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苗寨的脱贫之路

2017-08-21 花垣视窗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本报特别推出“中国叙事”系列报道,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本期聚焦“精准扶贫”,敬请垂注。

习近平要求十八洞村开展扶贫工作时,“不栽盆景,不搭风景”“不能搞特殊化,但不能没有变化”,十八洞村不仅要自身实现脱贫,其脱贫之路还要“可复制,可推广”。

为了让更多贫困户短期内实现脱贫,扶贫工作队鼓励每家每户发展特色产业,有人养蜂,有人种豆角,有人开发苗绣旅游商品。龙秀林还琢磨出一个“113”工程助推乡村旅游发展:给全村每一户发了10棵冬桃树苗、10棵黄桃树苗、300尾稻花鱼。

“总书记来过,这是我们的优势,确实不可复制。但是,但凡有人类长期居住的地方,一定有它的特色,关键是有没有意识到,怎么去挖掘。

十八洞村民石爬专家不仅脱了贫,还看上了电视。(南方周末记者 谭畅/图)

2013年11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视察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思路,也给这个当年人均纯收入仅1688元的贫困村出了一道题。

习近平要求十八洞村开展扶贫工作时,“不栽盆景,不搭风景”“不能搞特殊化,但不能没有变化”,十八洞村不仅要自身实现脱贫,其脱贫之路还要“可复制,可推广”。

“总书记视察过的地方,还能脱不了贫吗?”当时的十八洞村支书助理龚海华正外出考试,听闻习近平视察的消息心头一喜,等了解清楚总书记的具体要求,他的内心变得又喜又忧。

总书记走后,县里派下一支精准扶贫工作队,与十八洞村村民共同探索脱贫致富路。201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8313元。2017年2月,湖南省扶贫办宣布十八洞村成功脱贫摘帽,是湖南省内第一批。

脱贫摘帽后,扶贫工作队没有撤离,他们还要继续留在十八洞村巩固扶贫成果。各路人马慕名而来,有来学习精准扶贫经验的,也有来打探国家给了十八洞村哪些优惠政策的。

“总书记来过,这是十八洞村的一张名片,但我们没有因此多得一项政策、一分钱。”2017年7月7日,扶贫工作队队长吴式文坐在村口,望着对面依山而建的苗寨下竖起高高的“精准扶贫”红色标牌,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我们有底气说,十八洞村的路子可复制,可推广。”

“怎么来了个宣传部长?”

龚海华刚到十八洞村是2011年。那年他大学毕业,回到湘西老家报考大学生村官,被分配到十八洞村给年近退休的老支书担任助理。

十八洞村那时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村民用水用电都成问题。全村225户,939人,人均才0.8亩耕地,种点玉米仅够自给自足,种点烟叶也不成气候。两百多人外出打工,寄回村的钱几乎是唯一的收入来源。山高路远,交通闭塞,留守在村里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龚海华发现,他们对于“贫穷”的理解中带着宿命感:“就是这样了,还能怎么样呢?”

作为国家级贫困村,十八洞村当时也有对口扶贫单位。“两年大概来了五百万资金,主要用在修路、通水通电上,改善了一下基础设施。”龚海华后来经常回想,要不是修了条“一车道”的土路,总书记来视察都进不了十八洞村。

不过,那时的扶贫方式较粗放,更像“大水漫灌”,村民生活没有太大起色。重庆姑娘孔铭英打工时爱上十八洞村民施全友,来村里住了一晚,第二天就嚷着要分手。“路不好,我穿高跟鞋走要摔跤,在他家上厕所还要打把伞。”2017年7月8日,已经嫁入施家、成为十八洞村民的孔铭英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

现在的十八洞村建了入村公路,驱车前往,最先看见的就是一块印有精准扶贫十六字方针的标牌:“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这十六字方针,也是2013年11月习近平在十八洞村视察时提出来的。如何理解和践行这一方针,总书记离开后,当地基层干部们也煞费苦心。

“总书记到十八洞的时候,还是一个很原生态的苗寨。总书记一走,大建设就来了。”2013年底,当时担任花垣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龙秀林每到十八洞村就忧心忡忡,他看见许多单位都积极要参与十八洞村的建设,钢筋混凝土堆得到处都是,各个部门为了争一个地方放材料都吵架。龙秀林跟在场的干部们交流,“我说你们这么做不是总书记的本意,你们是在破坏我们的苗寨。”

陪同习近平视察的十八洞村时任村主任施金通发觉局面混乱,于是向花垣县县委建议,还是派一支工作队来抓扶贫。2014年1月23日,县委组建的精准扶贫工作队进入十八洞村,队长正是龙秀林,另外还有四名队员。

扶贫工作队来了,十八洞村村民心里却不平衡了。“原来还是副县长,大家搞得热火朝天。现在没有副县长不要紧,哪怕是从财政、发改部门来个人当队长也行啊,怎么来了个宣传部长?”村民们以为龙秀林听不懂苗语,当着他的面议论:这个队长要资金没有,要项目也没有,顶多就是带来一张嘴。

还有在外打工的村民赶回家,问扶贫工作队:总书记都来了,你们准备给我们发多少钱?怎么三个月了还不发钱,是不是上面分到十八洞的钱给你们扶贫工作队贪污了?

