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花垣县委书记罗明在全省乡镇书记扶贫培训班的讲话:书写责任与担当

2016-09-03 罗明 花垣视窗


□中共花垣县委书记 罗明


坚持最根本的信仰,把忠诚烙进脑海,做到政治坚定

共产党人与常人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怎么样才能坚持最根本的信仰,做到政治坚定、对党绝对忠诚?最重要的就是要永远保持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基层一线的乡镇党委书记,我们必须带头加强学习,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用正确的政治理论来武装头脑、提升党性、净化灵魂。但提到学习,我们一些乡镇党委书记,也有三种糊涂思想:一部分人认为自己是老“基层”了,在乡镇干了多年,甚至换过好几个乡镇,政治上“久经考验”,工作上经验丰富,政策上也基本掌握,表现出“没必要学”的自满情绪;一部分人感到自己就是一个乡镇党委书记,比芝麻还小的“八品官”,把握政策、掌握方向、“顶层设计”是上面的事,上面决定怎么做,只要老实执行,只要“知其然”,不要“知其所以然”,表现出“浅尝辄止”的应付情绪;一部分人觉得“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什么事都要乡镇一级来落实。工作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搞什么学习,表现出“静不下来”的浮躁情绪。

这几种想法都是错误的,都要不得。没有人是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没有人生下来就“天上晓得一半,地下全知”,尤其是政治理论的学习、法律政策的学习、农业农村知识的学习、还有电商等新生事物的学习,只有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修养和锤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才能成为坚强的马克思主义者,才能成为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前进的带头人。

目前党中央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对党员理想信念的一次再教育,我们应该结合学习教育,扎实打牢“学”这个基础。具体到我们乡镇,怎么去学校,重点要从三个方面着眼。

一是要“看高”。要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到理想所在,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特别是系统、深入、全面地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至信深厚,在任何时候都要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带领基层党员群众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二是要“看低”。要注意往下看,看到底线,学好规矩,遵守纪律,保持正气。我们少数乡镇党委书记对规矩和纪律学习就抓得不够,有时候“犯规”“越位”“踩着水”自己还不知道。最近,我在新华网上看到一则报道,河南省商丘市一个乡没有用地批复,拆迁许可证也正在办理之中就把群众的房子拆掉了,这实际上是不符合法律程序的,但问到乡党委书记他讲他搞不清楚,他以为有县里的会议纪要就行了,结果曝光后被严厉问责。还有的,就是财经纪律方面,我们有的乡镇书记连基本常识都没有,遇到审计,事前街道通知“一头雾水”,事中到处找资料“满头大汗”,事后担心被问责“一身冷汗”,这些,都是忽视了学习才导致工作的被动。所以我们加强学习,坚守底线,这是对党的事业负责,也是对我们自己负责。

三是要“看平”。要多往身边看,看到群众,汲取智慧,创新实干。我们现在一些乡镇领导干部有这样一种看法,认为大部分群众讲学历初中还没毕业,讲阅历只到过县城,讲理论只关注一年的收成,有的还自私自利,对于向群众学习认为是“作秀”,这是绝对错误的。我到花垣之后,一个很深的感触就是开展城乡同建同治“花垣变花园”大行动,口号是我们提的,但到基层怎么落实和保持我自己心里也没底,基层群众积极探索却给我们很好的答案,老百姓探索出垃圾分类减量烧一点、埋一点、卖一点、收一点,“四个一点”这样切合农村实际的做法。正是有了群众的智慧,我们的工作才有了深入开展的思路。所以,我们一定要虚心向群众学习,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最终把我们“两学一做”的学习成果落实到“做”的实干上。

不忘初心,践行党的宗旨。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也在人民。在与县委书记座谈时,习总书记讲话中引用了清代郑板桥的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以此告诫我们封建王朝的县吏想到老百姓的事都睡卧不安,何况共产党的各级干部呢?他还给我们讲了他在福建工作时发现的东山县老县委书记谷文昌这个典型,谷文昌就是一心一意、一以贯之为老百姓干事,换来了老百姓对他的敬仰,“先祭谷公,再拜祖宗”。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也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

