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面罩挂满雾珠!马驹桥镇大学生志愿者:这个青年节有点儿不一样

马小编 马驹桥社区网 2022-11-29

广告 | 戳图查看 商务合作:18801056050

 导读 

马驹桥镇3位20岁的大学生志愿者王子涵、陈亦涵、翟钊杨参与到姚辛庄村的核酸检测工作中,这个青年节有点儿不一样。

核酸检测刚刚开始15分钟,王子涵的面罩上就挂满了雾珠。这个20岁的大学生志愿者,过去几天一直忙碌在通州区马驹桥镇姚辛庄村核酸检测现场。和他一样,一共有3位20岁的大学生志愿者,都参与到姚辛庄村的核酸检测工作中。他们说,以前的青年节,自己大部分时间是坐在台下,听青年代表发言,这个青年节,有点不一样,自己也走到了防疫工作的台前。

姚辛庄村,跟很多普通的京郊农村一样,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清晨,安静如常。8点,核酸检测准时开始。提前半小时,20岁的王子涵、陈亦涵、翟钊杨就跟着工作人员着手准备,换上“大白”套装,整理现场环境,检查工作设备。

陈亦涵住在马驹桥燕保家园,早晨自己开车赶到姚辛庄村。王子涵和翟钊杨都是土生土长姚辛庄本村人,发小。三个人的工作,是核验身份证,看似简单,但也至关重要。

““一开始会有一点不熟练,但是不管是工作人员还是乡亲们都很理解。”

王子涵说,每天从8点开始的核酸检测,大约会检测2000多人,他接过身份证、扫描登记、等村民测完核酸、再交还。熟练之后,整个过程还不到1分钟。因为在本村,核酸检测队伍里,总有他们熟悉的亲朋好友。“(做志愿者)这事,我父母知道,他们觉得,我从村里读书,走出去,现在又为村里做点事,挺好。其他人,我没告诉。”因为全身上下包裹得严严实实,很少有人能认出王子涵。

随着太阳一点点升高,坐北朝南的临时检测点,越来越热,三个人面罩上的露珠也越来越密。

“这不是钊杨嘛,你到这儿来了啊。”有居民递完身份证,一定睛,认出了翟钊杨。

“叔叔,您好,记得明天还来啊。”翟钊杨笑着说。

“嘿,放心,这事儿可不能偷懒。”

趁着换班休息的时间,三个大学生志愿者站到检测点旁边的树荫下乘凉。从去年底开始,他们就一直居家上网课,没有返校,疫情让这几个青年的大学生活,彻底改变。这轮疫情来临,核酸检测密集,三个人想着,为疫情做点事。

““专业的事情,咱们也不会。帮个忙、搭把手,像核验身份证这种事,还是没问题的。”

陈亦涵个子高,话不多,每天几百次的重复工作,他一点没觉得辛苦,“我们才做了一点小事,疫情常态化,每个人都不容易。”

姚辛庄村今天的核酸检测工作,在志愿者、工作人员和村民们的共同配合下,井然有序,到中午已经临近尾声。三个大学生志愿者,换下的“大白”套装,已经湿透。回到家,他们就是爸妈的宝贝儿子。但到明天,三人又是核酸检测一线让人放心的“大白”。

本文来源马驹桥社区网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