龙秀林倍感失落:“天地良心,总书记到了十八洞村,根本就没有表态要给一分钱。”他也意识到,十八洞村要脱贫,最缺的不是钱,而是从根本上转变村民的“等靠要”思想,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而他这个宣传部长最擅长的,也是凭“一张嘴”,挨家挨户给村民做思想工作。

不支持公益的不评贫困户

所谓精准扶贫,排在第一位的是扶贫对象要精准。如果说过去国家确定的扶贫对象往往以区域为主,而精准扶贫的最大突破点体现在,扶贫脱贫对象由区域转到精准的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

在一个村子里,谁才是贫困家庭?谁才是贫困人口?2015年,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情况,通过农户识别、民主评议、公示公告和逐级审核的方式,整户识别贫困户并建档立卡的精准识别贫困户方式在全国范围铺开。

而在首倡精准扶贫的十八洞村,这项工作提前了一年进行。“先行一年,所以还没有标准和具体规定,我们自己想办法来评(贫困户)。”扶贫工作队现任队长吴式文当时还是队员,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为了在全村225户中精准识别出真正的贫困户,2014年2月,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开会商量,再征求村民意见,制定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贫困户识别工作做法》,明确了“贫困户识别九不评”的标准。

“那时候,家家都想当贫困户。”吴式文说,识别贫困户的第一步是户主申请或者群众推荐,十八洞村所有家庭都提出了申请。

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十八洞村召开村民大会,请村民对照各户申报材料和“九不评”来投票:吃财政饭的不评,有车的不评,有楼房的不评,在县城买了商品房的不评,有小加工企业的不评,全家外出务工的不评,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不评,违法违纪的不评,不支持村里公益建设的不评。

当场公布投票结果后,村支两委、乡党委政府代表及县扶贫工作队三级会审,结果在村里张榜公布了7天。再经乡、县审核,最后识别出贫困户136户,共533人。

“一个村左邻右舍,谁家什么情况,有没有隐瞒收入,大家心里都清楚。”和习近平握过手的退休教师杨东仕,每月领4000元退休工资,他家就没评上贫困户。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那次贫困户识别,村里人基本服气,“评出来的确实是条件比较差的”。

也有外地来取经的人感到困惑,为什么不支持村里公益建设的就不能评贫困户。对此,扶贫工作队员龙志银有一番见解,“如果你把不支持公益事业建设的纳入扶贫对象,那么其他支持公益事业的人就没有好处,村里工作就非常被动了。”

龙志银记得,扶贫工作队进村后主张的第一件事就是修一条机割道,方便老百姓上山做农活。修路要占用几户村民的田土,有一户死活不同意,施工队一进场,一家三口就坐在挖土机前拦着。扶贫工作队反复劝说,有时头一天晚上说通了,第二天又变卦,最后还是按苗族习俗喝鸡血盟誓,这条路才修了过去。

“你要搞农网改造,要做一个电杆,老百姓都不让你改,只知道问你要钱。你要修路,也问你要钱,当时是步步维艰。”龙志银心想,如果不能调动村民齐心支持村里公益建设,扶贫工作根本开展不下去。

除了将支持公益建设纳入贫困户评选的条件,扶贫工作队还在村里搞起了“思想道德建设星级化管理模式”,通过让村民互相评议、打分,并根据结果进行排名,给每家每户贴上星级牌。目的也是调动村民荣誉感,促使他们支持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工作。

不让修路占用自家田土的村民施六金,第一次排名得了倒数第一,家门口挂上了一块只有两颗星的牌子。之后,他对村里事务的态度有了极大转变,2017年村支两委换届,他还被选为村民小组的组长。

整村脱贫摘帽

“十八洞村村委会:我家住6组,家庭人口4人,其中有劳动能力2人,2015年家庭可支配收入51703元,经过自身努力和扶贫部门帮扶,今年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为开农家乐,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926元,现自愿退出贫困户行列。”