我们官虽小,但为民谋利的心思不能小;权不大,但必须把民生改善这份事业做大;位不高,但服务群众的思想意识一定要高,始终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迫切需求,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那么,如何抓好民生建设?如何做实这件相对看不见、摸不着的大事?关键是心中要真正装着老百姓,只要真装,就会舍得投入。近几年,我们花垣把改善民生最为最大责任,每年拿出公共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二用于民生。

我们在公共教育上做“实”,稳步推进教育“四大工程”,投入2亿多元建成新花垣县民族中学和县民族幼儿园并投入使用,有效缓解城区“大班额”问题,在全省率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城乡低保户子女实行15年免费教育,获评全省民族地区教育强县建设工作先进县。

在公共卫生上做“实”,实施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行“农民百元看大病”和药品“零差价”销售,全县新农合参合率连续11年达99%以上,城乡居民看病报销率高达86%。

在公共事业上做“实”,乡乡建有敬老院、卫生院、文化站,村村建有卫生室、农家书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通村公路全部硬化,正朝着通自然寨道路全部硬化努力。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共勉,要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重要工作,真正树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工作的奋斗目标”的理念,下决心落实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整治“六到农家”,扎实抓好就医、就学、养老、低保、五保、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六个落实”,认真解决好老百姓生产生活遇到的难题,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明显变化,以我们的扎实工作赢得群众的由衷点赞。

不忘初心,坚持廉洁自律。坚持廉洁从政不仅是党的一贯要求,也是每一位领导干部必修的基本功。要切实做到廉洁从政,就必须按习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持续掀起反腐风暴,上至中央政治局常委,下至基层一线的“村支两委”干部,“老虎”和“苍蝇”同时被打,无论职务高低,只要违纪违法一样严肃查处。我们要时刻守好廉洁从政的底线。“打铁还须自身硬”,只有先管住自己,才有资格领导和教育下属及普通群众,如果连自己都管不住,那就不可能带出好班子、好队伍、好风气。“天下之福,莫大于无欲;天下之祸,莫大于不知足”,欲望失了管控,权利少了约束,贪念就会如洪水泛滥,一发不可收拾,就会自导自演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剧来。

我们基层一线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常怀律己之心。要管好自己的“舌头”,不该说的不说,不该传的不传;要关好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不该喝的不喝;要管好自己的“脚”,不改进的门不进,不该去的场所不去。总在,我们要带头加强道德修养,追求健康情趣,打理好“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圈”“社交圈”,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以敬畏之心对待人生,为干部群众做好表率。

抓好最重要的工作,把发展扛在肩上,始终敢于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的“五条标准”,其中之一就是敢于担当。当前,我们正处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的重要时期,迫切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在第一线直面改革发展难题,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坚守“为发展勇于担当、为履职勤于担责、为群众乐于担难、为事业敢于担险”的理念,以“新状态”适应“新常态”,用敢担当回应新期待。

要在加快发展上敢于担当。党员干部肩负着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期望,有“造福一方”的责任,“有担当”应主要体现在扎实工作、努力推进发展上。

现在,仍然还有少数党员领导干部,面对新问题,缺乏责任心,习惯于“守摊子”,当“平庸官”;面对新问题,缺乏责任心,遇事绕道走,当“滑头官”;面对新常态,缺乏事业心,不善谋长远,当“太平官”。面对这些错误思想,我们都要自觉地抵制。我们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抢抓新机遇,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努力实现后发赶超。

比如,我们花垣,总的来说进入新常态压力不小,机遇不少。压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单一,面临转型发展的压力。二是受到矿价低迷制约,面临加快发展的压力。三是社会矛盾突出尖锐,面临稳定发展的压力。四是贫困面广人口多,民生欠账多,面临普惠发展的压力。但花垣作为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特别是习总书记视察我县十八洞以来,中央、省、州都更加关注我县加快发展、加快脱贫,机遇十分难得。所以,进入新常态,应对新挑战,首先还是要把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信息坚定下来,把目标确定好。今年我们定的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2%以上。这是个自加压力的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总的来讲就是要把握“宏观要稳”,抓好项目稳增长、抓好产业稳就业、抓好招商稳投资;要把握“围观要活”,通过深化改革“放活”市场、通过创新创业“激活”主体,通过转型升级“搞活”经济;要把握“社会托底”,精准扶贫托住贫困的底,社会保障托住弱势的底,社会治理托住稳定的底。

