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爱,请深爱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深圳发布 Author 赓续特区精神的
今天,2023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3周年了!
在这里,让我们一起真诚且热烈地祝我们的城市——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
43年,历史只一瞬,我们的城市,从一个小渔村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GDP从1980年的2.7亿元,到2022年的3.24万亿元。
人口从1980年的33万,到如今实际管理人口超2000万。
不可谓不是奇迹!
有人说,深圳太努力,“建议深圳人吃饭不要谈工作。”
有人说,深圳太快了,“就像在一夜之间建成的。”
有人说,深圳太年轻,“这里没有历史底蕴。”
这座中国最年轻的移民城市,似乎从诞生之初起,便一直处在“风口浪尖”。
但无论是赞美或批评,惊叹或质疑,支持或诘问……
40多年来,深圳通通接纳,内化为向前的动力。
∆深圳,在生长!
这座城市,无疑是巨大且复杂的。
当下要理解深圳,便不能只看深圳,更要先想清——
为何,要有深圳?
深圳在哪?
地图摊开,深圳位于中国陆地南端沿海。
∆深圳市地图。图源: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深圳北部与东莞、惠州相接,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面隔着蜿蜒的深圳河,与香港相连。
若是细看,深圳正如击水的鹏鸟,跃然眼前,乘势而上。
说来也巧,深圳的别称,正是鹏城。
∆深汕海洋智慧港。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围绕新能源汽车、储能、机器人和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集群,快速形成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0+1”区,组成了深圳。
在“2023年赛迪百强区”榜单中,深圳四个区进入前五强,其中南山区位列第一。
作为全国首个特别合作区——深汕特别合作区,也进入飞速发展期。
深圳有着许多成绩与标签,一线城市、移民城市、奇迹之城、创新之城、未来之城、阅读之城、青春之城、设计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这些成绩背后的精神推动力,便是——闯。
40多年来,深圳人敢闯!
干,就放开手脚;
活,就快意快为;
拼,就全力以赴;
做,就不怕失败!
城市与人,都具有历史时代性。
但即便在当下,“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话也足够振聋发聩。
“闯劲十足”的深圳,似乎有一种刻在骨子里的个性:敢为天下先。
与其他城市相比,深圳面积只能算狭小。
就是这狭小的空间,却诞生了许多“不可能”。
要改革?那便在蛇口开山建港。
要速度?那便“三天一层楼”。
要公园?那便建成“千园之城”。
要互联?那便第一个实现5g全覆盖。
要创业?那便让创业密度成为全国第一。
要高质量发展?那便用全国0.02%的土地面积,创造全国2.6%的GDP。
……
什么是深圳?
一群陌生人,来到同一个地方,怀着同一个梦想,用40多年“建造”一座追梦之城。
这座城市,这群人,用滚烫且热烈的实际行动,告诉全世界——
“只要能梦想的,就能变成现实!”
有人说:“深圳还是缺少文化底蕴。”
这未免过于武断。
开放包容,让深圳形成了多元多样的文化底色。
40多岁的深圳,有着“年轻的脸”。
这里的一切仿佛都是崭新的。
平安金融中心矗立在城市中轴;
中国华润大厦“春笋”造型极具科幻感;
京基一百的流线很难让人不爱;
除此之外,还有大疆“天空之城”、腾讯滨海大厦、玛丝菲尔总部大厦……
文化不等于堆砌高楼。
深圳人懂。
于是,各类图书馆、博物馆、公共空间接连涌现。
深圳人在城中村办展览,在沙滩草地办音乐节,在海边翩翩起舞。
深圳人均阅读量全国领先,24小时书房越来越多。
2008年,深圳被联合国授予“设计之都”称号;
2013年,深圳被联合国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全球唯一!
深圳人来自五湖四海。
大家都说普通话,毕竟南腔北调不便交流。
猪脚饭,一分钟出餐,肥瘦相间、软糯多汁,主打一个碳水足够,美味管饱。“一碗猪脚饭,吃出深圳人的浪漫。”
海南椰子鸡,其实是地道深圳特产,单从菜名,便能看出深圳的杂糅。
正宗湘菜、潮汕粿条、上海生煎包、武汉热干面、异域美食,在深圳都能轻易找到。
多元的文化,带来多样的生活方式。
咖啡、奶茶、早茶、夜宵……
陆冲、攀岩、潜水、逛mall……
在这里,没有人攀比谁的包包更奢侈,毕竟深圳“市包”是布包或外卖包,好用方便就是好包。
而无论是运动鞋、平底鞋,方便通勤就是好鞋。
就连香港人,也开始“北上”,体验深圳的多元生活。
开放包容的深圳,不在乎外在的虚浮。
这里是怎么舒服怎么来的惬意,
是一视同仁的安全感,
是效率即生命的紧迫,
是即便两手空空也可以搏出一片天地的希望,
是朝气、自由、无拘无束。
正应了——
“越开放,越强大;越强大,越开放。”
在某平台有一个这样的问题。
“如何评价深圳这个城市?”
