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光明日报:走进光明,感受“科学之城”的精彩蝶变

深圳光明 2023-09-05


8月18日

光明日报客户端发布了题为

《走进深圳光明,

感受“科学之城”的精彩蝶变》的报道

接下来

和光明君一起了解一下吧



日前

由深圳市委宣传部组织策划的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第二季

“改革开放篇”主题宣传活动

走进了光明科学城




























来自驻深央媒、省媒、以及深圳报业集团和深圳广电集团等主流媒体、专家学者、代表委员组成联合采访调研团队,走进深圳市光明区,先后参观采访了城市规划展览馆、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光明生命科学园和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从多方面感受光明区“科学之城”自建设以来的精彩蝶变。





每座城市规划展览馆

都是城市脉络的保存者


走进光明区城市规划展览馆,光明区的城市发展蓝图与规划发展历程就揭开了神秘面纱,通过沙盘激光秀、场景复原、互动体验、实物展陈、图片纪录、文字综述、影视多媒体及飞翔影院等多种展示手段,光明区发展脉络和壮美蓝图得以清晰勾勒,各式各样的展示装置引得大家不时拿出手机进行记录。俯瞰光明区城市布局图,就能发现科学城“一心两区,绿环萦绕”的空间结构,感受到自然与科技和谐共处的良好态势。


鹏城创新地,光明科学城

光明区

不仅在城市整体规划上布局得当

在产业园区的规划上也颇具巧思






楼上是研究院,楼下是企业,企业跟研究院共用仪器设备,研究院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撑……这一创造性的“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工作模式就出现在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在这建筑面积1.2万多平方米的空间里,采用了国内首创“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楼上”科研人员开展原始创新活动,解决基础科学问题,支撑产业进行核心技术攻关,“楼下”构造产业孵化空间,为合成生物类初创企业提供拎包入住的共享实验平台及智库支撑,创造性地让“穿白大褂的”和“穿西装的”在一栋楼里,有效打破科学与产业孵化的时间与空间壁垒。






调研团一行离开创新中心后,仅几分钟的车程,就来到光明生命科学园门口。夏日炎炎,园区内五栋蓝白相间的建筑沐光而立,明净通透。在这2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里,由正门进入,向左是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向右则是脑解析与脑模拟,作为整个光明科学城大规划中首个落地的土建项目,将以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这两个大科学装置为基础,成为脑科学与合成生物学研究及产业化发展的“助推器”与“加速器”




在专家的带领下,代表团们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了解其中的科研流程与相关技术。“大设施建成后将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化生命系统设计与制造平台,并作为将软件控制、硬件集成和合成生物学应用进行系统整合的大型规模化合成生物研究基础设施,为全国合成生物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总经理袁海向记者表示




据了解,光明科学城启动区项目自2019年9月正式动工,今年上半年已全面完工,光明科学城作为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侧重于应用基础研究,致力于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



采风的最后一站,媒体代表们来到了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实验室面向世界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的前沿理论和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围绕区块链与金融科技、机器学习与智能系统、智能传感与精准医疗及泛在感知与智慧城市这四大方向开展研究,取得了不少代表性成果,成为创新人才聚集和培养的基地以及核心技术成果转化和孵化平台。



“未来,实验室将继续坚持自身定位,依托人工智能赋能数字经济产业,打造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全链条平台、数字经济区域开放产学研合作平台、创新人才聚集与培养基地以及核心技术成果转化和孵化平台。”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执行主任于非向记者表示。 


光明实验室以“坚持需求导向,解决实际问题”为创新发展原则,依托实验室在前沿技术与基础研究的强大支撑,重点面向经济主战场,更加主动地融入产业技术创新网络,以产业需求为牵引,以产业链为纽带,深化布局与行业代表企业、机构的产学研合作,着力解决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加快促进实验室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并在开放合作中进一步提升自身科技创新与应用创新能力。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编辑:麦泳妤

校审:刘越 陈圆圆 谢燕丽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END


推荐阅读

① 光明出实招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练“内功”引“活水”,光明科学城迸发新动能


 南方日报:光明科学城以先行示范担当服务国家战略


赞一下你最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