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洋学子(392)| 从细胞培养开始的科研之旅——2015级本科生李剑焕,2017级本科生金凡茗、赖明彦

我们小组项目的研究建立了四种珠江口重要海水鱼类的细胞系,分别为银鲳鳍条细胞系(PaF)、叫姑鱼脑细胞系(JgB)、弓斑东方鲀鳍条细胞系(ToF)和黄鳍鲷鳍条细胞系(AlF)。对于这四株细胞系,首先进行了细胞鉴定及分析其细胞特性。我们绘制了生长曲线,探讨其生长的最适温度与血清浓度;通过细胞冻存与复苏,进行细胞的保存;核型分析中进行染色体计数,初步探讨其核型;通过转染,检验其是否可作为外源基因操作的理想工具。在此基础上我们还研究了其对重要的病毒性病原体——出血性败血症病毒(VHSV)、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RGNNV)的敏感性。首先用病毒感染细胞,观察细胞病变效应,初步判断细胞系是否对该病毒敏感,随后通过qRT-PCR,病毒滴度分析以及透射电镜观察检验病毒在受感染细胞内的复制。


四株海水鱼细胞系的建立,为后续海水鱼类的研究提供体外操作平台,并丰富了我国海水鱼类细胞系资源。同时,建立对VHSV及RGNNV高度敏感细胞系,可为这两种病毒的防控提供研究平台。


用来建系的鱼类样本


银鲳鳍条细胞


项目小组一共有三名成员,小组长是2015级的李剑焕,有两名2017级的组员,赖明彦和金凡茗。申请项目时,李剑焕同学为海洋生物方向三年级本科生,已经过一年的生物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一些科研经历的积累。当时赖明彦和金凡茗两位成员大一下学期刚开学,尚未分方向,若说学过的相关课程,那就只能算上“普通生物学”啦。但这挡不住他们对生物的热爱和对科研的好奇与兴趣,便一同联系了老师申请了课题。大家所处阶段不同,在这个过程中也有着不同的所获所感。


项目研究过程中,我们对书本中的科研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不再只是纸上谈兵,支撑理论的实验也十分重要。这为期一年的学习过程,从最养细胞开始,充以RNA和DNA提取、核型分析、qRT-PCR,我们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不少实验,提高了实验技术,锻炼了实验思维。虽然最初,会因为没有成功而有些失落,但后面想办法解决问题后的成功带来了发自内心的感到喜悦。


细胞培养,日常细胞观察


整个项目令人难忘着,关于它的方方面面。我们养的细胞,我们做过的实验,统计数据时的辛苦,实验中等待的无趣,细胞被污染时的愁闷,实验成功时的喜悦,等等等等。失败也是难忘的,一次次的失败。虽不是什么可喜的事情,真正说来也不愿与人提起,但一次次的失败与挫折确确实实是研究期间颇有感触与有收获、许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仍会记忆犹新的事情。


虽每次失败后会查阅资料、积极思索、改进,但也有时百思不得其解,久久找不出问题所在。有时会伤心难过,就像满怀希望播种的小种子,百般精心呵护后,它却久久沉寂。在失败许多次后,终于,等到成功的那一刻时,彻彻底底的开心,空气里都是笑。一个小小的结果,背后却有许多付出。枯燥重复的实验使我们变的更耐心仔细,一次次的失败磨练了意志,也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的道路很长,我们现在经历一些小挫折只会让我们成长,所以不必担忧,享受实验的过程就好啦。


核型分析实验,染色体制片过程


十分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贾坤同副教授,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积极与我们交流,给予我们指导,让我们不断开拓思维、提高自己。也感谢贾鹏博士后在我们实验过程当中无微不至的帮助,指导我们闯过了一道道实验难关。


在与实验室研究生师兄师姐们一起工作的日子里,也体会到科研工作者的专注、慎思、明辨、笃行,督促着我们时时自省、不可怠惰,并不断鉴之以自勉自律,不断成为更优秀的人。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科研的辛苦与不易,在此向科研工作者们致以诚挚的敬意。


山水一程,走过这趟,带着满满的收获,继续向前吧。科研的道路很长很长,莫畏惧山高水远。


合照(从左至右:李剑焕、金凡茗、赖明彦)


推荐阅读:

海洋学子(391)| 致敬科研中的有趣时光——2016级本科生黎泽欣、李文静、郑懿洁

海洋学子(390)| 做个自信而坚韧的人——2017级博士生张弯弯

海洋学子(389)| 靠近世界名校的故事——2015级本科生蔡童欣


来源:2015级本科生李剑焕,2017级本科生金凡茗、赖明彦

编辑:杨荣南;初审:林奇琦

审核:汪帼英、韩墨香、林奇琦、李颖、刘亚婷、曾瑛

审核发布:潘云智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