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洋学子(394)| 我们的乘风破浪之旅——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帆船队

本文来自 中山大学(ID:isysu1924)


2017年第三届中国大学生帆船锦标赛乙组的颁奖典礼上,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帆船队的队员们站在领奖台的正中央,高举着奖杯,拉起带有“中山大学”字样和校徽的旗帜,彼此拥抱,笑容灿烂地面向镜头。就在刚刚结束的乙组比赛中,五位队员驾着帆船迎着重重碧浪,冲到了最前面,他们夺得了冠军。而那时,距离队员们初次接触帆船,仅仅过去了四个月。


第三届中国大学生帆船锦标赛乙组第一名奖杯与校徽的合影


船在水上,感觉要飞起来了


帆船运动在中国并不普及,高昂的花费和艰苦的训练足以让许多感兴趣者望而却步。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帆船队的组建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起源于体育部和海洋科学学院相关老师们一段时间的酝酿。2017年4月,体育部委派杨利春老师作为帆船队教练,特邀国际帆船联合会仲裁委员会委员顾欣祖教授一同前往珠海校区与海洋科学学院的同学们见面,向大家介绍了帆船运动和建队设想。当月,帆船队正式建立——这是广州高校中的第一支帆船队,同时也成为学校体育部与学院共同建队的新模式探索范例。


中大帆船队的现任队长——2016级海洋科学学院本科生左皓晟对帆船的兴趣比其他队员来得更早,“因为我是青岛人,曾亲眼见过2008年奥运会时的帆船比赛,当时就觉得这项运动看上去特别厉害,船在水上,感觉要飞起来了。”梦想照进现实的转机出现在中大。在院内举办的招新宣讲会上,兴致勃勃的左皓晟问了很多问题,“我就是想去试一试”。左皓晟的热情给帆船队的主教练、中大体育部的杨利春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星期后,杨老师打来电话,邀请左皓晟担任中山大学帆船队的第一任队长。事实证明,杨教练并没有看错人,两年下来,这个来自“中国帆船之都”的学生一直是队伍中的技术佼佼者,整个团队在舵手的带领下愈加团结,并逐渐拧成了一股绳。


和左皓晟不同,海洋科学学院2016级本科生周宇森与帆船运动结缘纯粹是一场巧合。一开始并未看到招新宣传的他,险些与这项运动失之交臂。直到从舍友的口中了解到相关信息才让他渐渐产生了兴趣,并在之后成功获得了参与机会。而另一位新加入的年轻队员、负责主帆的2017级本科生罗志豪则来自粤北,家乡坐落在层层叠叠的山地之中,在此之前,他只通过一些电视节目和网络图片才得以了解“帆船”——这项看上去遥远又刺激的运动。可他最终选择了海洋科学学院,选择了帆船队,选择了与过去截然不同的另一种生活。“我还是很向往大海的。”于是,他大学的四年光阴,都将与蓝色的海洋、摇曳的红树林、喧嚣的碧浪以及远方的海平线联在一起,并将义无反顾地在这两种生活之间行走。


目前,中大帆船队总共有六名成员,分别是左皓晟(舵手)、周宇森(前帆缭手/瞭望员)、游泽健(主帆缭手/球帆缭手)、梁越洋(球帆缭手/前帆缭手)、付全有(球帆缭手/前帆缭手)、罗志豪(前帆缭手/主帆缭手)。他们都是中大海洋科学学院的本科生,在进入队伍之前都属于零基础的“小白”,学校为他们配备了四名教练,包括来自校体育部的杨利春教练和另外三位广州云帆俱乐部的教练员。严格的训练是进阶的基础,兴趣与热爱是成长的动力,他们从层层选拔之中脱颖而出,终于开启了乘风破浪的壮阔旅程。


2018年亚锦赛上的大合照,从左到右:周宇森,梁越洋,付全有,游泽健,黄鑫教练,左皓晟,罗志豪


驾着帆船遇见“小蛮腰”


2017年夏天起,帆船队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训练,为的是争取在8月的第三届中国大学生帆船锦标赛上争取第一个荣誉。对一支才组建4个月的队伍来说,这并不是一个能够轻易达成的小目标。


全员零基础的短时训练,用左皓晟的话来说就是“非常地神奇”。通常意义上,零基础队员练习帆船驾驶,一般都是从单人船开始练习,直到个人能够熟练地掌握船的运动。而16级的队员们面对即将到来的比赛,不得不另辟蹊径——全员上大船训练。这样的初始练习显然是艰难的,“一开始练习大船的时候,我们对整艘船没有很直观的感觉。因为小船比较敏感,一阵风过来一抖,你就能够感觉到速度在加快;而大船不一样,一个小阵风来根本推不动整艘船。这些都给我们具体调整帆和舵的训练造成了阻碍。”这是左皓晟对大船训练的最初印象。周宇森回想起自己第一次上船的情形时,对周边的风光和个人的心境都已经没有了太深的印象,只记得一系列的帆船原理和注意事项,一心想着在上船之后能够正确地操作。帆船队的初训,就在这样紧张而刺激的气氛中开始了。而他们需要克服的困难显然还不止这些。


