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漫话湘西“鬼节”

2017-09-04 然别 花垣视窗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546rtbyin&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视频:▲漫话湘西“鬼节”▲

每当暑假归家,最先想到的节日总会是老家的七月中旬的“鬼节”,又称为“中元节”或“盂兰节”。在当地,人们不叫这个节日为“鬼节”,像是有些忌讳“鬼”这个词一般,普通人称它为“七月半”。俗话说“七月半,鬼乱窜。”七月半的夜晚,最好别独自出门,在我们这已是不成文的规矩了。老人家总是用这几句话吓唬小孩子们。只要到了这几天,我便深受其影响,即使再忙,太阳落山之前我肯定会回家。每每夜幕降临时我便不敢一个人在家。到了夜晚我会同母亲挤一个被窝,听她讲老故事。鬼节的夜晚我们总会梦见去世的亲人,不知是心理暗示还是真的能通灵的缘故。总之,七月半,在湘西就是个神秘而又充满敬畏的日子。

图为边城茶洞居民在烧纸

图为边城茶洞居民在烧纸

南方,本就是山川河流交织,少数民族杂居,奇幻传说众多之地,对神鬼之说自会心生敬畏。湘西赶尸、苗女会放蛊的传说历来已久,更给这片奇幻土地添了些神秘色彩。每年农历的七月中旬,各家皆买来钱纸、香烛以及冥府用的信笺开始了为几天后的拜祭做准备。而这件繁复冗杂的工作总是全家人分工完成的。湘西的七月半,好比就是每年一次给逝去的亲人“汇款”的日子。简单点说,就是将钱纸裁剪好,再将它包入冥府用的信笺里,用米糊做的胶水封上,随后写好年月、收款人以及汇款人的姓名。将它放在太阳下晾晒,再用毛笔在信封的背面写上大大的一个“封”字即可,这叫做“封包”。虽然只是简单的封包,但是在封包的过程中,讲究也是极多的,怀孕的妇女、例假中的女子和刚生完孩子的妇女是不能碰这些纸钱的,甚至在之后烧钱纸的过程中也是不能用手碰这些供品的。不然就是对已故亲人的亵渎,会遭到惩罚。给逝去的亲人封的包越多,则对方得到的钱也越多。当然,也会少不了给冥府的邮差包上一包钱纸。每年的七月初,各家各户都会在包钱纸、晾晒的准备中度过。

图为边城茶洞居民在烧纸

七月十五的前三天要“接老客”,是迎接去世的老祖宗的日子。传说在七月十五的前三天,阴间的鬼门大开,放鬼魂回阳间访亲。七月十五的后三天是回阴间的日子。母亲说,在这三天里,家里一定要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厨房里一定要备好充足的油和米,列祖列宗只有看到晚辈们过得很好,他们才会放心地离开。桌上一定要摆好供奉的蔬果和丰盛的晚餐,当晚上菜的个数一定要是双数6(在湘西6个菜是给鬼魂吃的),不能为四(谐音是死),否则会很不吉利。然后一家人恭恭敬敬地烧钱纸烧香礼拜,作揖磕头后离开,得让先人吃完后我们才能吃。

图为边城茶洞居民在烧纸

图为边城茶洞居民在烧纸

七月十五的傍晚,一家人会带上好几百包的“汇款”和香烛祭品出门祭拜。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是需要全家一起完成的活动。找一块空旷的地,将封好的包摆在事先准备的稻草上,用钱纸盖好,点好香烛,摆上酒和贡品,点上鞭炮,开始焚烧祭拜。邮差的那一份包是单独放在一边同红纸一块焚烧的,红纸上写着每个死去亲人的名单。如果家里有刚去世不久的亲人,那么就要提前几天完成这些祭拜和焚烧工作了。河岸边、稻田边,四处都是焚烧过的痕迹,天空中也飘散着纸屑和青烟。只有当所有都化成灰烬时,亲人们才能离开。带着孩子祭拜的家庭还得在离开前用凄厉地声音喊着“XXX(小孩的名字),快回来,莫在河边玩忘记了……”这样的喊魂是为了防止小孩被魂魄勾走。至此祭拜工作才算结束。

图为边城茶洞居民在烧纸

湘西的汉子个个刚毅有血性,自古都是军队征兵的重点。曾国藩将军所统领的湘军大多来自湘西,很多汉子在牺牲后都不能回到故乡。旧时,大家对七月半的来临是恐慌的,害怕这个节日会带来灾祸。随着时间推移,“鬼节”在湘西成了缅怀故人的重要日子。大家在这几天聚在一块回忆往昔,在节日里寄放哀思,祈求神灵的庇佑。

【稿源:然别,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 责任编辑:巴洽巴千、阿鹏哥、广林君、吴钧;审核:麻绍辉、石群方;转载请联系编辑并注明出处、版权必究;值班编辑:15174381888】


相关阅读:

【湘西风物】古寨十八洞你没听过的传说

【湘西风物】苗剧(戏雄)的起源

【湘西风物】土家族民族风俗(附常用土汉语对照发音)

【湘西风物】苗家立房——上梁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