菌以及珠江口鱼类鉴定等以学术为背景的兴趣小组,为专业与兴趣的结合创造机会;鼓励低年级本科生直接参与创新/创业训练,承担各类学生科研项目;三年级启动毕业论文方舟计划,资助和鼓励本科生升学深造;四年级本科生直接进入各导师科研团队,参照研究生模式培养本科生,并完成论文答辩。


4

精心策划并讲授《形势与政策》,体现与第一课堂的有效衔接。


结合课程理论性与时效性强的特点,根据国内外海洋事业发展态势、教育部下发教育教学要点、海洋科学专业教学情况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以专题讲座形式授课。主要包括以下专题:认识大学:大学的精神文化及其实现途径;认识学院:海洋、海洋科学与海洋学院;认识自己:自我认知与职业生涯发展;关爱自己:大学生心理状态与行为特征;海洋争端:国际海洋法与国家海洋权益;四个自信:从全球化视域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切实提升四种思维能力;学习新党章,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动商:健康、幸福与成功的基石;人无信不立:大学生学术诚信浅析。课程教学强调关注生活、关注生命、关注生态、关注社会、关注海洋,重点解决本科生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爱国主义、诚实守信、团结协作、能力提升、职业发展和心理健康等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推荐阅读:

海科院迎新(24)| 新生指南:新生用品篇

海科院迎新(23)| 林清玄:好孩子不是得第一名,而是被唤醒了内心的种子

海科院迎新(22)| 走进海科院:全员化育人策略,实现“人心向学”理念落到实处


编辑:王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