2016年1月18日,79岁的施成付在《贫困户退出确认书》上签字、按了手印。这张确认书收在一本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文件夹的最后一页,那是施成付家的贫困户档案。按照国家规定,十八洞村每一户贫困户都要建档立卡,这些档案收在十八洞村村部的办公室里。

档案往前翻,在2014年3月签下的《湖南省农村贫困户申请审批表》中,施成付一家一年总收入是17000元。

在十八洞村,施成付家开的“巧媳妇”农家乐是游客必定光顾的地方。他家建在苗寨顶端,门前一块空地对着山谷,视野开阔。村民向导介绍到这里时会说:“总书记就是在他们家空地上开的座谈会。”

有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扶贫工作队刚进村时就鼓励施成付家开农家乐。施成付儿子施全友原本在外打工,听说总书记来过,就赶回村里观望,但不知道能从事什么活计。那时,村里没有人开农家乐,施全友不相信偏僻的十八洞村会有游客来,也不相信给游客做饭能挣到钱。

扶贫工作队劝说不动,决定自己做。他们借用在外打工的一户村民房间,买来桌椅、碗筷,自己买菜做饭,开了十八洞村第一家农家乐。有了扶贫工作队的示范,村里渐渐开起十来家农家乐,接待游客吃饭、住宿。施全友家生意很红火,施全友的“前女友”孔铭英也回心转意,2015年元旦嫁进了十八洞村,扶贫工作队队员龙志银还帮忙抬了花轿。

为了让更多贫困户短期内实现脱贫,扶贫工作队鼓励每家每户发展特色产业,有人养蜂,有人种豆角,有人开发苗绣旅游商品。龙秀林还琢磨出一个“113”工程助推乡村旅游发展:给全村每一户发了10棵冬桃树苗、10棵黄桃树苗、300尾稻花鱼。

“我们种桃子树的目的不是要卖桃子,是要把桃树的采摘权对外营销。”龙志银介绍,每棵桃树采摘权定价418元——下午4点18分是总书记到达十八洞村走下车的时刻,买下桃树采摘权的人同时也成为了十八洞村的荣誉村民,等十八洞村的十八个天然溶洞都开发好了,荣誉村民来旅游不收费。

扶贫工作队员先是在朋友圈里吆喝,后来在又在网络邮政平台上打起广告。2015年总计卖出4100棵桃树的采摘权,为全村带来170万元收入,也为十八洞村发展了4100位荣誉村民。

2016年11月23日,十八洞村委会向镇里递交了贫困村退出申请书。2016年底,十八洞村只剩兜底贫困户6户11人,其余贫困户都像施成付家一样签了《贫困户退出确认书》。村贫困发生率降到1.17%,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低于3%”是整村脱贫的基本指标。

花垣县、湘西州、湖南省陆续派人到十八洞村考核,核算村民收入,观察全村贫困人口是不是达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2017年2月,湖南省扶贫办宣布十八洞村脱贫摘帽。

十八洞村里,依山而建的苗寨下竖起“精准扶贫”的标牌。(南方周末记者 谭畅/图)

贷款一千万,“飞地”种水果

十八洞村脱贫时,已经是村支书的龚海华并没有特别兴奋,这一切都在十八洞村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计划中。

“2013年底、2014年初县里面就做过规划,按照村民收入增长来推算,十八洞村到2016年底应该是要脱贫的。”龚海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湖南省委省政府一开始就要求:“作为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的地方,十八洞村一定要率先脱贫,但不能轻言脱贫,脱贫要实实在在。”

不过,脱贫摘帽只是完成一个“小目标”,龚海华毫不讳言,十八洞村有着更大的野心:“作为总书记来过的地方,如果我们只是脱了个贫,我觉得我们的工作是失败的。我们的目标是要致富。”

十八洞村能不能发展长期的富民产业,让村民每年有固定收益,不至于今年脱贫,明年返贫?精准扶贫工作队一进入十八洞村就开始谋划,如何通过产业扶贫巩固扶贫成果,同时,这种致富途径在其他贫困村也应该可以复制和推广。

按照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十八洞村每一位贫困人口能一次性获得3000元财政补贴。汲取过去粗放式扶贫的教训,这3000元不能发放现金,必须因户施策,用于发展贫困户适合的产业。十八洞村又走了一步险棋,将财政补贴的每人3000元集中入股,种植猕猴桃。

“如果你家里两三个人,发八九千块钱,能在家里发展什么产业呢?(村民)他不会规划产业,还得工作队和村支两委一起研究。”吴式文说,十八洞村土地稀少、分散,于是他们考虑“跳出十八洞,发展十八洞”,异地流转了1000亩土地建设猕猴桃种植基地。