具体来讲我们开展了“五年活动”:开展好“扶贫攻坚年”活动,抓好“五个一批”“十大工程”的实施,确保年内减贫1.8万人;开展好“结构调整年”活动,以工业集中区、农业示范区、文化旅游区、商贸物流区“四区”建设为载体,推动经济总量扩大、结构优化、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开展好“项目推进年”活动,在全县上下营造争项目、引项目、上项目的浓厚氛围,确保2016年实施重点项目85个,完成投资35亿元以上;开展好“招商引资年”活动,积极引进精品项目和战略投资者,招大商、引大资、促大发展;开展好“维护稳定年”活动,认真打牢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构建平安和谐发展环境。

要在脱贫攻坚上敢于担当。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花垣县十八洞村视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伟大号召。“贫困地区各级领导干部更要心无旁骛、聚精会神抓好这项工作,团结带领广大群众通过顽强奋斗早日改变面貌”。精准扶贫,就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大的政治任务。

花垣属国家级贫困县,脱贫压力很大。全县217个村,贫困村有142个,占了65.4%;2014年全县精准识别贫困人口76590人,贫困发生率近30%,比全国高22个百分点,比全省高1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03元,仅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

我们按照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以十八洞村为试点,积极探索出“五个精准” 扶贫经验即精准识别贫困对象、精准发展支柱产业、精准改善居住环境、精准提供民生服务、精准创新扶贫机制,并在全县复制和推广。

三年来,全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5亿多元,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276元,农村贫困人口下降到4.7万人,贫困发生率降到17.8%,精准扶贫“花垣经验”在省委经济工作会、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和全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上作为典型推介,《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多次宣传报道。2016年2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前所未有连续5天系列报道《“十八洞村”扶贫故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抓好精准扶贫,要认真做好“三个三”,即,处理好“三个关系”,在“投入与深入”关系上,既重扶贫投入,更重工作深入;在“变化与规划”关系上,既重视短期变化,更重视长远规划;在“输血与造血”关系上,既实行救济输血,更注重脱贫造血。把握好“三个环节”,在“要扶谁”的问题上,要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在“谁来扶”的问题上,要重视帮扶力量精准组织;在“怎么扶”的问题上,要重视机制完善创新。破解好“三大瓶颈”,针对“缺资金”问题,要在积极发展村级“互助金”、统筹整合使用好财政扶持资金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无抵押、无担保的小额贷款发放;针对“缺技术”问题,要开展“门前办班”,方便群众获得实用技能培训;针对“缺市场”问题,要积极组建专业合作社,做大“订单农业”,发展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

花垣自定2018年摘掉“贫困县”帽子的目标,全县上下决心按照习总书记的“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要求,扎实落细落实精准脱贫“十大工程”,进一步复制和推广好十八洞村扶贫经验,瞄准“两不愁,三保障”,重点抓好“五个子”。

一是配强“村班子”。“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群众充满期待地讲,“送钱送物,不如选个好支部”。要把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结合乡镇换届和并村工作,将公道正派、能力突出、为民办事、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选进村支两委班子,扎实推行“六制工作法”和“五个村为主”,使每个村支部都能成为脱贫攻坚的“火车头”,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二是鼓励“争面子”。习总书记多次讲,人穷志不能穷,扶贫必先扶志。今年初,我走访我的新联系户,其中一户,夫妻两快60岁了,带个8岁的孙子在家务农,三个儿子在外打工,出去好几年了,一直没回来,平时也很少打电话回家,更没给家里寄过钱,几乎杳无音信。扶贫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但最基本的家庭责任更不能缺失,这里面也还有一个如何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问题。如果是这些心态和状态,怎么扶得起来呢?俗话讲,“人努力、天帮忙”,“人努力”还是排在前面的。要着力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多开群众会,教育群众牢固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观念,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引导贫困群众“宁愿苦干,不能苦熬”,变“要我富”为“我要富”,是贫困群众真正成为脱贫致富的主力军。

三是走出“好路子”。说一千道一万,如果没有脱贫致富的好产业,精准脱贫一切都是空谈。“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引导、支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选准1-2项种养产业。同时,大力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形式,扎实落实“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模式,切实解决群众发展生产缺技术、缺市场等问题。此外,湖南还是劳务输出大省,要加大对外务工人员跟踪服务的力度。