在左皓晟看来,与陆上运动相比,帆船运动最关键的不同是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船的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的方向以及大小。“不与风抗衡,要懂得顺应风”——是队员们在长期训练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训练之初,困扰罗志豪的并不是技术上的困难,而是心理层面的障碍。“在船快要翻的时候,我会很害怕,担心它翻了之后就翻不回来了。”为了克服恐惧,罗志豪迎难而上,他总是在大风天的时候刻意让自己驾驶的小船多翻几次,再一次又一次地扶正,以习惯这种翻覆的状态,找到操控和把握的感觉。


在训练基地洗船


为更好地应对比赛中出现的未知情况,在集训之余,帆船队也会尝试找些“刺激”。让队员们印象深刻的一次航行训练发生在台风天,在这之前相当长的时间里,队员们都只能在微风或是无风的内河航道里进行常规练习。“而台风那天,河面上有风浪,所以船开得特别快,我们乘着风一路狂奔,所有人都觉得非常刺激!”左皓晟描述当时的情景时依然难掩兴奋,“两位教练和我们一起开着船沿着内河的小航道一直往前走,走到华南大桥附近,在那儿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广州塔了。”杨教练的妻儿撑着雨伞顶着狂风暴雨在岸上为大家加油,站在遥远的石头栏杆后面不停地挥手,队员们欢呼着热烈回应,小船在一片茫茫的风声中沸腾了起来。


帆船队正在靠近广州塔


趁我们正年轻!


中大帆船队的六位队员都来自于海洋科学学院,他们将专业学习与水上运动结合起来,罗志豪谈及帆船运动对专业学习的影响,总会想起大一时自己上过的大学物理课。“在那堂课上,老师就讲到了帆船的原理,比如帆船在顺风和逆风的时候都可以航行。”罗志豪有点小骄傲,具备帆船航行经验的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比旁人更容易理解这些细节性的问题。


此外,帆船队里有三位成员都是本院物理海洋专业的学生,他们曾经无数次地与大海亲密接触,他们时常会出海考察,在距离海岸线几百米远的滩涂上采样研究。他们还去过澳门与金湾机场之间的磨刀门,那儿形成了一个非常神奇的浅滩,在低潮位的时候会露出水面一米左右。


2018年,中大帆船队再次出征——参加第一届J80亚洲帆船锦标赛。为此,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赛前准备,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细节,例如相关海域的潮流,潮流影响下船的航行和走向,以及风向风速等等。“我们其实是以备战考试的状态去准备每一场比赛!”这是队员们在实践中的共同感受,“毕竟,细节决定一切。”不过,两年下来,他们已经习惯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中自我调节和放松了。“我已经学会以一种放松的心态去对待一件严肃的事情。”


亚锦赛前在厦门码头的集体合影

(来源:三匹狼-田野摄影)


对于那场比赛,罗志豪至今印象深刻,“报名的队伍不分年龄,各种专业级的选手和外国选手云集,所以一开始我们的排名是非常靠后的。”与强者遭遇是提升自己的好方法。帆船队的队员们在连续几天的比赛中不断吸取经验,当天比赛结束的晚上大家会聚在一起总结船队航行时存在的问题,这也是他们在长洲岛集训期间一直坚持的传统。总结时有一个原则:每个人首先要分析的是自己的问题。在教练看来,大家本来就不是为了名次而来,而是要在比赛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罗志豪还提到了队内每个人都要写“周记”,记录每次训练发现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两年以来这份记录从不间断。在后面几轮比赛中,中大帆船队的排名不断提高,并最终获得了青年组总成绩第四名的好成绩!


即将起航迎战第一届J-80级亚洲帆船锦标赛


周宇森和另外几位队员一起正在准备帆船证的考试,而在不远的未来,他还想出国去看看。左皓晟计划要在未来尝试帆船的离岸赛,比如环球航行,比如从中国走到好望角。罗志豪的兴趣则比较广泛,他一直在保持自身的体能训练,也在尝试排球、高尔夫等其他运动,开阔眼界、提升技能是他目前最希望达到的目标。但他们和教练、队员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青岛。即将在青岛举办的2020年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广东省大学生帆船队代表团将由中山大学牵头,参加所有三个项目的比赛。在16级第一批队员即将毕业之际,他们将到中国的“帆船之都”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强队共同角逐。


中山大学帆船队还将继续他们的乘风破浪之旅……


中山大学 原文地址请点击阅读原文。(题目有改动)

若发现侵犯您版权的内容,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谢谢!

来源:党委宣传部

采写:肖雯川

编辑:王文君;初审:何方

审核:陈诗诗

审核发布:漆小萍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