猕猴桃种植基地是与企业合作,2014年11月3日,总书记视察一周年时,村民代表和企业在十八洞村村部开了第一次股东大会。经过半年的说服与动员,全村225户、939人都入了股,共出资294万元,占股49%。企业出资306万,占股51%。

湘西国家农业园的十八洞猕猴桃基地

种1000亩猕猴桃需要1600万资金,还缺一千万。当时扶贫工作队和县委商量,是不是到省里去要。“如果我们到省里去要,省里面也会答应。但是我们考虑总书记说的这句话,要可复制、可推广。”扶贫工作队员们心想,如果十八洞村向省里要到了1000万,其他贫困村未必也能要到,而贷款的方式是每个村都能复制的。于是他们请县委书记出面,找了多家银行,吃了多次闭门羹,最终以土地经营权作为抵押贷到了1000万。

猕猴桃三年挂果,2017年是第一年。7月9日,合作企业董事助理覃勇在猕猴桃基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如果一切顺利,2018年猕猴桃进入盛果期,每亩可获得将近一万元收益。根据市场波动,入股村民每年约可获得5000元分红,受益30年以上。

唤起内生动力

湖南媒体人刘安戈比扶贫工作队还早几天进入十八洞村,三年多来持续用镜头记录这个村庄的生态。以一个“城里知识分子”的视角看,他十分赞赏十八洞村探索出的“龙头企业+贫困对象+产业项目”的股份制合作方式,以为村民们也会算清楚这笔致富账,从而感激精准扶贫工作队。

没想到,村民们在对扶贫工作队进行民主评议的大会上怨声载道,质疑猕猴桃项目能不能让村民获益。“到现在为止还是一分钱没看到,如果当时(财政补贴)直接发下来,我们家有9000块。”即便刚被邀请去基地确认过猕猴桃长势,龙建梅仍然担心,钱将来打了水漂。

村民们还给队长龙秀林打了个最低分。龙秀林对着镜头掉了泪。这一幕后来出现在2016年2月一天的央视《新闻联播》中。

“这恰恰说明了扶贫的难度,改造农村需要更长的耐心,不是项目进来了,路通了,农村就变了。”刘安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习总书记看过那一期《新闻联播》,在2016年“两会”参加湖南团审议时说起。“总书记说,十八洞村的节目我都认真看了,一千万贷款非常好,没有等靠要,那个扶贫工作队队长很有特点。”

“很有特点”的扶贫工作队队长龙秀林,现在已经调离十八洞村,在猕猴桃基地所在的农业科技园担任管理职位。猕猴桃基地关系着十八洞村的未来,龙秀林换了一个身份,依然在参与十八洞村的脱贫致富路。

一次,刘安戈忍不住问龙秀林:你说十八洞村的脱贫路要可推广、可复制,怎么做到不借用了总书记来视察的招牌。

龙秀林回答:“总书记来过,这是我们的优势,确实不可复制。但是,但凡有人类长期居住的地方,一定有它的特色,关键是有没有意识到,怎么去挖掘。总书记不来,扶贫工作队不来,十八洞村依然有苗绣、溶洞、猕猴桃,只是没发展这么快。”刘安戈听了觉得在理。

现任队长吴式文不知道什么时候要率队离开十八洞村。当年县委通知他加入扶贫工作队时,说的是驻村三年。三年过去,十八洞村脱贫了,扶贫工作队还没有走的迹象。“还要巩固两三年,起码要到2020年吧。”根据精准扶贫战略,到2020年,中国所有贫困人口将如期脱贫。

吴式文并不担心,扶贫工作队走后的十八洞村会陷入迷茫。他看见这里的产业逐渐成形,乡村旅游明年就可以开放。2017年4月,村支两委换届,选出了关心十八洞村发展的村干部,吴式文已经有意识地让他们直接接触县里、州里各部门以及各方面扶贫力量。

“最关键的是,这三年精准扶贫,唤起了十八洞村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吴式文说。

【稿源:(本文首发于2017年7月20日《南方周末》),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 责任编辑:巴洽巴千、阿鹏哥、广林君、吴钧;审核:麻绍辉、石群方;转载请联系编辑并注明出处、版权必究;值班编辑:15174381888】


相关阅读:

投资14亿经张刀、十八洞村的G319社塘坡至排碧公路环评公示

十八洞村成为全国贫困村定点观测点

十八洞,全国“精准扶贫”的一面旗帜,取得的成绩和未来都在这里

音乐电视《十八洞今天变了样》今日在十八洞开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