下面有1376个回答,有1374万人浏览。
其中有一个答案这样写道:“如何评价这个城市?我的家。”
深圳说:“来了就是深圳人。”
深圳人说:“我们如此热爱深圳。”
深圳与深圳人,展现出一种双向奔赴的姿态。
平均年龄32.5岁的深圳人,从来都是“不安分”的存在。
遇到难题?
再难啃的骨头也要死磕到底。
被说“山寨”?
没关系,从低水平创新快速攀登到高处便是了。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深圳人对自己,也有一股天生的“狠劲”。
科技园,深夜仍然灯火通明。
华强北,永远人群流动,活力十足。
在深圳,不是一个人、一个企业单打独斗,
而是一群人,是整个深圳,一浪接着一浪奔涌向前!
在最好的年华,深圳人保持着创新创业的滚烫激情。
深圳人对此充满自豪:我们每4个人,就有1个创业者!
这里创新企业集聚,产业链齐全。
这里是“小政府,大市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有人这样调侃,
“在深圳,上午出方案,下午出产品,中午还可以顺带喝杯咖啡!”
正因如此,腾讯、华为、比亚迪、大疆、招商、平安等各行业头部企业,都在深圳生根、发芽、成长、壮大。
而在深圳粤海街道,约20平方公里面积,却有着一百多家上市公司。
为了让深圳人在此安居创业,深圳铆足了劲。
深圳建了3119公里绿道、1260个公园、60条花景道路,222个花漾街区。
商场、厕所、AED,处处体现着城市治理的“绣花”功夫。
我们有1000种方式拥抱山海连城的深圳。
去梧桐山邂逅烟雨,在深圳湾定格落日飞车,去大鹏捕捉星光闪烁……就连深圳的晚霞,都像在“贩卖”着无尽温柔。
∆深圳•盐田海滨栈道,诗意在海面上延伸。
有人说,深圳人素来务实,似乎不懂浪漫。
事实却是——
深圳人早已习惯,
把浪漫寄情于山海登临,掺揉进生活细腻。
把浪漫书写在彻夜灯火,播撒在日升月落。
浪漫是日常,浪漫是深圳,
浪漫是你,也是我。
“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些点点滴滴,不正汇聚成深圳人的乡愁?
市井长巷,人流往来,聚拢是烟火,摊开便是人间。
为何,要有深圳?
早在九十年代,深圳世界之窗就以“您给我一天,我给您一个世界”作为广告语。
这足以看到深圳的勃勃雄心壮志。
43岁的深圳,如今确乎成为了世界看中国的窗口。
198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正式建立。 1981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巨型标语矗立在蛇口工业区。 1980-1992年,三来一补,“深圳加工”创造“深圳速度”。 1993-2002年,“深圳加工”到“深圳制造”。 2003-2012 年,“深圳制造”转型升级为“深圳创造”。 2013年至今,“深圳创新”打造“深圳质量”。 2019年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2019年8月,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2020年10月,赋予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新使命。 如今,首批综合改革事项清单已全面落地见效,4方面18条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向全国推广。
今年,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3周年。
邓小平曾说,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
是啊,回头想想,深圳不就是这样闯出来的吗?
不改革、不开放、不创新,那便不是深圳。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告诉我们:当你高速运动时,所处的时空与别人是不一样的。
高速运转的城市,似乎也是如此。
对于深圳人,对于中国,乃至于对于整个世界而言,深圳都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
作为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样板,深圳链接着中国与世界。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
未来如何,孕育在当下之中;道路再长,走下去总能登顶。
而世界,终归是开放的,如何发展没有标准答案。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先锋城市,去打破禁锢,去先行先试,去为中国式现代化探明道路。
我们,也需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去激励、去鼓舞、去带动、去启发。
此时此刻,这种精神正在2000多万深圳人身上闪光。
请保持滚烫的信念吧!
你看,未来与希望,正迎面走来。
最后
让我们再一次大声说出
深圳,生日快乐!
谨以此文
献给43岁的深圳
致敬每一个奋斗的深圳人!
内容来源:深圳发布
编辑:吴霞丹
校审:刘越 陈圆圆 谢燕丽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END
推荐阅读
③ 不要抢盐!不要抢盐!不要抢盐!深圳管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