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央媒聚焦!光明“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

深圳光明 2023-09-05


向空气要食物?

微生物可净化水源、土壤和空气

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淀粉

……

合成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

一门新兴交叉科

新型食品、健康医药、

清洁能源、新型材料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合成生物学,简单来说就是像组装机器一样组配生物,像搭乐高积木一样搭建拥有特定功能的人造生命。”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司同说。



近年来,深圳在合成生物领域后发先至,国内新成立的合成生物企业有40%落户深圳,而光明区集聚了其中近80%,合成生物领域全产业链布局已较为完善。


楼上创新,楼下创业。依托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光明区首创“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架起了科研与产业的“双向车道”,实现产研双向融合。近日,《工人日报》记者走进光明科学城,探寻“科研之花”结出“产业之果”的奥秘。




楼下“穿西装”,楼上“白大褂”


楼上楼下一次串门、同乘一电梯短暂交流,一个科研创意就有可能被激发,一个转化堵点就有可能被打通……在位于光明科学城的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穿白大褂的”和“穿西装的”正在同一栋楼内快速打破科学研究与产业孵化之间的壁垒。



据了解,“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让“楼上”与“楼下”有力链接,即楼上科技人员开展原始创新活动,楼下企业构造产业孵化空间,以此建立“科研-转化-产业”的全链条企业培育模式,打通从原始创新到推动创业发展的创新路径。该模式有效解决了初创企业缺乏先进实验设备的瓶颈与寻求专业技术合作的需求,极大缩短了原始创新到产业转化的时间周期,架起科研服务产业、产业反哺科研的“双向车道”


对此,深圳市赛特罗生物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利峰深有体会。“楼下的企业生产时需要用到的技术,楼上就有专攻此项技术的科研人员。A公司的产品或许正是隔壁B公司生产所需材料,产业上下游的合作就这样产生了。”张利峰说。



“如果科研与产业被分隔开,一方面科研端无法了解产业需求,无法确定科研项目是否适合市场、能否落地;另一方面,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进行技术更新迭代时,也无法及时便捷获得技术支持。”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副主任马铭驹直言,创新中心不是“二房东”,而是合成生物产业的专业园区。“楼上楼下”的有效合作可以让创新项目尽快落地,也让同一产业链的不同企业合作更加便捷。



入驻创新中心仅3个多月,安各洛(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数次获益于该模式。董事长青立军举例说,长期从事微生物应用基础研究的张山博士,为企业项目技术攻关提了不少好建议。


“在共同参加一项赛事时,公司与道生生物在交流过程中了解了彼此的项目规划,很快达成合作。道生生物生产的天然染色剂,加入我们的SOD技术因子就多了抗辐射功能。我们的技术实现落地应用,他们的产品也更具核心市场竞争力。”青立军说。



“搭桥”助企跨过“死亡之谷”


从研发到成果转化,需要多久?

张利峰的回答是9年


“从2012年公司承担国家863计划‘肿瘤患者体细胞治疗制品临床级细胞分离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的‘临床级细胞分离装置’研发,到2017年结题,再到2021年成果转化成细胞磁分选仪产品,花了9年时间。”张利峰说。


在张利峰看来

研发成果转化投入大、周期长

面临落地难、转化率低等难题

这是合成生物企业普遍面临的痛点


如今,创新中心已经架起一座座桥梁,助力初创企业跨过成长过程的“死亡之谷”:建立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应用在空间上有机融合的一体化平台;为合成生物类初创企业提供拎包入住的共享实验平台及智库支撑;提供政策申报、“三废”处理等服务……



“场地、设备、技术交流、上下游企业合作,都是初创企业从1到10的关键步骤。没有这些支持,技术落地周期可能更长,也可能中途项目就‘夭折’了。”张利峰坦言,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一台实验设备要花费上千万元,有些设备的使用频次不高却又必不可缺。如今,企业免费入驻创新中心后,可以预约使用共享实验设备,大大减少了创业压力。




创业过程中,青立军曾在场地选择、排污规范方面“走过弯路”——公司场地选择、设备入场、排污系统建设等全都完成后,相关部门检查告知园区建设不符合生物医药企业标准,导致企业无法开工。


“合成生物产业对排污设施要求高,而目前许多地方并没有完善的配套服务、系统化指导。初创企业往往扛不住大风浪,而科研项目无法落地,这会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谈及选择光明科学城的原因,他直言,这里配套完善、服务到位,企业直接拎包入驻即可。




“10~100”,打造圈层生态


随着企业加速集聚,人才、资本、科技等关键要素源源不断向光明区聚拢,该区的产业集群效应开始显现。


“光明科学城合成生物企业很多,在人才吸引方面具有集聚效应。”张利峰说,对初创企业而言,由于知名度不高,往往无法顺利完成人才招聘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创新中心联合企业到高校开展各类招聘、竞赛活动,带着企业走出去,吸引人才走进来。




青立军认为,产业集聚不仅能够较好解决初创企业人才招聘难题,还能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安各洛生物入驻光明科学城仅3个月,通过创新中心的“牵线搭桥”,对接了多家头部投资公司。


为打通“从0到1

再到10、100”的发展通道

创新中心还在光明科学城

打造了合成生物产业园

让已跨越“死亡之谷”的企业

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创新中心已组织11批次300家企业报名参加入驻遴选,通过遴选企业109家,孵化器和后续拓展园区吸引落地36家企业,“毕业”企业13家。今年9月,赛特罗也将从创新中心“毕业”。




去年4月,刚成立不久的深圳粒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入驻了创新中心,当时公司不到10人,办公场地仅为300平方米。如今,公司已发展至50人的规模,办公场地面积增至1000平方米。


谈及产业集聚效应,该公司商务经理王晨迪介绍,今年3月,她曾参加光明区举办的园区企业交流会上,通过会议期间的交流,有两个项目达成了合作意向,目前已经顺利开展合作。



内容来源:工人日报

编辑:罗鹏华

校审:刘越 陈圆圆 谢燕丽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END


推荐阅读

① 免费抢票 !这次是大咖云集的《黄河大合唱》


 在光明出发!光明科学城和香港理工大学的“双向奔赴”


③ 7项全球金奖!光明娃又获奖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