四是用活“钱袋子”。“晚上想了千条路,早上起来还是现门头。”有路子没资金是困扰很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最大难题。今年省里鼓励金融机构在贫困村设立金融扶贫服务站,把“小银行”开到村门口,加大对贫困人口创业就业贷款投放力度,特别是重点做好5万元以下免抵押、免担保的小额贷款发放工作。乡镇党委书记们,要积极协助金融部门搞好评级授信等基础性工作,大力宣传发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积极申请小额贷款解决发展生产缺本钱这个难题。

五是建设“新村子”。过去的3年里,我们花垣扎实开展城乡同建同治“花垣变花园”大行动,清除了“脏乱差”,建设了“洁净美”,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现在,结合“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我们要进一步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五改”工程,加快完善农村公路、农田水利、农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美丽乡村和美好家园。

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敢于担当。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看得见、摸得着、最能感受到的实际需要。我们在十八洞村搞扶贫试点,群众感受最直接的变化就是基础设施的改善。我们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与原生态协调统一、建筑与民族特色完美结合”的原则,精准制定了村庄发展规划,开展了农村“五改”,实施了民居(危房)改造218户以及配套的改厨、改厕、改圈、改浴工程,彻底消除了人畜同居现象,村民辛勤劳动回家还能洗个热水澡,深受群众欢迎。从县里这个层面考虑,这几年我们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目前,全县100%的乡镇通班车,100%的村通水泥路,73%的村通乡村公交,93%的村完成农网改造,80%的村通自来水,农村面貌大为改观,荣获“美丽中国示范县”的光荣称号。

那么,怎么去争取项目,实施好基础设施建设呢?县乡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相同的,关键要抓好四个“字”。

一是要“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稀缺资源,上级资金是有限的,不光乡里缺钱,进入新常态,受经济下行的影响,各级都很缺钱,这就更需要大家全力以赴,强化“抢”的意识,有这个意识,争取项目才有可能。花垣在十二五期间,累计规划并实施重点项目352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7亿元,对稳增长做出来非常大的贡献,群众也得了实惠。

二是要“活”。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是巨大的,没钱干不了事,所以在融资面一定要“活”,解放思想,特别是要用好PPP模式。比如,花垣在农业科技园建设上就利用PPP模式与博世科签订了1.9亿元的协议,在很大程度解决了园区建设问题;我们还打包了花垣县城乡一体化综合开发建设项目,总投资59.3亿元,并进入“全省第二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师范项目名单”。

三是要“快”。快立项、快申报、快跟紧、快落地、快实施、快受益。否则机会稍纵即逝,特别是我们乡镇要切实优化好项目建设氛围,保障好项目施工的环境,确保项目尽快完工,切不可因为我们守土“失责”,拖了后腿。

四是要“严”。规划执行要“严”、施工安全要“严”、纪律执行要“严”,所以的项目施工,都要加强监管,管好自己也要管好别人,千万防止“豆腐渣”工程的出现,千万防止“建设一个工程,倒下一批干部”的现象发生,全省这方面的教训是很多的。

除此之外,农村环境改善也很重要,不能只顾硬件改善,管理跟不上,脏乱差依旧。花垣以城乡同建同治为抓手,把“花垣变花园”大行动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重点推进“五同”建设(城乡同规划、设施同建设、产业同推进、环境同整治、事务同管理),同时,针对垃圾乱倒、摊点乱摆、车辆乱停、广告乱贴、棚户乱搭、杂物乱放、渣土乱运、河道乱丢等“八乱”现象,全面实行专项整治,使城乡环境大变样,人家条件大改善。原省委副书记孙金龙同志在我们县调研时说,“花垣的农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我在这里找到了乡愁”,这是对我们过来工作的高度评价。(本文系作者在全省乡镇党委书记扶贫专题培训班上的讲话,发表时有删节。来源:华声新闻)


猜你喜欢:

  1. 【视点】全国52家重点网媒齐聚十八洞村报道这样脱贫

  2. 【时政】县长隆立新调研电影院棚户区|麻宜志在古苗河检查工作等新闻

  3. 湘西对69名干部进行任前公示,涉及吉首、花垣等多县市详细名单>>【荐读】抄写党章,重新拾起入党初心”,这是一种态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